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下章
第六卷 日出雄关 第三十三节 银子
 晚宿营时,洪承畴被单独召见,商议进军事宜,他进时,只见到多尔衮正在书案前来回踱着步子,眉头紧锁。洪承畴站定后行礼:“王爷。”

 “洪大人不必拘礼,我正有事与你相商,你先看看这份密报。”多尔停下脚步,从桌案上拿起一份文书,递了过来。等洪承畴仔仔细细地阅读一遍后,多尔衮方才问道:“洪大人,以你看来,这数目是否有所差池?虽然燕京多富庶官宦之户,寇的拷掠追赃也甚是厉害,但要说共搜刮了七千余万两银子,似乎是夸大其词了吧?”

 洪承畴心下好笑,其实对于这个数目,他早就心里有数,只不过满人见识浅,没见过什么才是真正豪华富庶的场面,所以才会对七千万两白银惊得难以置信,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洪承畴回答道:“当初寇进攻燕京之前,曾经互相约定好,皇宫大内的所有库藏归闯贼,勋戚贵族们的财产归各位将帅,文官大臣们归牛金星、宋献策,富户归各个小盗兵卒。如今拷掠追索尚未完毕,刘宗敏进所掠银不过才一千万两,李岩、李牟用刑用得宽因此所得少,以自己得到的财物算起来

 而依臣下看来,刘宗敏只是献出了掠银的一部分,而李岩等仅是拿出自己所掠部分凑足上缴所差,而绝不是拿出自己全部所掠进缴;至于下级军佐和士兵所掠,并未上缴。他们究竟掠了多少财物,亦很难统计。因此以臣估算,实际掠银绝对要高出那七千万两。”

 话音一落,只见摄政王眉宇间的惊愕之更浓了,眼神中甚至掠过了些许地嫉妒和不可思议“早知道中原繁华,却万万想不到,只一座燕京城竟然富庶至此!那些个贪官污吏和巨富商贾的仓库所储。岂不是比大清的国库还要充实?不瞒大人。本王以及朝中诸位亲王郡王们。各自也不过二三十万两银子的家底,比起明朝这些官宦来,还真是囊中羞涩啊!”接着不住地苦笑:“难怪明朝会覆灭如此迅速,整个国家的财富几乎都落入了这些人的口袋里,发军饷时都嚷嚷找不出银子来,可寇一用夹,就乖乖地出这么大数目的银子。实在可恨可悲!”

 洪承畴默默地听着,不神色黯然,不知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句话用在此处是否合适,然而对于明亡后出现这样的尴尬结果,他也不是没有预料地。当年他与陕西巡抚孙传庭一道合兵进剿高祥,李自成这些寇,杀得李自成只剩十八骑落荒而逃。进入洛商山内躲避。这时燕京传来受到清军威胁。令他们迅速赶回勤王地旨意,谁知道孙传庭地军队渡河的时候居然传出了这样的丑闻:

 河对面正巧有一队大概一百余人的清兵,两军隔河对骂。其中明军骂清军“你们的娘!”没想到清军哈哈大笑,从队伍后面拉出来数十名刚刚抢掠来的妇女,竟然当着河对面的明军们开始对她们大肆强暴污辱。同时还有一小队骑兵骑马趟河,向对岸地明军冲来,挥着长刀大笑:“我们就这样干了,你们不服就过来与我们打呀!”谁知道这上千名明军,不但不敢过河去杀清兵,反而掉头就跑!

 想到这件辱,洪承畴心中越发悲哀,自己怎么就生在了这样一个世道,大明的烂摊子无法收拾,自己被迫降清,将来不知道要背负多少汉的骂名,可他又能怎么办呢?学成文武艺,献与帝王家。满腹才学,能谋善断的他既然不甘心后半辈子就那么在浑浑噩噩中度过,寂寂无闻地老死辽东,所以也只得竭尽才智辅佐眼前这位雄心的摄政王了。至于身后之名,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洪承畴此时什么心思,狡黠的多尔衮当然猜得出来。昨他令子将一封秘密文书与洪承畴,虽然自己没能看见洪承畴阅毕的反应,但也能猜出个大概来——那封前年松山战役后从燕京传来的密报中说,大明地崇祯皇帝获悉杏山陷落,全军溃败,洪督师不知下落,于是就认为洪承畴必然殉国无疑。为此,崇祯大感悲痛,还亲自设台祭奠为国捐躯,勇烈阵亡地洪大忠臣;谁知道没有多久就传来了洪承畴已经投降满清的消息,令崇祯皇帝尴尬到了极致。

 皇太极生怕这个时候被洪承畴得知此信,怕他会懊悔降清,感念崇祯的恩典,以至于不肯忠心效力于大清,因此才特地将此信封存。而眼下明朝覆灭,崇祯为寇所迫死,这个时候再让洪承畴看到此信,定然是痛恨寇至极;而这股仇恨所带来地动力和不遗余力,正好可以为大清所用。

 多尔衮轻轻地叹了口气,一脸感慨和理解地向洪承畴安慰道:“你们的崇祯皇帝,虽然国破身死,但也绝对不是个昏君,实在可悲可悯,我闻之尚且心中惋惜,更何况你这个曾经的旧臣了…寇迫死一国之君,居然只不过将其草草掩埋,不允许任何官员百姓前往吊祭奠,实为可恨!”

