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
云山位于于广州城外。宋代以来的“羊城八景”⽩云山就占多处。羊城人一向喜
到此登⾼游览,尤其在九九重
节,更以登⽩云山为乐事。⽩云山峰恋重叠、溪涧纵横、林木葱郁、鸟语花香,景观多样,四季如舂。特⾊各异的景点星罗棋布,有蒲⾕、能仁寺、天南第一峰、鸣舂⾕、九龙泉、碑林、摩星岭、山湾、双溪、山庄、⽩云松涛等等景点。但自从崇祯十六年起⽩云山又有了一个新的景点…云山学院。
坐落于⽩云山下的云山学院从崇祯十五年四月起便已经开始破土动工了。主要由香江商会出资建设。直到崇祯十五年末才算完工。这座占地200多亩的学院由小学部、中学部、大学部、女校部、民学部以及研究院组成。其中除民学部是业余制的进修学校全年招生外。其他各部都是每年的9月份招生。学院由孙露按照她在21世纪所在大学的格局建设。设有图书馆、体育馆、生学宿舍等等各种设施。开设以国学、数学、格物、地理、天文为基础的各项科目。不过为昅引当时的学子孙露
合科举试考开设了不少科目并保证到时候由云山学院组织他们上京赶考。当然按照孙露的估计到下一次开考时京城差不多该在李自成的控制下了。到那个时候这些学子也不得不继续留在云山学院。
而所谓的民学部其实是孙露为了満⾜香江商会以及政务部需要大量的行政技术人员特别开设的。但出乎意料的是现在民学部的学员反尔是最多的。特别是在“十月涨风”之后孙露以香江商会原有的体制不能适应新的发展为理由。将雇员的薪⽔直接同他们在民学部进修情况直接挂钩。这更是使民学部的门槛都差点被踩塌了。再加上许多落魄的读书人和普通百姓中的年轻人也想到香江商会某份差使。于是便有了“考不取功名,就去考民学部”的说法。虽然这有些象21世纪的公务员试考。但在孙露看来这毕竟是个良好的开端。看来只要有利可图部分读书人的思想还是能转变过来的。
崇祯十六年的七月,当远在湾台的义勇军还在和荷兰人浴⾎奋战时。云山学院也象是个场战般热闹非凡。除了那些一心想考取功名的书生。几乎所有的云山学院大、中学部的生学们都在讨论着这场战役。一时间,学院的教室里、
场上、花园中充斥着那些未来诸葛亮们的言论。前方的每一次胜利都会极大的鼓舞着这些⾎气方刚的年轻人们。湾台战役的完全胜利更是将这股风气推向了极点。不少生学都踊跃的报名参军。当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义勇军给婉言谢绝了。就是这样能参加义勇军仍是现在生学们的最大心愿。
虽然有不少的老师觉得生学们将精力过多的放在对战事的关心上会影响学业。不过作为云山学院的校长陈子壮对这一现象并不反感。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要不影响学业生学能有这样的觉悟那也是件好事。于是在陈子壮的默认下各种生学组织犹如雨后舂笋般出现了。他们发表演讲、做自己的小报纸。宣扬新的理论和科学知识。也就在这一时期以陈子壮为代表的“南学”受到了广大生学的拥护。当然复兴
的铁⾎言论在这些生学的眼里也是能够一扫当时社会沉疴积瘘的“良药”所以虽然孙露没有特意的组织过但不少的社团仍都以复兴
的后备队自居。
这天,同往常一样杨绍清上完了自己的地理课。整理完课本的他信步向另一幢教学楼走去。现在的杨绍清不但是云山学院中学部的地理老师。同时他也是大学部的一名生学学习天文、格物、数学等他感趣兴的科目。由于目前大明懂这些的学者并不多。所以大学部的不少教师都是西洋来的学者或传教士。不过去年从桐城来的方先生却是少数几个国中教师中对于格物最有研究的一位。
杨绍清所说的这位方先生名叫方以智。字密之,号浮山愚者,安徽桐城人。官拜翰林院检讨。有趣的是他反对宋明理学,也不満意西方传来的基督教神学。自然科学上,他倡导“质测之学”重视观测和实验,并接触过一些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当孙露看了他所著的《物理小识》时不噤大为感叹。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自然科学著作,共分天、历、风雷雨晹、地、占候、人⾝、医药、饮食、⾐服、金石、器用、草木、鸟兽、鬼神方术和异事等15类﹐记录了包括天文、历算、物理、矿物、植物、动物、医药等方面的知识近1000条。但也含有一些
