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三百十七节 肃夙敌奥相清
西元1663年10月包括台尔果曼在內的数十名奥斯曼贵族及⾼官在伊斯坦布尔发动了武装政变。臂
红带的政变士兵⾼喊着苏丹万岁的口号一路攻进了內城。然而伟大的苏丹却并没有响应忠臣们的呼唤。仅过了一个多小时穆斯塔法便手持着苏丹的手谕率领着苏丹的近卫军镇庒了这支妄图解救苏丹的军队。并在随即的一天夜一中捕杀了大量参与政变的王公官僚。不同于科普鲁鲁早年在奥斯曼前展开的历次清洗,1663年的这一次政变更像是一场短暂而又迅猛的风暴。其时间虽不长。但牵涉到的⾼官却比科普鲁鲁之前历次清洗的都要来得多得多。故而后世的史学家们通常都会习惯
的将这场发生在10月的短暂政变称为“科普鲁鲁的回光返照。”
姑且不论“科普鲁鲁的回光返照”这一称呼有着怎样的一语双关的意味。至少在当时的欧洲人看来这场席卷奥斯曼上层的风暴远比印度洋上发生的战争更引人注目。因为它就像是一面魔镜将原本掩蔵在奥斯曼強盛外表下的另一面毫无保留的展现了出来。
“毫无疑问奥斯曼现在已是外強中⼲。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下去,胜利女神很快就会向我们露出
人的微笑。而这也将是基督世界对野蛮世界的最大一次胜利。”波兰克拉科夫的华威城堡內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十世趾⾼气扬的鼓动着自己的盟友。这位精神充沛的国王自打从他表妹克里斯蒂娜女王那里继承王位后,便横刀厉秣扩充军备四处征战。若非有波兰人的殊死抵抗以及后来奥斯曼人的大举⼊侵。这位年轻的国王现在很可能已经完成了统一波罗地海的大业。
“阁下的预计也太过乐观了吧。如果奥斯曼人真像阁下说的这样不堪。我们早该收复匈牙利了。更何况科普鲁鲁已经肃清了车內的反对派。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位奥斯曼的大维其会在⽇后采取比现在更为強硬的手段。”说这话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波德一世。而他的另一个⾝份则是匈牙利国王。显然目前联军在匈牙利的表现让这位皇帝十分不満。
然而古斯塔夫十世却丝毫不买神圣罗马皇帝的帐。却见他自信的反驳道:“可据我所知正是因为科普鲁鲁已无法有效的掌控奥斯曼的局势,才会像现在这样使用最
烈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不是吗?”
“我可不管科普鲁鲁怎么想。我只知道我们现在花在这场战争上的钱已经够多了。我们需要的是一份有实质意义的和约。而不是虚幻得不知什么时候降临的胜利。”利奥波德一世的话语同样显得不容质疑。
正当两人针尖对麦芒时,却听长桌的另一端响起了一个沉闷的声音:“两位不要
动。今天大家来这里是为了解决问题的。”
开口劝说两位国王的是王西班牙帝国的国王、哈布斯堡王朝的当家人卡洛斯二世。当然他还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老丈人。不错,眼前的这场会议可以名副其实的堪称“王的聚会”到场的不仅有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十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以及俄国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还有波兰军队总司令索别斯基和法国特使科尔贝尔。索别斯基现在虽然还不是波兰国王,但鉴于其在抗击略侵军(先是瑞典后是奥斯曼)中的出⾊表现。波兰议会已然决定在战争结束后奉索别斯基为波兰国王。因此这位波兰元帅此刻也可以算做是一位准国王了。
如此算来此刻城堡內唯一一个异类就剩下了科尔贝尔。虽然⾝为路易十四的使者但科尔贝尔显然还是同这样一场⾼规格的会晤有些格格不⼊。事实上当古斯塔夫十世等国王得知路易十四只派一个宠臣来参加会议。私下里无不咒骂那个狂妄的法国小子目中无人。利奥波德一世甚至还一度拒绝参加会议。理由就是他不愿意同一个靠告密爬上⾼位的下等贵族坐在一张桌子上。不过在卡洛斯二世的周旋下一⼲人等最终还是坐在了一起。只不过碍于各自的⾝份。房间里的每一个人的表现也是各有千秋。
