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碗 吴用病逝 王钰哀悼
打这场大一统之战,王钰不得不失信于天下百姓。前,曾经颁布了两道政策,其中尤其为天下人所称道的便是由官家出资,广办学堂。可现在要打仗了,办学堂的六百万两费用必须作为首期军费挪用。
朝中大臣,原先主张对蒙古实行怀柔政策的,现在统统闭了嘴。毕竟人家打到家门口来了,杀我同胞,夺我财物,偏偏中华自古以为就有“天朝上国”的优越感,这口气是无论如何咽不下去的。
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认为,这恐怕是中原最后一战。近几十年来,群雄毕灭,天下又有大一统的趋势,蒙古若被击败,则盛世可期也。
在送走了四方诸夷和各藩国的代表之后,王钰召开御前军事会议,商议对蒙作战的战略布置,韩毅虽无参知政事的头衔,但也被命特旨参加。林冲,呼延灼,萧充三位手握重兵的大将,被召回京城,共议大事。
将军们对这场战争抱定了必胜的决心,三位大将都主动请缨,愿为先锋。这次御前军事会议,看法出奇的一致。大家都认为,打蒙古,应该集中优势兵力,打斩首战,打闪电战。因为蒙古人居无定所,有水有草的地方他们就能生活。而燕军不同,作战对后勤的依赖很重,粮草一尽就必定撤兵。
王钰自己始终不敢太大意,因为他知道蒙古人有多厉害,而且他还没有到认为自己的军队真的战无不胜这种骄傲的地步。所以,他郑重的地提醒大臣们,不可轻敌,骄兵必败。不要以为这些年来战绩辉煌,就可以把蒙古人当软柿子捏,成绩只能代表过去。
在连续几次军事会议之后,大燕朝廷定下了初步战略方针。以大将军林冲的南府军一部为主力先锋。出山西地区进入草原,出长城,发兵方向直指草原腹地。以上将军呼延灼南府军一部出真定府。沿金国旧地,扑往上京以北的蒙古势力范围。以东北军岳飞部出幽云,直接进攻蒙古心脏。呼伦贝尔地区。东北军萧充,兰州军,太原军为战争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
而西北军范道远部,因其大部分为新军,遂不负责作战任务,总督粮草,负责后勤。并从内地征发十万步卒。供其指挥,一定要保证后勤上的万无一失。并向中原地区,发出战争动员令,集结近三十万青壮年男子,随时准备补充到后勤大军中去。
可以看得出来。王钰一旦下定决心要打这一场仗,就雷厉风行。不搞则已。要搞就搞大地,一仗就必须打得蒙古人再也爬不起来。否则,这“言而无信”的骂名就算是白背了。
深夜。北京皇宫。
沈拓接连来询问了几次,皇帝还是没有就寝的意思。他就站在大燕混元图前,出神地盯着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历来,北方草原民族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历史上凡是能够击败北方势力地王朝,都必将成为强大的帝国。秦,汉,唐历朝历代,概莫能外。
现在,自己既然决定提前打这一仗,那就必须有万全的准备,至少要有九成的把握。忽图刺与也速该两父子,都是算是世之英雄。短短时间统一蒙古大草原,并开始向南推进,自己虽然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可没有想到,来得如此之快。很久之前,自己就梦想着能和成吉思汗铁木真一较高下,可至今这个蒙古枭雄还没有
面。算算时间,他也应该出世了吧?
“陛下。”沈拓又踏入了宫殿。
“朕说过很多次了,不要再催。”王钰略有些不满,沈拓这一声呼唤打断了他的思路。
“陛下,尚书左仆
吴弼求见,说是有要事禀报。”沈拓一阵迟疑,还是冒着触怒天颜的危险说道。
吴弼?这大半夜的不睡觉,跑进宫里来干什么?就算尚书省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也应该是尚书令商仲扬出面,他怎么来了?
“说了什么事吗?如果不是太急,明
再说吧。”王钰随口说道。大战在即,他必须一门心思扑在以蒙作战上。
“据说是老大人病重,已经快不行了…”沈拓语气沉重地回答道。老大人吴用,为我朝柱国之臣,功高盖世,深得圣上器重。其人不管是治国之才,还是个人品德,都可称为大臣的表率,朝野上下,威望极高。
王钰心里突然一紧,猛地转过身来,失声问道:“加亮先生病重?快,快宣吴弼进见。”说完,竟不等吴弼入内,便急步下殿,
向宫门。
吴弼快步而来,人未到,声先至:“陛下!”
王钰一颗心陡然一沉,心中暗道:“坏了…”
吴弼在还有十步之远的距离便一头跪倒在地:“陛下,臣父入夜时病情突然加重,昏
之中仍不断呼喊陛下。臣无奈,不得不唐突入宫,求见陛下!”语带哭腔,看来吴用这次,大限将
王钰呆立当场,好半天脑子里面一片空白。良久,狠狠一跺脚:“摆驾出宫!”
