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四十五 机兵变为雇佣兵
北尤溪机兵团取得苍峡大胜之后,李家在东南黑道中声威大震,从此李介押运货物,自闽北以至于闽南畅行无阻,小
贼望风远遁,大一点的团伙也不敢惹他们。李家在省内的运输成本也因此而下降,李介顺利地将货物押运到泉州、漳州,出口后大大赚了一笔。
延平、邵武、建宁的各处商家见李家吃幵了绿林,多来依附,希望自家的商队能随李家的商队出行,在路上得到李家的庇护,当然,他们也愿意为此支付相当的费用。李大树和李刚等都想这件事情既卖人情,还能赚钱,何乐而不为?李彦直却想:“这么下去,我们家就变成镖局了!这做保镖的买卖若是做幵了成为定制,责任太大,后续的利润空间又不高,不能如此。”
李彦直有心于仕途,所以这商业上的事情一般都托乃父乃兄之名而行,这
闽中闽西闽北诸茶商联袂来访,李彦直却先让李大树出来应付,对茶商们的要求故作为难。茶商们见李大树既不肯答应,又没有回绝,便猜他是要抬价,他们盘算了一会,觉得若能保证一路平安,期间所节省下来的风险成本甚大,就咬一咬牙,愿意将价钱再翻一番。李大树和李刚听了都砰然心动,若不是有李彦直的再三叮嘱在前,当场就要答应,不过他们也还真听李彦直的话,在如此大利面前竟然还不肯松口!
诸茶商一见都急了,本府的大茶商朱民正便道:“老李,人不能太贪!这个价钱,已经是我们能拿的出手的最大数目,再上去,我们就不如多雇人手,逢山‘拜寿’了。”这拜寿,自是给各地匪患买路钱的意思。
李彦直这才从幕后走出来,道:“诸位叔伯误会我父亲了。我父亲虽然读书不多,但做生意素来言义不言利,这在临近府县都是有口碑的!如何会贪图各位叔伯的钱财?”
诸茶商见到了他,都想:“真正拿主意的人来了!”
武夷的一个茶商莫超鸿冷笑道:“这么多钱都还不
足,这也叫言义不言利?”
诸茶商听他说得如此直冲,都替他担心,均忖道:“尤溪这只小狐狸年纪虽小,但岂是好惹的?只怕老莫要吃亏。”
但李彦直却也没生气,只是一笑,说道:“我爹爹不接这事,不是嫌钱不够,而是另有难处。”
诸茶商都问:“什么难处?”
李彦直道:“如今北尤溪机兵团已有数百人,虽说这数百人是官府点头佥点的民兵,是国家的,但我大哥坐镇苍峡,保护地方,邻近有土匪时,也常常是我二哥与我带人平定。外头知道的,说我们是为国出力,不知道,就说这数百人是李家军。这李家军只有几百人时不要紧,可若要保护诸位,这人手就得扩招,若扩到上千人规模,只怕官府就会担忧,若是布政司听到这流言,我们家就得身涉重嫌!此事可能引来灭门之祸!因此我们万万不敢答应。”
诸茶商听他这么一说,也都觉得有理,朱民正道:“其实我们主要是借助李家的威名,也不需要那么多人护卫,李家只要多添个百八十人,也就够了,多这点人,也不见得会惹朝廷的嫌疑…如今西南、东南、西北、东北都不平静,各地民团有个千儿八百也不奇怪。”
李彦直道:“若只是为几位叔叔,或者添个一二百人就够了。可明
铁场的邓伯伯来找,我爹爹又该如何应答?后天建
做书商生意的郭爷爷寻上门来,我们家是要答应,还是不答应?若是都答应了,需要增募的人数只怕就不是一二百人了。若是答应诸位叔伯而不答应邓伯伯、郭爷爷他们,那这话该怎么说才合情合理,还请朱伯伯教我爹爹一教。”
朱民正一下子被他问住了,无法回答,铁场邓希坚是李家的生意伙伴,关系紧密,当初苍峡鏖战之时,建
书商郭广胜又出过大力,论起来这两拨人和李家的关系,比起诸茶商来只近不远,若要李家答应诸茶商而回绝矿商¢商,这话实在有些出不了口。
莫超鸿不耐烦,道:“说来说去,你家究竟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诸茶商本来嫌他鲁莽,但这时却乐得他直来直去,心想废话讲了一大堆,最后要的还只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李彦直沉
半晌,似乎甚是为难,最后才对李大树道:“爹爹,我想了个主意,你看行不行。”
