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龙胶
尼龙胶,暗紫的粘稠
体,两公分高细玻璃瓶盛着,盖儿,是深红的胶
。它是补袜子用的。有好多年不见了,但是,几十年前,人们用其补袜子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好像眼前一样,那时物质匮乏,人们绞尽脑汁的节省。脚上穿着袜子,绝不是坏了就扔,有“新三年,旧三年,
补补又三年”的说法,要使袜子穿的年限长,就得补,用
尼龙胶补袜子是既简便省时又结实牢固的方法。用时,在高粱穗子扎的笤帚上折一枝儿,将枝的一头轻轻地伸进瓶子里,沾满尼龙胶,抹在袜子窟窿四周,等一小会儿,用事先剪好的补窟窿的布贴上,用大拇指按实,就粘住了,像是补车胎似的。一双袜子,有时袜
、脚背这些不着力的地方一点没坏,就是脚跟被磨砺出了小窟窿,补上了,穿在脚上,不耐观瞻,等于买了一双新袜子,既省钱,又节省了资源。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富足,没人再穿补丁袜子,也没人补袜子,尼龙胶之类的东西派不上用场,它也就由此从人们的视线中悄悄隐去了,但是,我总为那时物尽其用的珍惜作法感到可贵,为现在,仅有一些小
的袜子遭到抛弃有些不忍。常在垃圾堆里见到一团一团的袜子,一定是主人穿的有了窟窿了吧。一定是。可以从我的经历中得到印证。我穿的是
在市场上买的一元一双的袜子,刚买来时看上去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可仅仅半个月就有四五双漏了窟窿,不忍抛弃,又没什么补的方法,就在储藏间沙发的一侧静静的躺着,它们是什么命运,不得而知。
我常有这样的遐想:过去人们穿的是尼龙袜子,是由石油中提炼的物质经过加工制成的,石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资,我们国家曾经有过贫油的经历,为了石油,多少人献出了青春乃至生命,我们不能忘记。省出一条袜子,就是节省了制袜子所消耗的石油。尼龙袜子捂脚,透气
差,容易长脚气。现在,人们穿的都是纯棉制品,棉线脆弱,耐磨
差,也就容易出漏
,消耗就多。时常有这样的场景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农民伯伯在赤
炎炎下,钻到棉花地里去除草、施肥、掐尖、打岔,留下了数不尽的汗水;望着成
的棉花地,白花花的棉絮挂在绽开的棉桃上,棉农该是高兴吧。可是,由于用工价格上涨,不好找劳力摘棉花,急得像热锅上蚂蚁似的团团转。电视上每年都有这样的镜头:新疆的种棉产区到了摘棉季节,要调外省的劳力集中行动,那些劳动妇女克服了多少家庭困难,那些调度运输的铁路部门的职工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收了棉花,还要经过纺织的过程,经纬线在高速运转的机器的滑轮上不停地穿梭,纺织工接线头、听机器是否正常运转的声音,不倦的在纺织机前面来回巡查,那么专注、那么仔细。一双棉线袜子从种棉花到成品,浸透了农民、工人
织
淌的汗水,我们不应该珍惜它么,可惜的是,它每双的价值便宜,造成了人们的轻视,补窟窿,没了尼龙胶粘似的,用于棉线袜子补得便捷方法,是个缺憾。
M.sHAnz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