幽国公府内,虽是深夜,但仍旧一片灯火通明。上上下下,忙忙碌碌,老爷病入膏肓,恐怕撑不了多久了。两位公子,还有小姐都已经回到府中,侍奉于老爷病
前,老夫人因为哀伤过度,也几
昏厥,被紧急送回房中休息。
“圣上驾到!”一声高喝,响彻幽国公府。府内众人,没想到连皇帝也深夜驾临,吴用长子,门下侍郎,崇义候吴齐急忙
出府来。
“臣吴齐叩见陛下…”吴齐刚出前院,便望见皇帝匆匆向内而来。
“什么时候了,免礼!快,前面带路!”王钰焦急的喝道。吴齐不敢怠慢,便在前面引路,一行人直奔吴用病房而去。
房中。站满了人,吴用的子女,御医,下人。挤得满满当当。看这阵势,是想送终,最后尽一尽孝道了。王钰毫不理会满屋子向他下跪行礼地人。直扑到吴用
前,借助烛光细细看去。
但见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已然呈现油尽灯枯之状,眼窝深陷。双颊内凹,放在被子外面地一双手形如
爪。想当年在梁山上第一次看到吴用时,何等的意气风发,儒雅不凡,转眼之间,已经过去二十年了。
王钰执住吴用枯瘦的双手,轻声叫道:“爱卿,朕来看你了。”
吴用缓缓睁开一只眼睛。在昏暗地灯光下,看到这个熟悉地身影,心中一阵激动。身子竟然条件反
似的想要坐起来,王钰慌忙按住他:“老大人身体抱恙,就不要图这些虚礼了。”
“臣。臣终于把陛下等来了,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惊动陛下,臣惶恐难安…”
王钰一阵悲凉。握着吴用的手又紧了紧:“你我君臣数十年,朕视先生为师,何必如此?吉人自有天相,爱卿且放宽心,早晚必然痊愈。”
吴用脸上
出一丝笑意,吃力地转过头去,见满屋子的人都在,遂言道:“你们先下去。”他身为王钰心腹之臣,弥留之际,必然有重要的话要禀报皇帝。家眷们闻言,都含泪退了下去。
“臣今年六十有八,此时辞世西去,了无遗憾。老臣生逢其时,得遇陛下,实为一生之大幸。陛下不以臣出身卑
,身坠污泥,二十年来器重用加。臣每念至此,心中惶恐不能为陛下分忧。如今大燕开国,四海臣服,臣却一病不起,从此不能再侍奉陛下,死罪…”吴用说话间,已然泪
满面。
王钰早就是铁了心地人,此时看到追随自己二十年,患难与共的老臣大限已到,也不
掉下泪来,握着他的双手,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自己如今坐了江山,有一半原因是眼前这位盖世英才的辅佐。自当年招安梁山,吴用追随自己以来,兢兢业业,屡立奇功。君今不幸辞世去,国有疑难可问谁?
“爱卿还有未了之心愿么?朕一定替你办到。”王钰心知他命不久矣,遂郑重的问道。
吴用闭目良久,沉默不语,王钰再三追问,他方才言道:“陛下,臣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有一句话,或许陛下听后会不高兴,但臣不得不说。”
“爱卿不比他人,你我君臣之间,向来是无话不谈,不必忌讳。”
吴用还是有些迟疑,眼前这位皇帝,雄才大略,是大有为之君,他不需要谁去提醒他什么。但人总是会变的,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再不说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陛下,自古以来,凡开国之君,都能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所以国家在初期一定能够兴旺发达。陛下数十年来,将一个积弱百年的国家带到如今繁荣的局面。功高汉武,德盖唐宗,四海之内,普天之下,莫不拥戴。陛下至今,仍然小心谨慎,勤于政事,虚怀若谷,从谏如
。但自信之人,必然自负,臣担心有一天,陛下扫平四海,成为万王之王以后,就不记得当初艰苦奋斗地日子。历史上不凡行例,再伟大的帝王,到了晚年都会变的。”
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大臣敢在皇帝面前说这样的话。这种事情,只可能发生在王钰这个朝代。正因为他对大臣的宽容,能够听得进去逆耳忠言,所以吴用才敢在弥留之际,说出这番担心。
王钰听罢,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更加觉得吴用地用心良苦。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朕心里也明白。你放心,如果有一天,朕老了,发现自己阻碍了国家的发展,朕会自行退位,让年轻人继续去打拼。绝不因朕一人,而妨害国家民族。”
吴用心中大感欣慰,有如此心
地皇帝,国家甚幸,民族甚幸!