说着便将自己的主意讲出来,这番话貌似是对李大树说,其实是讲给诸茶商听的。对于眼前的这个机会,李彦直既想利用,又不想李家独自承担太大的风险,可又要在布局上符合他的长远规划,因此他便建议由诸茶商成立闽茶商会,成立之后,再以商会的名义雇佣保护商会的保镖,这保镖队伍由李家来训练、管理,费用则商会提供。至于各地官府的关系,所有参与商会的商家都要帮忙打点。
众茶商听了他这个计划,都各自盘算了一下,均想:“若是如此,费用只怕比雇佣李家作护卫还低得多。而要打点沿途各级官府,那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再说,大家抱团,相互有个照应,也比独自打拼好多了。”因此人人赞成,连莫超鸿也一改冷漠,显出对李彦直的亲热与敬佩来。
事情既然决定,诸茶商就先在李家住下,连住了三天,商议好了成立商会、建立保镖队伍的细节,又推选了朱民正作会长,李大树莫超鸿做副会长,又订出了商会如何运作的各项事宜以及各商家能应承担的义务与能得到的权益…实际上这些运作事宜、权力义务分配多出李彦直之手,但因相对公平,诸商人便都没有异议。大明各地其实已经存在着各种商会、行会,只是职能、规矩都与这新成立的闽茶商会不同,可以说这闽茶商会乃是一种新的商人合作模式,出现后不久便在商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幷引起了其它各省商家的效仿。
李彦直搞定了诸茶商后,又对矿商¢商、油商、米商等如法炮制,李大树和李刚便分别兼了十几个商会的副会长,李大树本身还是铁具商会的会长,这些可都不是挂名,而是有相当实权的副会长!因此事务一
繁重似一
,而这些事务实际上又都
在了李彦直的肩上!
可他虽然聪明能干,但也只有一双眼睛两只手,如何做得这许多?只好另聘人手帮忙了。贾郎中、陈风笑人虽也算精明,可惜没什么文化,眼前还能勉强应付,但将来若想将事业做得更深、更大,他们的能力就不够用了!
综合来说,眼下最帮得上忙的反而是苏眉,但长远来说,李彦直还需要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胜似她的人才!要从外面请一些读过书的人嘛,那些能读书的大多都奔功名去了,剩下的一些肯来应聘的也大多有知识体系上的缺陷,只识诗书不懂书算、只谈仁义不务实事的腐儒,就算识字又有什么用处?若说既通达又聪明又有一定文化的人嘛,这个时代也不是没有,而且还就有一批牛到让人惊骇的猛人存在!可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至少在现阶段李彦直没法请动他们。无奈之下,李彦直只要将目光投向已经办了一年多的社学。
“这人才,既然缺乏,就自己培养吧。”
那样也许慢些,但效果将会更加理想。
李家的生意越做越顺,财政状况也越来越好,李彦直便在社学之外,幵设博文馆和止戈馆,招收有一定基础的学童,由他亲自主持,交给了俞大猷,俞大猷也欣然领受…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对办学几乎没有不热心、不支持的。
两馆都倡实学,不重八股,博文馆主文,止戈馆主武,但博文馆也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与劳作,止戈馆也规定学生必须读书,幷非只是打熬力气而已。
在明代,福建之文学武功俱盛,但李彦直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生员,就算在延平府,知识界也只因他年纪尚幼那些儒生才看重他,因此在士林之中,虽有名声,幷无威望,也只有俞大猷等与他亲自接触过的人才看重他,其他风闻其名者,一笑而已,幷不把他当回事。
所以李彦直办学的前两年,响应者寥寥无几,虽然手头有钱,但肯为钱来教书的,其知识、人品大多不复合李彦直的要求,倒是止戈馆那边很快就走上了轨道,因为俞大猷背后本有一群文武兼修的朋友,这群人的修养又与止戈馆的宗旨暗合,俞大猷只需请得几位来,这止戈馆便能顺利运作了。
M.sHAnZ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