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抱月斋主人文集 下章
略谈古典诗歌的欣赏与创作
   应友人之约,写作此文,功力不足,难免惶恐。如果要大谈特谈对古典诗歌的品味,我想我暂时还不具备这一资格。但是,要大致说说对它的一些体会,这是可能的。遂抱着和朋友聊家常的心态,撰写如下。

 古典诗歌要如何欣赏?我很赞同“知人论世”这一原则。从微观上看,一首诗歌的创作与当时当地作者的经历和心境是密切相关的,诗歌是这许多因素影响下的作者情感的写照。从宏观上看,一种诗风、诗体,一个派的形成、发展、变迁和衰落是与整个社会的历史大环境相联系的,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物质与意识形态的综合体现。所以,要研究与欣赏古典诗歌,必须结合宏观与微观、共和个性。有关这方面的书已经很多了,毋庸赘言。

 我真正要说的是,欣赏古典诗歌与中医的辨证是相通的。传统中医是一门时相医学,它通过辨明确定引发目前病情的当时的具体时间与空间,然后利用‮物药‬的气、味及其他属来模拟出与那个具体时空相对应的时空来调和之,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那么,欣赏古典诗歌也即如此,诗的内容本身就相当于这个“证”你要欣赏它,就得“辨”证,就需要将你的心境的时空调整到与诗中那个“证”相同的具体的时空中。只有这样,你才能更真切体会到诗歌本身的真正涵义和境界。这种心境的契合,是欣赏古典诗歌以及任何文艺作品的一个窍门。契合过程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你对这首作品的体会程度。

 对于如何创作古典诗歌,我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首先是诗词格律的遵从。既然是古典诗歌,就必须讲究格律。当然,古典诗歌也会因诗体的不同而在格律上宽严有别。这是它与现代诗歌的不同之处,现代诗歌没有固定的格律要遵循,甚至完全不讲究格律。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把这两者的界限模糊化。经常在一些报纸书刊上看到些不伦不类的作品,古典不古典,现代不现代,毫无平仄对仗等格律可言,但又都是律诗绝句的句式。正因为两不像,所以它们既得不到律诗文辞上的练与声韵上的优雅,又失去了现代诗歌形式与气势上的洒,鱼与熊掌,一个都得不到。像这样的打油诗如果太多地充斥于书刊甚至是权威的刊物,那它就不仅仅是“草文化”的意识体现的问题了,而是一定会歪曲古典诗歌,并使之快速彻底没落。古典诗歌已经在几十年前由于胡适等人提倡的过的白话文运动而迅速走向衰落了,但是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欣赏价值与美感却不是现代诗歌及其他任何文体可以替代的。环顾四周,在今天仍继承了这一传统国粹的又有多少人?老一辈中已经是越来越寥若晨星了,更别说是新生代的国人。有不少所谓的著名现代诗人或作家,竟然对此一窍不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一个民族有珍稀的传世绝技而没有继承人是可悲的;但是,如果国人根本便没有意识到它的宝贵,甚至从骨子里否认它的珍贵价值,这是更可悲的;而最可悲的是,已经意识到了它的可贵,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毁掉,这简直是残忍。我想,不单是古典诗歌,包括中医、书法、汉字、戏剧、武术、佛学、民间绝活等等在内的传统宝藏,都面临着这一瓶颈问题。我们被太多的电脑游戏、科技、美食、娱乐、****与情等肤浅的物质层面哄得乐此不疲。纵观历史,我们似乎越活越倒退。古代还有很多从事精神生产的人,因为那时物质与技术还不够发达。现在,它们发达了,而我们却需整天为生计奔波,为衣食住行忙得不亦乐乎。需求金字塔结构顶层的高级需求似乎只存在于古代,而被现代人认为是一种尚遥不可及的奢侈。

 回到正题,必须知道的是,古典诗歌的确是一种“戴着枷锁的舞蹈”对律诗的平仄对仗、押韵、新旧四声、忌犯孤平等等一些诗律的遵循是最基本与必要的。“不以辞害意”这一原则不应该作为逃避诗律的理由与工具,而只能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用之。同样,古体诗也不应该作为逃避诗律的途径。凡事高屋建瓴,过后自然有“一览众山小”的轻松。写诗也是这样,从严整的律诗下手,等到最难的都克服了,得心应手了,其他的自然就不在话下。这就是学写古典诗歌应从律诗学起的要义所在。对于新旧四声,我主张从新四声入手,发扬新四声。古人写诗都依“官韵”押韵,但旧四声平、上、去、入声及旧韵的掌握,由于时代、地方的区别加上现代教育从小学习的内容与古代教育的区别,对我们今人远较新四声要难。因此,用新四声写作是应时代要求的新的趋势。等到熟练掌握好它后,可以再来钻研旧韵与旧四声。

 有人担心按格律来写,太受形式的影响,会束缚一个人的思维。但我认为,真正有才华的人往往可以将思想、情感和境界等所要表达的东西恰如其分地在格律下表现出来。其实道理很简单,做什么事情是绝对自由与不受约束的呢?没有!比如人活在社会中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一般人会觉得别扭吗?习惯成自然,照样活得很滋润。除非你的内心老是想入非非,成天思考着如何杀人越货抢劫放火。这也正如朱光潜所说:“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约束,这是事实,但是这绝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写格律诗也就是要达到“从心所,不逾矩”的境界。