卡洛斯二世虽然素以骄奢昏庸著称,但哈布斯家族的实力却是任何一个欧洲家国都不敢小窥的。因此这位西班牙国王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各方之间的调解人。而古斯塔夫十世与利奥波德一世显然都是不肯屈居人下的霸者。双方在领土上的纠
让两人始终处于针锋相对的状态。因此人们只要一见到这两位国王同时在场,总免不了见识一番王与王的
⾆战。
相比这两位咄咄
人的国王。索别斯基和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就显得要低调得多。索别斯基作为波兰元帅在两年之前还在同眼前的古斯塔夫十世作战。他十分清楚弱小的波兰就算摆脫了奥斯曼人的
影,迟早也会成为其他欧洲家国竟相急夺的猎物。更何况瑞典现在还占领着波兰的大片土地。因此虽⾝为东道主索别斯基却一直保持着沉默,并静静的观察着其他人一举一动。至于沙皇米哈伊洛维奇更是纯数耿凑数的。无论是从军事实力上,还是在外
上沙俄此刻都没有什么筹码来同他的“盟友”们讨价还价。于是哈伊洛维奇便也自觉的默不作声系听尊便了。
然而本该在这些国王面前保持恭敬的科尔贝尔却反倒是显得颇为的活跃。待见古斯塔夫十世与利奥波德一世起了争执。他便顺着卡洛斯二世的劝说开口道:“两位陛下说得其实都有道理。就目前的局势看来奥斯曼人在南方的印度洋上遇到了大⿇烦。不过这还不⾜以让艾哈迈德退兵。毕竟这次发生在伊斯坦布尔的肃清至少在表面上巩固了他们家族在奥斯曼的地位。”
“可他的⽗亲科普鲁鲁迟早是要去见他们的真主的。更何况许多报情都表明科普鲁鲁离这一天已经不远了。一旦科普鲁鲁归天,你说艾哈迈德还会继续带着他的十万大军在这里同我们⼲耗吗?”古斯塔夫十世冷哼了一声道。对他来说这场战争的场战并不是在瑞典的本土。虽然战争让瑞典消耗了大量的金钱。可这也让瑞典得以占领波兰及乌克兰的一部分领土。一旦联军与奥斯曼人和谈。那么这些领土也将被提上讨论的议案。古斯塔夫可不希望把已经吃进去的⾁再吐出来。因此他才竭力鼓动联军死守到奥斯曼人主动退兵。这样一来凭借“帮助”波兰打退奥斯曼人的功劳。瑞典便可以顺理成章的把这些个“暂管”的土地呑并下来。
古斯塔夫十世的心里的这点小算盘自然是瞒不过索别斯基的。却听许久没有开口的他当即便以坚定的口吻说道:“只有上帝知道科普鲁鲁什么时候会归天,艾哈迈德什么时候会退兵。为了民众能过上和平的生活,波兰愿意同奥斯曼人和谈。”
耳听索别斯基这么一说,打从一开始就打算做骑墙派的米哈伊洛维奇这下也跟着松了口。只听他清了清嗓子宣布道:“俄国也愿意用和平的方式结束这场战争。”
二比一。古斯塔夫十世的脸⾊一下子变得难看了起来。然而就在此时。刚才还在同瑞典国王就战与和的问题争论得大眼瞪小眼的利奥波德一世却突然转口道:“我们虽然有和谈的打算。可就不知道艾哈迈德同不同意与我们和谈了。”
“哼。我早说过艾哈迈德不是那种会轻言放弃的人。正如科尔贝尔先生所言伊斯坦布尔没有让他回去的理由,而我们这里也没有让他退兵的战功。”古斯塔夫十世跟着嘲弄似的说道:“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占据优势又凭什么指望能与奥斯曼人签定有利于我们的和约呢?”
眼看着利奥波德一世与古斯塔夫十世一个主和一个主战。科尔贝尔却已经瞧出此二人其实是在一唱一喝穿一条
衩。其目的不外乎是向波兰等小国施加庒力。以求先从內部确保神圣罗马帝国与瑞典在这场战争中能分到他们想要的战利品。对此科尔贝尔可没有为波兰等国出头的意思。此次他来波兰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促成联军同奥斯曼停战。并从中确立法国的地位。因而此刻眼见利奥波德一世与古斯塔夫十世
叉着向波兰等国施庒,他也乐得先作壁上观一番。
果然,给古斯塔夫十世这么一说索别斯基当下就有些坐不住了。他当然听出了对方话语中掩蔵的威胁意味。于是这位
格刚毅的元帅当即便扶起剑道:“如果阁下认为我们必须以一场胜利来奠定和谈的基础。那就下令出击吧。波兰的骑士不畏惧异教的大军!”
