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保卫长城
锦州机场被敢死队袭击后,对长城前线防守有一定帮助,敌机来袭击的数量明显减少。而且由于
军关东军在长城前面没有进展,后方的缓占派对他们也有批评,说飞机这样
贵的武器,都让他们在地面上浪费了,太可惜了。
说起来也是,关东军先后三次机场被袭,已经被击毁了二百多架飞机了。
这时候的工业和经济都不怎么行,飞机的产量、存量都不多,这些飞机本来是要给海军,以补充他们在上海战争中的损失,但考虑到关东军正在战斗,又信誓旦旦说现在他们的机场防守得固若金汤,这才先给了他们。现在这样让关东军的笨蛋浪费,海军派的人话说得很难听,大本营中支持陆军的人也不好意思再提为关东军补充了。
关东军被陆军部的人臭骂是免不了的,而锦州机场守卫队部的人脸被打得肿肿的,也是免不了的。为了在国内挣到面子,关东军只有加强了长城火线上的攻击。
长城前线的这些阵地是一线排开的,个个都重要,被突破一点,就可能使全线崩溃。在古北口和冷口,都有过个别阵地一度被
军攻陷的事。不过中央军和守冷口的商震部队,都组织了反击,才抢回了阵地。
山海关内的
战中也的这样的事,海
镇就一度被
军占领,但何柱国又组织部队,在抗五军的火力支援下,立即把它夺回。
从山海关到古北口,长城一线打成了胶着状态,好像是在拼毅力,战报一时好消息、一时坏消息,搞得人心惶惶。大家对何应钦能不能扭转局面没有信心。
而何应钦到了当了北平军事分委员会的头以后,对前线的部队都不是很熟悉,对抗
义勇军的情况更是不清楚,他也没有要搞清这些的样子。这何部长对打仗情况甚至不是很关心,他的精力放在与
军方面谈判上,与一些
外
人员接触得多。
这样,长城抗战好像就没人指挥了,好在战场在何到来之前已经形成,各人打各人的一段。但后勤保障、物资调配、交通保障,以及万一要有什么紧急情况,还是要有人协调指挥的。何部长除了对中央军部队的后勤还管上一点,别的就不太管了。于是,东北军和西北军都要求徐辉徐将军快点回来,帮助协调指挥。
四月五
,财
回到北平,抗五军和抗一军在敌后的袭击已经起了很大作用。敌人在补给线受干扰的情况下,只好打打停停。没有弹药,
军也没办法进攻了。
这次
军进攻热河的计划,与以前进攻沈
和山海关不同,它是经过
军大本营批准的。或者说,以前都算是关东军自己在搞事,而这次,才算是正式执行上级的命令。现在打成这个样子,关东军觉得很难堪,他们不肯这样就谈判。
于是,关东军想打破僵局,他们不得不从关东州和辽宁再挤出一个师团的兵力,带了不少粮食弹药,还护送着一支运输队,来穿过抗五军的游击区,支援长城前线。
这是
军要做的最后一次攻击了,他们把这一个师团的力量集中在古北口上。
四月九
,
军对古北口前线发起
烈的攻击,终于在于学忠的东北军防守段打开了缺口,随即占领了古北口的北天门。这时,已经伤亡很大的中央军也顶不住了,苦苦守住南天门阵地,而反击北天门是根本没有能力了。他们向北平的指挥部求救,要求派援兵。
危急时刻,就近能去增援的只有在陈明仁手下训练只有二十多天、拿到侧把子
不到十天的这支三十六师,另外是远在一百几十公里外的傅作义部队。
军二万多人去向古北口的情报,抗五军已经得到。总部让陈明仁这个师移到古北口这儿集训,本来就有准备增援古北口的打算,只不过没想到这么快就要用上了。
北天门掉失、古北口危急的情况传到陈明仁的耳朵的第一时间,他就命令部队集合,并向抗五军总部要前求去增援,财
也马上同意他们向古北口行军。这是明摆的事情,除了他们师,就近没有任何部队可以用了。
…
总指挥何应钦与前方将士的想法不同,他觉得仗一直这样打下去是不行的,还是要快点谈判,结束战斗。而让
军打几场胜仗,他们的面子上能过得去了,就会同意谈判了。所以,对古北口的得失不是很看重。
其实,从一月起,国内有许多人呼吁,要求多派兵去长城、去热河。国大
的“元老派”就提议,要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军队用于抗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军费用于抗
,要中央调更多军队北上。冯大帅也呼吁中央政府要全力派兵、征兵,北上抗
。
但这与蒋中才“攘外须先安内”的政策,以及慢慢拖,直到让欧美列强来干涉的方针,是不符合的。
而且现在抗
都是别人提出来、呼吁的,抗
的旗号在别人的手里!仗打胜了,是这些抗
派的功劳,可用的却是中央的钱和兵。所以,现在不能与
军打,更不能让别的势力以抗
的旗号发展。这仗越打对他们越不利,所以,不管用什么办法、什么代价,都要让长城抗战停下来。
何应钦在这方面做得比蒋中才更加卖力,是他对东洋文化特别欣赏,还是他比蒋中才更害怕有人利用抗
大旗来扩大势力?
听到古北口告急,他竟然说没有援兵,顶不住就让关麟征他们撤退!
他对
军的情况大致还是知道的,只要他们的后勤线没有保障,他们的攻击都是一阵一阵的。所以
军如果占领了古北口,都未必有力量马上扩大战果、进入关内。
不过他的命令到达前线时,古北口阵地已经没有险情了,北天门阵地已经被陈明仁师收复。
M.sHAnZ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