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金銮殿阁老齐献策 驳农林陈子
正如汤来贺所言,在女皇下令后的第六天,陈邦彦、沈廷扬、陈子龙三位內阁尚书准时来到了皇宮,向弘武女皇陛下递
上了农林、财政、枢秘三部有关的公社问题的奏章。与一心为刘富舂一案愁眉不展的司法院一样,接受女皇陛下六⽇任务的內阁这些⽇子同样也顶着大巨的庒力。姑且不论女皇规定时限短得可怜,光是公社制所涉及的诸多层面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轻易说得清的。可在而今这个敏感的时刻,內阁若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不仅会被民间百姓所垢弊,更会进一步
怒正在气头上的女皇陛下。于是在经过连续五⽇的“奋战”之后,农林部、财政部、枢秘部这才各自凑了齐了三份奏章上
女皇陛下御览。不过,凑齐奏章归凑齐奏章,能否令女皇満意就是另一会事了。因而此时此刻望着龙椅上正在翻阅奏折的女皇陛下,陈邦彦等人表面虽镇定,可心里却是七上八下。
与底下战战兢兢的臣子不同,面对面前厚厚地三份奏折孙露反倒是显得兴致
。说实话,那⽇她命令內阁六⽇內给自己一个答复,很大程度上是气话。她当然知道公社制牵涉粮食问题、税赋问题、劳役问题等等诸多关乎家国命运的重要命题。没有几个月的调查与研究是很难拿出一套耝略的方案的。然而內阁却真在六⽇內给自己送上了相关奏章。而且一次就有三份。这三份奏折不仅在內容上各不相同,还附带了不少相关资料加以佐证。当然由于时间仓促,奏章在许多细节方面都没有进一步深⼊。但这并不影响其中心主题的阐述。这可是大大出乎孙露原先意料的。可见內阁之前应该也已经注意到了公社所相关的问题。若非如此,陈邦彦等人又怎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做出这三份奏章来呢。
而看在看完这三份奏章后,孙露更是心嘲澎湃,却见她环视了一番底下坐着的三个內阁大臣后,便饶有趣兴地率先向沈廷扬提问道:“沈爱卿,你们农林部管辖各地农村公社,相信內阁之中没有哪儿一个部门比你们农林部更了解公社的弊与利。朕想听听你这个农林尚书是如何评价农村公社的?”
见女皇一上来就点了自己的名,沈廷扬赶忙站起⾝,恭敬地拱手回复道:“回陛下,臣以为前朝隆武年间中原流寇肆
、天灾不断,当时推行农村公社制既能保证朝廷粮草的供给,也能定安民心恢复生产,确实是审时度势的英明之举。相比之下,我华中朝天下太平民心思定、国库充裕,特别是在中原劳力充沛,环境优越,再将农民圈定在公社之內确有不妥。不过在辽东、巴蜀、陕甘等偏远地区公社制还是颇有优势的。这些地区省分人少地荒,公社制能最大限度的集合人力物力,有助于当地百姓拓荒开垦。因此臣等以为公社之优劣得视地域酌情分析。”
“恩,所以你们便在奏章中建议朝廷仅解散中原省份的公社,改将这些公社土地分包承租给社员。”孙露又翻开了农林部的奏章,満意的点头道。从內容上来看农林部的建议对她来说并不陌生。一想到自己脑中后世对大包⼲的诸多赞扬,孙露打从一开始便在心底里就偏向了农林部的建议。
“是的,陛下。臣等的意思就是朝廷与公社的农民签定长期承包的契约,该契约可继承,也允许转让。并对零散土地进行适当的串换调整,以求让每一户的承包地能集中成片。此外,农民即向家国承包耕地,那么向家国纳粮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臣以为承包户因区分于普通农户,以
纳实物粮食为主。农户
纳完税赋后所剩粮食便可直接拿去市场自由买卖,朝廷不再加以⼲涉。正所谓
⾜朝廷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其实,臣等之前曾在江西、安徽等省的几个公社搞过相应的试行。就目前来看效果甚佳。搞承包的农户上缴粮兴致明显比从前⾼昂了许多,往⽇拖欠粮食的情况也就此杜绝了。至于粮食产量是否提⾼,还得看今年的秋收。”眼见女皇陛下満意与自己的提议,沈廷扬当下便滔滔不绝起来。连带的着农林部在部分公社搞的承包实验也一并说了出来。
其实有关公社的流弊,农林部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但这农村公社制毕竟是由女皇当年亲定设立的。没有女皇的首肯指示底下的臣子谁都不敢轻易的进行推翻。因此,沈廷扬在与农林部的大臣们商议后决定先找几个临近京畿的公社进行实验。待到取得好的效果之后再向女皇上奏禀告。就算真的失败了,几个村子的损失农林部还是能承受得起的。却不想,在这档口上河南那边公社的问题倒是先浮出了⽔面。虽然此事最后惹得女皇
然大怒,但在沈廷扬看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若非如此女皇又怎会欣然接受农林部有关包⼲的计划呢。
然而一旁的陈子龙与陈邦彦却并未动容与农林部的包⼲计划。却听那陈子龙颇不以为然地开口问道:“沈大人,老夫有几个问题不知,当问不当问?”
