首页 第三次机遇 下章
第十九节 棋高一着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

 政治永远是新闻舆论所关注的主要话题,不仅21世纪如此,在20世纪初期更为明显。当这个时代还不太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还几乎没有娱乐新闻时,对政治事件的报道永远占据着报纸的主要内容。不过即便是如此,对于新闻史而言,1908年11月17永远是一个值得回味的日子。

 这一天,以《朝新闻》为代表的日本主媒体,用了最大篇幅来报道发生在中国的事情,其声势之浩大,版面之丰富,人物之众多足可以创下诸多记录。如果不是还有一些语文章掺杂其中,光看第一版将足以令人误解为这并非日本的报纸。

 “清国慈禧皇太后去世,谥孝钦显皇后,享年74岁…”

 “被软在瀛台多年的清国光绪皇帝复出,重掌君上大权…”

 “清国政局发生重要变化,皇帝之弟、醇亲王载沣被任命为监国摄政王,他将如何处理与皇帝的关系格外引人注目…”

 “清国皇宫发生离奇大火,造成数十间房屋损毁,十余人在火灾中罹难或受伤,清国重要人物,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袁世凯亦毙命于斯,各国公使密切关注…”

 “清**机处改造,肃亲王兼民政部尚书善耆、东北三省总督徐世昌成为新任军机,观察家们对这项任命感到分外好奇…”

 除了这些林林总总有关政局和皇室的新闻外,除了极少数革命人自己主办的报纸外,以“大清帝国宪政会”名义所发表的文章铺天盖地,完全充满了读者的眼帘,康有为、梁启超、王照等风云人物无不奋笔疾书、摇旗呐喊,在黑白分明的报刊阵地上留下了自己的声音。

 这一次的宣传工作虽然发动仓促,但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帝国宪政会决定紧急动用第二年的经费,将它们全部砸出去用于最近3天的舆论宣传…以后?以后,我们根本就不怕没有经费,因为我们将在大清帝国的宪政偶像,我们心目中最红最神圣的光绪皇帝领导下推进立宪,是干实事的时候了,哪里还会缺少宣传经费。论战?与革命论战?抱歉,我们即将回国,即将投入到与月同在、享万古长青的帝国立宪事业中去,没有闲工夫和你们革命磨嘴皮子。

 或许,少了我们的对台戏,你们将分外感到落寞吧?

 革命的反应迟了,当中国同盟会的主要骨干得到国内局势剧变的消息时,已是晚上11时许。来不及行动…所有各大报纸都已经将最为理想的版面,最为庞大的篇幅用于刊载宪政会的文章,虽然以往不会登载太多的此类文章,但在一沓沓的票子面前,以商业化运作,资本化生存为根本之道的报馆就难以拒绝惑…姑且就当是广告吧!一种奇特的,完全以登载清国内部政论攻讦文章为内容的广告…大不了这三天的报纸不卖钱白送吧…

 这正是立宪派所期望的!日本人或许看不懂这些比普通广告更没有益处的“中国广告”但是,侨居日本的华侨们,旅居日本办事的清廷官员和商人们,赴留学的中国学子们看得到,看得懂!这就够了!

 有些报馆出于平衡的考虑,依然大度地允许革命也刊载他们的反对文章,不过这没什么用,当鼓吹革命的文章以小方块、边角料形式出现在报纸版面上时,它迅速地被大幅、通栏的立宪文章所掩盖了,挂着康有为、梁启超名字的号召文章宛若一片浩瀚的宪政海洋,正在努力没那几艘飘在角落里的、摇摇摆摆、几灭顶的革命小舟。

 “啪!”一份报纸被扔在桌子上“啪”又是一声,又一份报纸被扔在桌子上“噼噼啪啪”的声音响过好一阵子才终于沉寂下来,抬眼望去已经堆成了厚厚的一堆。

 “我们的同志太缺乏经验,太没有政治,居然造成了这样的尴尬局面,真是让人痛心疾首!”一个个子不高、体型削瘦的中年男子正在发火“现在搞得我们这么被动,将来如何应付?”