“陛下圣明,还有一事,臣甚为担心。陛下虽正值壮年,但皇储迟早要立。老臣知道,陛下的意思,倾
皇长子王战。臣之前表示过反对,理由是皇长为乃庶家的血脉。陛下一定不以为然。但臣不是顽固不化。陛下可以不在乎这些,但有人在乎。说句不敬地话,若有一天,陛下龙御归天。假如汉王继位,难保不会有人拿他的出身作文章,这才是臣所担心地。”
王钰此时才明白。原来吴用反对立王战为太子,并不是食古不化,而是有他的考虑在。的确。假如自己有一天不在了,王战当了皇帝,他的出身将会是他一生地政治包袱。这一点,吴用倒是比他考虑得周到。
“爱卿的话,朕记住了,朕会慎重的考虑地。”王钰点头道。他一直问吴用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自然也希望他对国家能有一些建议,可也希望他对私人提出一些要求。这样也好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
作为一个为国家立下卓越功勋的元老大臣,他提出什么要求,都不为过。可吴用地遗言,语不及私,都是在为公。他甚至没有要求皇帝。在他死后,善待他的子孙。
“臣。可以放心的走了。从今以后,望陛下好生珍重,臣于九泉之下。也必定
为陛下祈福,为大燕祈福,为中华祈福…”吴用的声音越来越微弱。王钰一看不妙,连唤数声不见答应。
“御医!御医!”
大燕兴武二年七月,幽国公,太保,资政殿大学士,大燕帝国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吴用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消息传出,举国同悲,皇帝王钰下诏,追赠司空,谥曰“文襄”陪葬皇陵,将其坟头加高十尺,表示尊敬。并在对蒙作战正在紧急布置关头的情况下,废朝三
,以示哀悼。
就在国家正在准备扫平蒙古的时候,吴用的去世给了王钰很大地打击。不管于公于私,他与吴用的关系都非比寻常,这位追随他二十年的老臣,撒手西去,让王钰悲痛万分。出殡之
,皇帝亲率满朝文武扶棺出城,极尽哀荣。
王钰甚至不顾皇帝应有的威严,抚棺大恸,哭送吴用的灵柩出北京城,一直站在城门口,眼睁睁地望着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就此一去不复返。回忆起吴用追随自己走过地这二十年,王钰悲伤的对大臣们说道:“虽朕之家国,实由吴公创造,今老大人驾鹤西归,如断朕臂,丧朕胘股,摧朕心
,何其痛也!”文武百官闻之,莫不垂泪,也为这难得的君臣情谊而感动不已。
八月初,王钰亲笔草诏,告谕全国,高度评价了吴用地一生。
“惊悉幽国公,太保,资政殿大学士吴公讳用病故,噩耗传来,痛悼万分!顾吴用忠贞英雄,勤于国事,数十年来,屡有大功于社稷。如今西去,彪炳千秋!惟在此平
中途,三军未动,先丧大臣,使国家遂失长城,损失过大,情何以堪?此朕追念素所信赖爱护之贤臣,不
悲痛无已者也!至吴用鞠躬尽瘁,功在国家,所有表扬抚恤诸事,自当从优拟定,呈请朝廷明令施行。其家属,代朕善为抚慰,务继吴卿之遗志,
忠报国,是所切望!闻耗仓促,未能尽意。兴武二年,年月
。”
皇帝亲笔拟诏,宣布全国全军,为大臣举行国葬,这不但在大燕一朝,甚至整个中华历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可见王钰与吴用君臣之间,情谊深厚,已经不是世人所常见的那臣勾心斗角,伴君如伴虎的情况了。
吴用病逝以后,王钰因为悲痛过度,也大病一场。半月不能理事,在此期间,蒙古接连犯边,八月初,竟然从北往南,一路打到辽东行省。辽东总督李纲,飞马向幽云卫报急,东北军却因未得皇帝诏命,不敢轻动,只能被动防御。
王钰在病中得知此情况,龙颜大怒!此时正值秋高马肥,大燕数十万铁骑整装待发!王钰毫不犹豫,一纸诏命,宣布全军,即
出征,为朕踏平蒙古!
大燕兴武二年,三路大军,共计二十五万众,分头出击,直扑蒙古大草原。战争机器一开动,全国上上下下都围绕着对蒙作战而运转。甘宁卫范道远,总督各路兵马的粮草,源源不断输送到前线。
东北军岳飞部,一直以来便是东北拳头部队,开战的诏命一下达,岳飞亲率四万精锐骑兵,飞扑呼伦贝尔地区,企图一举捣毁蒙古人的祖宗圣地。
大将军林冲率十一万装备
良的南府军出山西,越过长城,寻找蒙古主力部队,伺机决战。上将军呼延灼,率十万大军从真定出发,高歌猛进,在林大将军侧翼,齐头并进。
然此三路大军,发兵数
,只遇小股抵抗,并未见蒙古主力部队。看来蒙古人不笨,他们想凭借自己的优势,大玩拖字诀,企图拖垮燕军。
m.ShaNZ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