“陈大人,有什么疑问尽管提。农林部的计划尚未成
,还请诸位多多提议。”沈廷扬一个拱手谦逊的说道。
“难得沈大人如此虚怀若⾕,那老夫不才在此就罗嗦几句了。”陈子龙轻咳了一声,侃侃而谈道:“沈大人刚才说,承包的农户只要
⾜朝廷的税粮,就能自行支配剩余的粮食。那请问沈大人,如果朝廷征收税粮指标⾼于承包农户的收成,又该如何呢?”
“恩,陈大人问得在理,其实这一点农林部先前也有过相应的考虑。故而我部草拟以当地农户之前五年內平均收成的百分之五为征收标准。之后每五年做一次调整。”沈廷扬自信的解释道。有关的具体
作他与下属的员官已经不止一次做过探讨了。而在试行过程中也证明这一标准无论是对农户,还是对朝廷来说都是能接受的。
“五年內平均收成的百分之五?请恕老夫愚钝,这五年內的平均收成是如何得出的?若是由內阁统一统计,相信农林部没那么多人手能跑遍帝国的每一个府县。若是由地方官府自行统计上报朝廷,则可能出现地方员官浮夸虚报数据的情况。如此一来朝廷订立的标准又会⾼出百姓的收成。”陈子龙不置可否的说道。
“陈大人,你说的情况确有可能发生。但这只是极少数员官违轨之举。只要朝廷严查重罚,相信不会有员官敢弄虚作假。陈大人,你不能总以最坏的情况来揣测尚未执行的计划啊。”沈廷扬略带不満的说道。
“沈大人,老夫不是在刻意为难你们农林部,也不是说你们的计划不好。正因为这个计划尚未实施,因而从一开始我们就要往最坏的情况上去设想。做好两手准备才能有备无患啊。”眼见沈廷扬还是不服气,陈子龙当下又列举了计划中的另一个弊端道:“那好,咱们就算底下上报的数据都准确无误。官吏在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任何舞弊之举。可这粮食终究是一种商品,会有贵
之分,其价格更会因年头收成的好坏时涨时跌。五年一次的标准如何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若是将标准的时限缩短,则又失去了相应的
作
。年年变化的标准别说老百姓不能适应,就连底下的官吏也极有可能被搞得一头雾⽔。此外,之前公社的社员还有为官府徭役的义务。不知承包后的农户是否还需承担官府的徭役?”
“农户既然承包的是官府的地。当然得为官府服役。”沈廷扬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那那些家中缺少⾜够劳力的农户在承包之后,是否也要和家中劳力充的农户一样,承担与其承包土地相对应的徭役?”
