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与不幸(三篇)
接受世界
从一出生,人便开始接受这个世界。首先从周围的环境接受,而后又从更大的范围接受。从横的社会、时代、现实到纵的历史。他也逐渐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的层面。此时,他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生命,更是社会的一分子,甚至他的生命也被赋予了社会的意义。他有了各种身份,他属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处在这个阶层,做着这样的职业,这个是他应尽的,那个是他必须遵守的——他生命的自我被重重外在的东西包裹,被各种强加的和自动接收的观念改造,而失去了原有的纯粹和单纯。人被造成了世界要求的那个样子,从意识到心灵,他变复杂了。
真正的我
“自我”稍加留意一下是能够感觉到的,那似乎是一种身体和意识混杂在一起的东西。那这个感觉到“自我”的意识又是什么哪?也许就应该是“我”了。但接下去,这个让我感觉到自我的指令又是谁发出的哪?如果这个指令还是由“我”发出,那么这个我和前一个我又有什么不同哪?再接下去,这个让我发出指令的指令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我”哪?如此推演下去,始终有一个我站在前一个我的背后,没有一个最终的“我”是处在最后审判者的位置。所有的我都不是最后的我,所有的我都不是真正的我,所有的我都只是我的一部分。至少在逻辑上是如此。
能够意识到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正的我隐身在意识的背后。或许,根本就没有一个真正的我,真正的我只是一个无限接近的可能
。
幸与不幸
如果没有比较,没有谁会自觉是幸运的,也没有谁会觉得不幸。生活在贫困的非洲的人不会觉得自己不幸,因为他们整体贫穷,没有比较。而一个在发达国家的穷人就会产生自身的不幸感,因为他有了比较。一个在多人的事故中折了腿的人应该是不幸的吧,但相反他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其他人都送了命,而他却活了下来。要想始终让自己觉得幸运,只要与比自己更不幸的人比较一下就够了,而要找一个比自己更不幸的人永远不会缺乏,就像人永远都能找到比自己更幸运的人一样。没有绝对幸运和绝对不幸的人,只有相对的幸运和不幸,幸与不幸既是外在境遇的比较,又是内在的感觉。
有的人自觉不幸,他人却不这样看,有的人在他人的眼中是不幸的,自己却不觉得。这里有个特殊自我的看法和一般看法之间的区别。所谓幸运者和不幸者其实是很少的,大多数人都谈不上幸运,也谈不上不幸,只是一般的活着罢了。
m.sHanZ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