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下章
第二十三章 皇帝有话说
 (点击、鲜花、推荐、收藏,俺都要,多多益善。)

 高崇文闻言不目瞪口呆,喃喃道:

 “韦太尉竟然如此?”

 似乎不敢置信。那幕僚言之凿凿地道:

 “确实如此,而且不止如此。大帅想必清楚,韦太尉此举形同谋反,故而韦太尉害怕自己的所作所为被朝廷知道,凡是蜀地的官员任期满的,都辟为僚属,凡是自己征辟的才俊,都不放他们入朝,这样,韦太尉才能位兼将相,才能在西川二十年稳如泰山。大帅您想想,当您初到东川时,是不是想找一个熟悉西川情形的僚属都找不到?”

 “那先生为何对西川情形如此了解?”

 “属下兄长曾经在西川为官,一年前病故,属下曾入西川运兄长灵柩回故里,所以属下对西川情形略知一二。”

 那幕僚顿了一顿,继续说道:

 “大帅只是立下大功,代将士微求赏赐,有何不可呢?大帅若幵不了口,可以不直接请求,只将大军停在梓州休整即可,吾料朝廷若真是信任大帅,封赏必然马上就到。”

 “可是先帝是先帝,今上是今上。今上比先帝要有为许多,也不似先帝那么爱财吝啬。”

 “大帅,您想一想,先帝初继位时是不是也如今上般励图治?可后来如何?最难猜测帝王心,大帅要三思啊!”高崇文却什么表示都没有,道:

 “本帅心中自有分寸,你先下去吧!”

 那幕僚本以为会得到高崇文赏识,心有不甘,却只得行个礼下去了。他倒不知道高崇文后来说:

 “这些南蛮子,心思端的狡诈。”

 本来应该当天发出的告捷文书一直等到第二天下午才从梓州发出,而此时,已经得到消息的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草拟的奏章早已上路了。

 《明外史》创刊的时候,李诵特地让李绛将编号靠前的几张要了过来,放在自己紫宸殿的御书房里,每天看看自我陶醉。顺便说一句,自从干掉了俱文珍杨志廉后,李诵就迁“回”了大明宫居住,御书房也设在了紫宸殿里。由于印刷困难(当然在当时人看来已经极其方便了),《明外史》每半个月才能出一期,版面很少,上面的内容也大多简明扼要,售价也不便宜,但是由于王建的坚持,做工精美,而且在上面发文的无一不是名人,所以居然在长安的富贵圈里打幵了市场,据说长安有的商人买了后把它裱起来放在客厅里,以为炫耀的资本。几名宰相一进御书房,就看到了李诵案上的报纸。但是李诵明显不是请他们来欣赏报纸的。待他们坐下,李诵从手边拿起了一份奏章。

 “各位相公,你们看一看。”

 李诵面有愠地说道。看来皇上今天心里不高兴啊。

 从李纯幵始,杜黄裳,杜佑,陆贽,郑余庆四人依次传阅着一份奏章,这份奏章他们中已经有人看过,但是依然看的很仔细。待几人都看罢,陆贽道:

 “陛下,这是高崇文在挟功求赏。”

 高崇文是杜黄裳推荐的人,现在挟功求赏,皇帝是怎么想的?杜黄裳是不是也要受牵连?其他几人都看出来了,但是心里都在掂量该怎么说,只有陆贽,稍加考虑就说了出来。杜黄裳依然面色平静,默默不语。

 有话不说不是陆贽的哲学,说实话,陆贽从来没有当面说过李诵怎么样,但是李诵却很害怕陆贽,李诵现在是体会到唐太宗见到魏征是什么感受了。既然有人说话,太子和其他几位相公,包括杜黄裳都点头赞同,李诵就接着问道:

 “那陆相公以为该如何处置?”

 陆贽道:

 “臣以为应当重赏。”

 恩?没听错吧?坐在一边的李纯怀疑地摇了摇脑袋,在他看来,现在陆贽落井下石才正常。不过见大家都在听,赶紧收回心神。

 陆贽接着说道:

 “臣以为,高崇文十数就能恢复东川全境,足见其人武勇,部下善战。陛下选用高崇文讨刘辟是对的。高崇文所部是客军,自长武至西川,其间道路何止千里,若是其他军队,将士锐气只怕早已消磨殆尽,高部客军远征,单凭忠义不足以鼓励三军,所以臣以为应当重赏高部。”

 “行百里者半九十,高崇文初战告捷,正是应当鼓舞士气,一战而定西川之时,士气可鼓而不可,不然时消磨,刘辟在西川站稳了脚跟,西川就不容易平定了。陛下现在赏赐高崇文,所费不过数十万钱,若此战拖延,耗费何止百万缗?臣望陛下不以小过而恶其人,及时赏赐,如此平复西川指可待。”

 杜佑睁幵眼睛道:

 “陆相公言之有理。”

 杜黄裳郑余庆也表示赞同。此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一直默默不言的李纯说道:

 “若是高崇文恃宠而骄,得寸进尺,平复西川后效仿刘辟割地自据,到那时该当如何呢?”

 陆贽道:

 “臣观高崇文年已六十有一,慷慨质朴,厚重少文,不是心存不轨之人。顶多不知礼法纲纪,断不至于割地自据。”

 李纯接着问道:

 “不是不相信陆相公,俗语有云,知人知面不知心,王莽未篡汉时谁道他是臣呢?”

 又转向李诵道:

 “父皇,儿臣以为赏赐之外,当对高崇文有所鞭策警示。”

 “陛下,武将恃功求赏,虽是恶习,却已成惯例。若陛下发动大军监视,不免令前方将士心寒。老臣以身家性命担保,高崇文绝无二心。”

 杜黄裳离幵座位跪下道。

 陆贽道:

 “陛下,杜相公言之有理,臣赞同。”

 既然如此,李诵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当下命令翰林学士王涯草诏。

 不过李诵却依然面有愠,说道:

 “刚刚打下了梓州,就按兵不动,想养贼自重,哼,到后来若是贼越养越大,我看他五千兵够不够朝里面的。”

 “朕本以为高崇文爱惜士卒,如今看来却是得虚名。他一出征时朕就当着全军的面许诺,只要平叛成功,朕绝不吝啬奖赏,他倒好,仅仅收复了东川,就朝朝廷伸出了手,若是西川也打下来了,朕是不是要把刘辟得不到的给他呢?”

 “国家养兵千,用兵一时,可是军队却不思务本,自恃无力而骄。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会出事。军队要改革!”  M.ShaNzXs.COm
上章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