“这…”“如此说来农林部的‘包⼲’计划只是名义上解除了公社。但农户在公社时所要承担的义务却一点儿都没少。相反本该享受的待遇却少了一大截。”陈子龙微微一笑反问道。
给陈子龙这么一连串的反问,沈廷扬不噤语塞了。因为仔细推敲起来还真是那么一会事。但他还是不服气的辩解道:“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的做。难道陈大人认为此刻陛下应一道圣旨下去,彻底解散公社吗?如此一来给朝廷造成的损失该由谁来承担。”
“朝廷的损失当然得朝廷自己承担。难道还要让公社的老百姓继续承担这种不公正待遇。再说既然国全普通农户都能自由买卖粮食,以银钱
纳税赋。为何惟独公社的老百姓就一定要将自己的粮食
纳给朝廷?老夫不知道为何不这么做还会给朝廷带来损失。难道若大个华中朝就独缺公社这几十万户的粮食吗?”陈子龙义正严辞地反问道。
沈廷扬知道陈子龙说的都是事实,更在道义上与他有着同样的看法。然而他也心知肚明,目前的实真情况就是朝廷缺不了这几十万户的粮食。可这样的话叫他如何能当着女皇陛下的面说出口呢。于是万般无奈之下,他也只能涨红着脸,无力地反驳一句:“陈大人,你那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错,老夫是不当家。但老夫心知天下百姓所想。”陈子龙说到这儿,欣然跨步上前向孙露进言道:“所以陛下,正如臣在奏章上所言。臣在此強烈要求朝廷即刻彻底解散公社。让公社百姓能同其百姓一样享受正常的赋税。”
显然陈子龙刚才的话语不仅让沈廷扬难以辩驳,就连拥有后世经验做参考的女皇陛下也不噤在心中怀疑起自己的认识来。毕竟两者相差了三百多年,情况终究是不同的。于是孙露变颔首示意道:“恩,既然如此,那陈卿家你就说说你的具体想法吧。”
“回禀陛下,臣的意见概括起来就十二个字,解散公社、一概征银、摊丁⼊亩。后两条陛下早已在国全推行。而今惟独公社例外,因此臣才在此旧事重提。其实,农林部有关包⼲的想法十分有意义。但既然已经解散了公社,为何不再⼲脆点,将公社农户之前所要承担的徭役和之后所要承担的田租,一并归⼊地税之中,并以现金的支付。这样一来承包户只要像普通农户那样一次**⾜地税就行了。此外,臣建议朝廷在徭役方面效仿唐时两税制的做法,既百姓在
完地税后便不再为朝廷担负劳役。朝廷若想征召民夫工作,得另外支付工钱。惟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减轻了百姓的赋役。沈大人所说的朝廷储粮问题。农林部大可另行从市场收购嘛。我朝的税收途径甚为广泛。市税、关税哪儿一个不是⽇进斗金。以朝廷现在的财力还不够收购点粮食吗。至于那些偏远地区就更应该废除公社制,辛苦开垦出来的土地最后归家国所有,还要以低廉的价格出售自己的打下的粮食。如何能提起百姓开垦的兴致。由此可见我华中朝的百姓现在更本就不需要公社制。”陈子龙轻描淡写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陈子龙的一席见解內容虽不多,却直说得龙椅上的女皇陛下连连点头。因为孙露脑中的知识告诉她,用货币代替实物缴纳税赋乃是历史必然的大势所趋;家国召集民夫工作支付工资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最最令其満意的就是陈子龙对市税、关税等工商业税赋的重视。若不是碍于目前华中帝国尚未完成工业⾰命,其工商业的收⼊还不能完全替代农业税。孙露或许⼲脆连现在的地税都可能给减免了。而今虽不能彻底减免农业税,但依靠工商业的税收来补贴农业,倒确是可行之举。想到这些孙露还真有了那么点心动。
然而一旁的沈廷扬和陈邦彦在听完陈子龙的⾼谈阔论之后,脸上却露出了无奈的苦笑。理论上来说陈子龙的分析确实有理,也比他们之前的解释要符合逻辑得多。然而许多事情理论上能分析得通,并不代表实际
作就真能得到相应的效果。粮食问题若是真像陈子龙说的那么简单,农林部还不早就上书女皇要求这么做了。哪儿还用得着像现在这样当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呢。可正当沈廷扬想要反驳之时,久未开口的陈邦彦率先一步上前向女皇进言道:“陛下,陈大人说得对,百姓确实不需要公社。需要公社的是朝廷!”
m.sHAnZ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