 “中山先生,责任不能完全怪同志们…”一个犷的声音响起“昨天我们接到消息已经很晚了,大多数报馆都已经开始明报纸的排版,我们根本就来不及准备文字,而且大部分的文章版面已经被人用高价订走…即便想发也无能为力。”

 “这一点值得注意。宫崎寅藏先生是一收到国内的消息就来向我们说明,但康梁人显然比我们更早、更准确地了解到了事实真相…这当中存在蹊跷。”

 “可笑章炳麟还说是因为孙先生将去年铃木久太郎先生所赠与的一万元全部挥霍所致,说什么如果这钱都留给《民报》办报,我们面对保皇分子的仓皇进攻就不至于毫无办法…还说我们是远距离革命家,只会指手画脚却干不了一件实事。”

 “这是挑拨离间。”犷的声音显得出离愤怒了,拳头重重地锤在桌子上。

 “克强,你不要激动…”一个年纪轻轻,模样英俊的青年说道“过几天我就回国内去,让这些人看看我们革命人的热血。”

 “兆铭,你不要冲动,现在不是牺牲的时候,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揭保皇派的阴谋…”

 孙中山、黄兴、胡汉民、宋教仁与汪卫几大巨头聚集在一起开会,讨论了半天也想不出好的办法反击,最后孙中山决定立即回南洋去,争取在保皇的影响还未扩大前就将其消弭,而黄兴和宋教仁则担负重建《民报》,恢复舆论主阵地的任务,至于汪卫,虽然孙中山一心希望他能够跟随自己到南洋去募捐,也方便一直爱慕他的陈璧君回家省亲,但汪卫断然拒绝了这一邀请,他有他自己的考虑…他决心铤而走险,制造一次轰动舆论的事件来扭转目前的革命颓势。

 ~~~~~~~~~~~~~~~~~~~~~~~~~~~~~~~~~~~~~~~~~~~~

 崔玉贵等人的死在皇宫里起了不小的波澜,原本慈禧在时耀武扬威、骄横跋扈的太监们感到了恐慌,害怕同样的命运也会落到自己的头上。但报应总是来得很快,下午时分世续就带着内务府的名册来了,他报到一个名字,身后的侍卫就如狼似虎地将其拖过去重责20大板…这可不是内务府的人自己打自己,完全不是那种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架势,而是良弼带着那20个陆军部卫兵在行刑。

 不要说20大板,就是10大板就足以将这些肢体残缺不全、心智亦有所扭曲的家伙打得半死不活。良弼既是宗室,从小又在贫穷中长大,对那些狗仗人势、吃拿卡要的宦官极为反感,在他的监督下行刑,好几个熬不过20大板而杖毙当场。

 挨揍的人群中又分为好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光绪被囚瀛台之时,秉承慈禧和李莲英旨意,不惜奉承献媚,百般折磨皇帝的奴才…王商记得清清楚楚,他因为同情、回护皇帝,没少受这些阉奴的气,也没少受其他大太监的打,今儿个行刑既是为自己讨回公道,也是为皇帝那不堪回首的10年讨回公道;

 第二种是前天趁着宫大火,趁火打劫的太监,这些人佯装救火,实际上却是趁机盗窃皇宫里的贵重物品,金佛、瓷器、贡品乃至于丝绸、漆器都是他们的目标…世续早就想惩戒了,他这个内务府大臣对宫内的种种弊病一直察如悉,原来是忌于李莲英、崔玉贵等人的层层相护和慈禧的袒护而不敢动手,但这次有了皇帝撑就大大不同,不仅此次趁火打劫的太监悉数落网,就连以往历次偷盗的黑手也难逃一劫;

 第三种是宫内各个油水差使的主办人,原本他们凭藉着有利条件而层层丰润经手的银子,一块不到半钱的珍品豆腐能让他们喊成一两,然后把剩余的都揣入包…皇帝和太后可能不了解详情,但是王商和世续就知道得太清楚了…哪怕在庚子国变、两宫仓皇逃跑的时候,这些天杀的太监还不忘向负责接待的临潼县令索取3000两白银的“孝敬”县令不出来,这群奴才就把已经准备好的物品和食物都砸了,故意要在慈禧面前营造这个县令办差不力的印象。逃命的时候都如此,平的骄横不法可想而知。如果按照林广宇的标准,皇宫里凡是经手钱粮的太监10个里面9个都该杀,但世续想来想去,觉得第一次动静便闹这么大不好,征得皇帝同意后,便将标准放到了2万两…就这样,还列上了20个名额。

 褫夺一切财产,赏30大板后赶出宫去,由他自生自灭…这是林广宇震怒后的原话…  m.sHAnZxS.coM
上章 第三次机遇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