看着索别斯基落⼊了古斯塔夫十世划下的圈套,此时的科尔贝尔再也不能继续不闻不问了。却见他带着一脸善意的笑容向索别斯基劝说道:“元帅先别急。谈判桌上的优势有时也并不一定非要从场战上得来的。”
“科尔贝尔先生说得可真轻巧啊。就不知道贵国在这件事上是什么态度了!”利奥波德一世突然加重了语气问道。
可科尔贝尔却丝毫不为所动。而是颇为恭敬的回答道:“虽然法国并没有直接参与这场战争。但路易十四陛下认为为了欧洲的和平与发展。最好还是能在谈判桌上结束这场战争。”
冠冕堂皇的说辞。巧言利⾊的弄臣。利奥波德一世在心中如此评价道。对于像科尔贝尔这样的重商主义者他一向不抱什么好感。在利奥波德一世看来正是科尔贝尔之流破坏了欧洲自中世纪就已定下的秩序。将对金钱的崇拜替代了对贵族的尊敬。绝对不能让这个投机者占便宜。想到这里利奥波德一世不由冲着科尔贝尔微微一笑道:“先生说的很有道理,就不知先生是否愿意赶赴奥军军营一次,去说服艾哈迈德坐到我们准备好的谈判桌前。”
然而出乎利奥波德一世意料之外的是科尔贝尔毫不犹豫的就应下了这桩极其凶险的任务道:“在下十分乐意在这件事上为诸位效劳。”
面对着起⾝行礼的科尔贝尔。利奥波德一世先是微微一惊,随即却又不噤开始有些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或者眼前这个法国人从一开始就有去见奥斯曼人的打算。或许这是那个法国小子教他做的。不过这话既已说出口自然是不能再收回的了。于是利奥波德一世与在场的诸位君王便一同决定让科尔贝尔先行前去同奥军联络。
在抬起⾝子的瞬间科尔贝尔偷偷扫了众一眼。同他想像中的一样惊讶、疑惑甚至钦佩的神情写在了这些君王的脸上。这让科尔贝尔颇为得意。因为从一开始去会见艾哈迈德就是他计划中的一步。此刻由利奥波德一世这一挑起。自己的这些举动在他人眼中也变得自然了起来。可科尔贝尔为计划顺利实施而感到⾼兴之时,一股莫名的寒意却突然直窜他的脊髓。因为隐约间科尔贝尔觉得自己的背后正有一双眼睛盯着。那双眼睛似乎能直接穿透他的⽪⾁、他的骷髅,从而将他心中所想看得一清二楚似的。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让科尔贝尔忍不住朝后瞥了一眼。然而除了紧关的大门与装饰有油画的墙壁之外他的⾝后什么人都没有。
难道是我的错觉?还是我太过奋兴了从而有些神经质。在心中如此思考的科尔贝尔很快的否决了这种解释。多年的宮廷生涯告诉他刚才确实有人在这间房间的某个角落窥偷他。正如欧洲大多数城堡一样。古老的华威城堡应该也有着不少不为人知的秘密道。以及角度各异的监视眼。这些用来窥偷的小孔有的掩蔵在画作的背后。有的被修饰成一座精美的石雕。总之从外表看来一般都很难被人识破。然而直觉却让科尔贝尔坚信自己被人监视了。因为他自己在卢浮宮里就曾奉命不止一次办过这样差事。
是谁?是谁有实力窥视这样一场“王的会议?”在科尔贝尔的印象中这样的人物在欧洲寥寥无几。难道是教皇?科尔贝尔很快就在心中划去了这答案。虽然脸上还带着公式化的笑容。可科尔贝尔大脑中的资料库却已经开始飞快的运转起来。末了一个既
悉又陌生的名字突然在他的脑中灵光一闪。难道是他?科尔贝尔那原本谦和的笑脸上忽然带上了一丝
霾。
m.ShaNZ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