 其次,写诗还需要有一种独立意识。一个诗人如果他意识里已经随大,人云亦云了,那他绝不会是个合格的诗人。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就一定要刻意表现出“卓尔不群”的高姿态,过犹不及“留意于无,即是有未尽”这种独立意识更主要是针对不抄袭古人及不献媚于统治阶级而言的。我很不喜欢那种只会粉饰太平的文人,他们充其量只是政治的附庸。而政治的本质决定了政治家和统治阶级需要极力笼络民意与掌控大众的物质与意识形态,它需要的就是附庸和走狗,是完全服从统治的奴,这在封建意识严重的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诗人、文艺家和思想家而言,他们需要追求的绝不是这种附属与大众的平庸,他们需要的是以一种完全独立的身份与意识来认识这个世界和宇宙的真理,去认识“道”和“中庸”(中庸绝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折中,否则孔夫子也将痛哭于九泉了)。一个没有独立思想与意识的诗人,是一个没有灵魂徒具躯壳的人。一个真正健全民主的国家,它的管理和发展绝不会只是政治家们操纵的游戏,而是有全民化的真正参与。诗人、文艺家和思想家要做的就是肩负起这个启发民意(包括大众和统治阶级)的重任,使社会的发展随着正轨而运行,这是他们的最高使命。这在要求他们有独立思想与意识的同时,也要求他们有一种正气。何谓“正气”?古人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正气即中庸,或者说是在追求中庸之正道中产生的愿力,为气则曰正气。知中,斯偏矣。知正,斯矣。偏则不得中庸。是故过与不及,终趋于中,正气导之也。正者,不偏不倚,不易不改,不群不,不生不灭,为天下之至理,又唯天下之独缺。所以,要做一个真正的诗人是不容易的,也并不是在短时间内成就的,定然会遇到重重的困境和束缚。只有坚定的信念让他坚持下去,哪怕到了“举世混浊而我独醒”的地步。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淘汰与区别凡庸的诗奴的过程。我想每个有理想的诗人都应该向着它努力。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古典诗歌写作对汉字遣词用字的要求很高。中国古典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咬文嚼字,这话一点不错。古人有“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感受是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每个汉字本身就有着十分丰富的蕴义,但是,当初汉字被经济地简化时,忽略了这个层次。所以汉字的简化历来很有争议,最近市场上出了诸如《汉语的危机》、《字里乾坤》等等一批关于汉字的书就很有回归传统的倾向,这是十分可喜的。关于汉字本身的一些问题,在此不作深入探讨。现今很多人对汉语言的掌握程度较低,写篇作文甚至一个句子也不通顺,但却还在积极热衷于各门外语的过级‮试考‬,乐不思蜀。有的精通几门外语,而对自己祖国的语言却表现得十分弱智,这就是真正的数典忘祖、崇洋媚外。也应该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叛国。

 古汉语是区别于白话文的一套完整的文字体系,而古典诗歌正是从这个体系中萌发出来的,它的意境与长处自然也最完美地体现在这一体系中。所以,要写好古典诗词就应该力求进入到这一体系中去。优雅的文采要有优雅的语言来衬托。汉字、词汇上的匮乏正是让我们很多人甚至相当一部分作家提笔时捉襟见肘、文采枯竭文思穷的主要原因之一。看一篇文章文字上的功夫可以看出这个作者写作的功底和水平。还有一部分人,盲目狂妄,未曾领略到古汉语,却嚷着汉语言系统词汇不足,明明守着个大粮仓,却在感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都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所以,要写好古典诗词,便要多掌握汉字与词汇,光靠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是远远不够的,古汉语词典、辞海、辞源、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等等,这些都是多多益善的。此外,有一个好方法,就是多背诵古文与古典诗词,这对写作是很有帮助的。有万卷,下笔有神,这是一个只有实践后才能切身体会的真知灼见。总之,在用字上功力深厚的人,文笔一定不会差,写古典诗歌也更能画龙点睛。

 有人也许会问,该如何来寻找诗境?的确,写诗要有诗境,否则,文字功夫再好,但表达不出感情与意境,那也是枉然。诗境从何而来?是外部的参天古木?浪漫的湖荫?抑或古意盎然的家居摆设?都不是,这些都只是因,是刺条件。真正的诗境就在你心中,是你的诗怀,是你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并感受外在。一棵弯曲虬劲的树,艺术家可能会觉得它很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而在木匠的眼里,则认为它是不成材的东西。不同的职业与身份都会影响着人以不同的眼光来打量着外在的事物。诗人也是一样,如果你内心缺乏诗意,没有对生活与世界的丰富的情感与联想,那就做不成诗人。这是一种自然的天赋,不可强求。只有内心有了诗意,才能捕获灵感,才可能写出优美的诗篇。也正如我在《重游苏堤有感》中所写:

 虞游何必非晓,得有诗怀任泳翔。

 誂曲陂空朅奋,蝶颦垂柳各颠狂。

 云横群屿千杯雪,落孤峰一炷香。

 所向湖山皆入画,闲来无处不文章。

 最后,需要提出的是,写诗需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不能为写诗而写诗。陆游在向其子陆子遹(“遹”又作“聿”)传授作诗“诀窍”时,说道:“汝果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至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丰富的生活阅历让你打通了人,开拓了视野与境界,积累了素材,丰富了情感,让你的诗文血满,合于情理又超逸洒。这对写诗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无病呻造作的作品只会被人厌弃。

 以上便是我对写古典诗歌的一些观点与体会。需要敬告读者的是,千万不要以此妄推我的水平如何之高。说“观点”代表的只是一种追求的理想,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需要靠脚印来拉近。谨与有志于此者共勉!  m.sHAnZxS.coM
上章 抱月斋主人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