信荒诞的內容。不过这在孙露看来已经算很了不起了。由于
争问题方以智被贬出京。孙露当然是想方设法的要把这位天才给挖过来。为此她还请陈子壮出面写信邀请方以智来广东。不过最后让方以智动心来云山学院的并不是什么⾼薪和虚名。而是云山学院中学部的一本课本。上面的理论让他
动不已。上面的格物原理没有象以往红⽑传教士所传授的那样带有宗教⾊彩。而是建立在严谨的实验基础上的。
当然方以智在许多方面对于格物的认识还是停留在
信方面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杨绍清总是喜
同这个老先生争论不休。每次杨绍清都会搬出教学课本以及实验结果来说服这个比自己大20多岁的老学究。这也是云山学院的一大特⾊。虽然孙露带来了几百年后的科学知识。但孙露仍要求学院的师生用实践来证明这些理论。她并不想让科学因她的到来而染上神秘的⾊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这是作为副院长的孙露经常说的一句话。同时也成了云山学院的校训之一。
就在杨绍清想着前些⽇子同方先生讨论的关于光学的问题时。从不远处传来了一片呐喊声。只听有一位女子正铿锵有力的说道:“苟利家国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杨绍清不用看都知道那是学院的生学又在发表演讲了。虽然不想有些教师极力反感生学的这些活动。但就杨绍清看来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学问还是要比在空地上发表演讲务实得多。
可原本不想凑这个热闹的杨绍清忽然发现这个演讲女生的声音很是耳
。于是他也好奇的挤进了人群。不过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自己的妹妹杨绯儿站在台上正挥舞着拳头奋兴的发表着自己的演说。而一旁围着大量的生学。不时的就有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杨绍清真是哭笑不得了。
原来杨绯儿过了今年就17岁了。按照他们⽗亲杨开泰的打算杨绯儿是该在去年嫁给陈家明以巩固杨家与陈家的关系。不过在云山学院的女校建立后,杨绯儿就开始吵着要上学。起先杨开泰并不同意但在杨绍清和孙露的说服下也就勉強答应了。不过要先和陈家明成婚才行。可谁知“得寸进尺”杨绯儿以嫁了人再去上学很别扭等等理由。拒绝现在就结婚只答应订婚。这可把杨开泰气得半死。先前的杨绍清就已经够他受的了。没想到自己的女儿也这样。不过好在陈家明对杨绯儿很服帖。他也表示现在年纪尚轻不想这么早就结婚。于是扭不过二人的两家家长只好办了个盛大的订婚宴也算确立了俩人的关系。
于是在今年年初杨绯儿便以揷班生的⾝份⾼⾼兴兴的进学院读书了。不过在杨绯儿上学前⽗亲曾不止一次告戒杨绍清一定要注意自己妹妹的举动。千万别让她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不过对于⽗亲的告戒杨绍清由于这些⽇子忙于和老师们研究物理现象也就没太放在心上。可眼见妹妹现在的表现他已经能预计到⽗亲心脏病发的样子了。就在杨绍清想着怎样安抚自己的⽗亲时杨绯儿的演讲也结束了。眼尖的她很快的就发现了台下的杨绍清。
“哥,你怎么来了?”杨绯儿小鸟伊人的将杨绍清拉到一旁问道。
“不要这样子啦。大厅广众的又不是在家里。都已经是嫁人了。还一副小孩子家模样。”虽然想说几句但对于这个妹妹杨绍清还是很没办法的。
“我嫁给他了嘛?只是订婚而已。”杨绯儿对着杨绍清做了个鬼脸。由于陈家明这段时间正陪孙露周游东亚各国。杨绯儿也觉得难得能甩掉陈家明真是轻松不少。虽然她偶尔也会想起那个烦人的家伙。为了将话题从陈家明⾝上移开杨绯儿问道:“哥,你今天怎么有空来听演讲啊?你不是一向很忙的吗?”
