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末卫公子 下章
第五章 启蒙与离别
 《礼记,内则》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喻。六年,教以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古时四到五岁正是初知礼,懂应答,能识字的年纪,相比于普通子弟,豪门世家的孩子一般要求更为苛刻。

 但是随着朝代的延伸,这也渐渐没有多少人遵循,不过显然卫家还是很重视下一代的培养,不管卫宁百般抗议,结果也只能乖乖的爬到蔡邕的房内听训那传说中的诗经。

 自古神童大皆是三岁出口成文,语惊四座,相比之下卫宁还算普通。

 至少…那一卷卷密密麻麻的篆书书简对他来说犹如天书,对于一个只会简体字的现代人来说,篆书的难度对于卫宁无疑还是太大。

 卫宁就很奇怪,人人穿越都带有传说中的金手指,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自己穿过来却成了反的,一行十目,过目即忘…

 但是有了“努力”终究还是换得了回报士这样简单的文字,卫宁还是能够识得…不管卫宁的懊恼,蔡邕却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四岁孩童多是贪玩年纪,能在短短一月之内初懂文字在当时已经算是聪慧通达了,这也让蔡邕对卫宁的未来更加期待。

 当然,唯一让蔡邕异常不满的,就是卫宁每次学文的时候总是睡眼蒙胧,哈欠连天,上午教导的文句下午居然能够忘得干干净净,这让他觉得匪夷所思,瞪目吹须,最后只能归结为卫宁还是一个贪玩的孩子,与其他孩童一样无心向学。

 对卫宁的训诫却更加严厉了,按他的话说,卫家世代名门,子弟岂能如此散漫。

 只苦了卫宁,最喜欢的睡觉时辰落得半斩不说,还得承受蔡邕孜孜不倦的教诲,连连后悔那怎么就莫名其妙答应要蔡邕来当老师。

 世上有光似箭,卫宁却觉得度如年,一个月的时间慢慢过去,太尉乔玄连连作书相召,任蔡邕怎样自傲也无法再敢相拒,只得向卫父告别,前往洛

 蔡邕的离去对于卫宁无疑是天大的喜讯,更是破天荒的早早起,跟随着父亲与蔡邕饯行,他一定要亲自确认看到那个老家伙消失在他的眼睛里。

 车驾前,卫父从仆从手中接过酒樽,举杯把盏“兄长此去洛当要小心谨慎,如今朝中佞当道,宦官横行。恕弟直言,兄长过于刚直,朝中不比乡野,泥潭重重,恐有所失。然以弟之见,当联合朝中有志之士,徐徐图之,万勿之过急,望兄长切记不可意气用事…”

 “贤弟所言为兄记下便是不知今一别你我兄弟何时才能再见…”蔡邕苦笑一声,慢慢饮尽杯中浊酒,将铜樽递给身边仆从,仰头看向天空,眼神渐渐深邃,接着道“世间无常,为兄亦知此去祸福难料佞不除,留此残身又有何用!”

 黄沙飞扬,吹起点点尘粒,卫宁不知为何眼睛有些涩,蔡邕原本修长单薄的身体在他的眼里似乎渐渐高大起来,那背影也有一种说不出的萧瑟悲壮。

 忽而蔡邕将视线放在卫宁身上,眼含笑意。卫宁瘦小的身板顿时又是一僵,左顾右盼,只见卫父同样威严的看着他,只得悻悻上前,行了一礼道“月来,伯父的教诲让宁儿受益匪浅,本想再多伺奉伯父许多日子,无奈伯父有事,让侄儿好生可惜,只愿他能再受伯父教导,侄儿在此祝伯父一路平安…”

 “呵呵,莫要强辩,我想你心里当是万分欢喜吧…现在我要走了也没人再劝你读书了哦,不过,切莫高兴,我已经早嘱贤弟替你请好了先生本天生聪慧为何总是淡薄散漫里是伯父所藏之书,待你他翻阅。”蔡邕苦笑一声,从仆从手上接过几卷木简,放到卫宁面前。

 卫宁看了看父亲,后者点了点头,只得哭丧着脸伸出小手从蔡邕手上接过书简,话语间更有说不出的痛苦,谢…伯父好意…宁儿铭记于心…”后半句已是咬牙切齿,心里也不知道暗自骂了蔡邕多少遍,刚才升起的那一点崇敬早已烟消云散。

 儿为何如此伤心?”蔡邕看着卫宁哭丧的模样,大感不解,问道。

 “宁儿是感动伯父走了还送这么一份‘大礼’给我,感激涕零…”卫宁哆耸着头恨声道。

 “哈哈,自古赠书皆为美事,宁儿无须如此。他,贤侄有空定要来洛寻我哦。”蔡邕显然没能听出卫宁的不满,微微一笑,转过头来对卫父拱手道“贤弟不必再送,他还有再见之,况且宁儿身体受不了这般风尘,且回吧。”

 “既如此,那愿兄长一路安全!”卫父看了看卫宁,也不再拖沓,直接拱了拱手,对蔡邕道别。

 马架飞驰,扬风起沙,只待那影子渐渐消失在视野,卫父这才抱起卫宁走上卫府马车,只是他觉得怀中这个儿子似乎越加无打采,有气无力了…

 蔡邕走后,不论卫宁怎么不愿意,终究他也知道现在的身份是士族豪门,为了门楣知书达理还是必须,况且以后也不可能整睡觉度,闲来翻翻书籍也算一件趣事。

 于是乎,卫宁也终于提起精神开始了他的启蒙之路…  M.ShANzXs.coM
上章 汉末卫公子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