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对立和统一
我们知道,一个人长得是否好看
其中的标准之一,便是看这人五官是否对称
从眉心到下巴,沿着正中一条线(中轴)来划分
如果阁下五官不对称的话
那么便会造成他人视觉强烈冲击
换句话说就是你长得有些困难和抽象
从此也就长得困难不是错,出来吓人就不对
就要准备好面对这“恐怖”的一生
如果你和上帝或者女娲他老人家是亲戚
那你的脸便十有八九是特别的对称和平均
换句话说也就是沉鱼落雁或者玉树临风
那么恭喜你了
果然是命好没办法,人帅挡不住…
对称和平衡是如此的重要
甚至无意识的渗透了我们的方方面面
所以三只眼和三头六臂
以及千手千眼之类的总令我们感到突兀
感到不习惯
而对联中要求上下联文字对称,在这一点上
也有某些惊人的相似
我们知道
希腊、埃及等文明古国在建筑上
十分的讲究物体对称原理
对称给人产生平衡美感
如同美丽的脸
中国的苏州园林和颐和园
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
但中国的建筑并非只停留和
足在对称上
它还有十分关键的伏笔
那就是对比
而且是比较强势和突出的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西方哲学中著名的“对立与统一”概念
与中国的楹联所要求的“对称与对比”
我想是异曲同工的
都是二者截然不同然而能互相融合
这是一种奇怪又合理的现象
(烟盒广告:吸烟有害健康?)
通常的表现形式如下:
一
在古代建筑物,如帝皇花园
常见一个圆月形门内
却是长而笔直的四方形长廊
从而造成两种环境变化
二
静水湖当中的彩亭
通常有曲折的长廊相连着
印入动感与静止的视觉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这种情形不仅仅表现在建筑领域上
让我们来看看其他方面
一
敦煌壁画
红色与黑色的大彩线条
互相对比和倾轧
构成宗教沉重的风格
二
中国写意山水画
山与水的两种截然不同意象
刚健与
柔
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给人以相同意境感受
三
视为道教图腾的太极图
以一道S线[扭曲的中轴线?]分开
双鱼
白
鱼中有黑色圆珠
黑
鱼中有白色圆珠
充满莫名的神秘
四
诸多武侠名家小说
东
西毒,南帝北丐
倚天剑,屠龙刀等等数不胜举
五
中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
卫填海,愚公移山
后羿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大禹治水
六
唐代律诗与宋朝词曲
律诗只有八句
只分五言与七言
整整齐齐的排列
字数不能随意更改
一首诗只能押一个韵部
平韵仄韵不能通押
有一定的规则
宋词却是长句与短句
相互结合在一起
分小令,中调和长调
多数词牌有不同的字数
特殊要求还有更改字数(如摊破)
能同时押几个韵部
不少词牌能平仄韵互押
不定
规则
构成对联的基础,平声与仄声这两大元素
其本身就是“对称与对比”的代表
有趣的是不少能构成对比的词,其平仄也相就两两相对
比如山与水,天与地,生与死,男和女等等
而有些字词
能对比,而平仄却不能相应对比(以今音论)
比如
和
,乾和坤,佛和魔等等
有些词在字面上只能对称,却不能进行对比(多见于合掌)
比如,绿与翠,白与素,墨与黑,神与仙,月老与红娘
甚至我们在构造对联过程中格律与意境也常常冲突
或者照顾格律牺牲意境
亦或者照顾意境不惜犯律(对立)
当然,也有两者兼顾而且不留痕迹的(统一)
虽然这比较难得
但是它的确存在
也必然存在
而只有单独的“统一”而无二者的“对立”
(违背了天下万物皆相生相克的原理)
那会怎么样呢?
我想不论什么事物
如果其本身无任何参照对比物
独一无二
(十分奇怪的现象)
那它必然有我们无法想像的孤独
它也只好寂寞的面对世人
东方不败尚且有风清扬对称对比
(葵花宝典VS独孤九剑)
而我们亲爱的独孤求败
(他好比对联中,格律意境技巧都至高无上的绝对)
由于他在当时
坐自行车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甚至用上了轻功
始终都找不到与他相对相比的“生命中的另一半”
一生难求一败
只能高处不胜寒
让孤独与
采同在寂寞上轮回
但正因为他的无比孤独
从而又造就了他一生中的无比
采
对立与统一
就在我们不知不觉中
它又回来了
M.sHAnZ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