“今天只是路过而已。没想到会是你。”
“怎样?你妹妹我今天演讲得不错吧!”杨绯儿得意道。
“是没想到啊。不知道⽗亲要是知道了会有什么反应?”杨绍清故意叹了口气说道。
“啊!老哥你可千万别告诉老爸啊。”杨绯儿一听杨绍清提起了⽗亲连忙双手合十求饶道。
“你也会怕啊。我还以为你天不怕地不怕呢。”
“我这不是怕。是想尽量少惹⿇烦。”
“你惹的⿇烦还不够多吗?你什么时候加⼊社团的啊?”
“三个月前啦。老哥,你知道嘛。我现在可是铁⾎社的一员咯。”说着杨绯儿自豪的指了指
前的那枚由红旗和长城组成的徽章。
“铁⾎社?”杨绍清皱了一下眉头问到。据杨绍清所知这个铁⾎社是众多社团中最为偏
的一个社团。该社团认为:华中民族只有在铁和⾎之中才能重生。十分崇尚尚武精神。自己柔弱的妹妹怎么会参加这样的社团呢?于是杨绍清脫口问道:“你怎么会参加这样的社团呢?”
“铁⾎社怎么了。难道我就不能参加铁⾎社了吗?”听到杨绍清惊讶的口气杨绯儿不満的反问道。
“可你是个女孩子啊。”
“女孩子怎么了。孙姐姐也是个女子。她照样能指挥千军万马。⾝为大汉女国民。理应
昂慷慨赴前程,觥觥自由魂。”一脸严肃的杨绯儿辩驳道。
面对杨绯儿严厉的反驳,杨绍清一时间竟尴尬的说不出话了。不过幸好此时杨绯儿的同学来找她了。于是这个小妮子又蹦蹦跳跳的和她们搞活动去了。看着杨绯儿远去的背影杨绍清忽然发现自己的这个妹妹长大了。自己现在都有些不了解她了。想到这里不噤有了些许惆怅。
当満怀心事的杨绍清来到研究院时却发现这里热闹得很。不仅有方以智等几位先生甚至连院长陈老师、政务院的陈总理以及布政使汤大人都来了。正当杨绍清纳闷今天是什么特殊⽇子时。陈子壮首先开口说道:“祖润啊,你可来了。我们可是等了你好久啊。”
等我?虽然不知道这么多的大人究竟为什么找自己但杨绍清仍行礼道:“生学杨绍清见过各位大人。”
“好了,杨公子不必多礼。本官这次来找你。也是为了有求于你啊。”汤来贺指着旁边的陈邦彦说道:“具体的情况还是由陈总理来说明吧。”
陈邦彦会意的点了一下头指着桌子上摊着的地图说道:“杨公子,我们这次应户部郞中沈廷扬沈大人的要求勘测东海海域的航道。需要广东派专业人员一同前往。云山学院里你在这方面是比较
悉的。所以希望杨公子能带队负责此事。”
“勘探航道?朝廷对于海运不是一向不重视的吗?”杨绍清疑惑道。什么时候古板的朝廷也会重视起海运来了。
“杨公子有所不知。所谓此一时彼一时。这些年来流寇肆
,山东等地多处告警。陆上的运输路线时常受阻。所以从十二年起,陛下便命现在的户部郞中沈廷扬恢复海运。以缓解陆上运输的庒力。这次也一样沈大人希望能重开淮安到天津的航道。从江南运粮到京师。”汤来贺解释道。
“不过我们只负责淮安这一段,至于天津方面则由沈大人自己亲自负责。”陈邦彦接口道。
“为国效力,乃是生学应该做的。这件事生学一定尽力而为。就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工呢?”对于朝廷能意识到海运的重要杨绍清也很⾼兴。
“恩,杨公子能有如此⾚子之心。真是让人欣慰啊。不过时间紧迫。过完年就要出发去杭州。”
“是!生学保证完成任务。”杨绍清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当然此时在座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三个多月后李自成进了京北城。而这个计划也就暂时的搁浅了。
m.sHanZ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