 说到这里时,他有意无意地瞧了瞧洪承畴的神色,果然不出所料,洪承畴已经神情悲怆,满眼愤慨了。于是多尔衮继续开导着:“洪大人尽管放心,寇迫害大明子民,死帝后,在燕京烧杀抢掠,诸多罪孽,种种行径,实在是民怨沸腾!如今我大清兴师讨伐,并非去争夺大明土地,而是去剿灭贼寇,为你们的君父报仇,为所有被贼寇所害的百姓们雪恨!”

 见摄政王这番冠冕堂皇的话说得如此慷慨昂,洪承畴虽然知道这并非出于摄政王的本意。却也不愿意去深究,仍然感动得眼圈发红。他情不自地跪倒在地,谢道:“王爷兴兵讨贼,替天行道,必然马到功成!臣誓死效忠大清,竭尽所能,不敢有半点懈怠!”

 多尔衮眼见目地达到,于是连忙俯下身去。将洪承畴扶了起来。激励道:“大人有此志愿。本王必当信赖重用于大人,将来功成名就,位列我大清开国的凌烟阁之中,正是应了你们汉人的那句话,‘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余荫子孙,名垂千古。可以说是拭目可待啊!”两人你唱我和,像模像样地将一段足以成为千古君臣之遇的典范,令后人涎的佳话演绎完毕,话题又重新绕回如何进军部署的重要问题上了。

 洪承畴一番经过深思虑后的长篇大论正式发表:他再次强调申了军队严明纪律的极端重要,要改变清军以往抢掠财帛所造成地令人惧怕地形象,以新地面目出现,这就是要扭转范文程奏疏中被删掉的“顺民心,招百姓。我不如贼”的不利清军状况。

 接着。洪承畴以他敏锐的战略目光,一针见血地指

 顺军“遇弱则战,遇强则遁”的作战特点。但是。寇多年打交道而积累出来的经验,明白地告诫多尔衮,大顺军战斗力很强,不可与明军等同看待,轻视不得。为慎重起见,保证清军万无一失,洪承畴建议用马步更迭之法,防止误中大顺军埋伏。关于进京路线,他认为,须从蓟州、密云接近京师的地方突破。

 多尔衮听得极为认真,每到深以为然地地方都不住颔首赞同。最后,他倒是仍然耿耿于怀的那七千万两银子的巨赀:“只是这打起仗来,军饷至关重要,可以说是起到关键作用,甚至能左右战局的。那么大一笔银子全部落入了贼寇手里,李自成这下有大把的军饷可以挥霍了;而我大清十余万将士,现在也不过每天吃粮馒头苞谷饼。如此比较起来,可实在太说不过去了…”

 “王爷无需忧虑,这笔银子就算是无法为大清所得,却也不见得对寇是件益处。”

 “哦?有银子还不好?难不成捉襟见肘,将士们必须饿着肚子打仗才能鼓舞士气?”多尔衮不感到疑惑。

 洪承畴解释道:“有银子当然好,然而银子太多了往往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很可能是件祸事。素来绿林强盗匪徒,打家劫舍之时团结一心;待到分赃之时却凶狠火拼,毫不容情。那群寇也不会例外,必然是见财心喜,贪婪忘本,等到我大军长驱直入时,恐怕早已成为一盘散沙,供我们各个击破的了。”

 经过这半宿的商议,多尔衮的心情总算是开朗了许多。师出盛京后,满蒙汉朝四部联军,十四万人马,每天大约以六十里左右地速度行军。时值仲,不时刮起大风,广阔地辽河平原一无遮拦,尘土随风而起,加之军兵车马浩浩,搅得灰尘飞,弥漫如雾,连人的眼睛都无法睁开,行军也难以加快。此时,多尔衮对于山海关方面的情况还一无所知,不敢贸然疾进,边行军边探听情况。沿途只见野兔、野到处奔窜,还组织行猎,、兔无逃脱。

 出京后地第三天,已经是四月十一了,按照行军速度计算,大概明傍晚就可抵达辽河。由于高山上的积雪融化,汇入河,因此辽河水面升高许多,必须架设浮桥才能通过,所以多尔衮已经令手下工兵加速赶往辽河,给后续大部队架设浮桥去了。然而直到现在,山海关方向也没有任何很有价值的消息传来。

 多尔衮身任统帅,全军乃至清朝兴亡命运系于一身,他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在肩上。实在说,他对此次事关重大的进兵似乎还感到没有把握。这也难怪,因为清兵多年来一直同明兵作战,已知它的作战特点,但从未与大顺军过锋,能否取胜,他确实有几分担心。

 毕竟眼下形势未明,他不敢率军轻易贸进,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于是每天行军疲乏之时,他就下令大家一面就地休憩,用来保持体力,避免被大顺军以逸待劳而击败;一面吩咐众人弯弓行猎,用以改善伙食。

 十一下午,大军已经逐渐进入辽西走廊,高低起伏,连绵不绝的座座大山和茂密的树林已经远远地进入了众人的视野。只觉仲美景,青山绿水,尽览无余,比起前两在平原上行军时的沙土飞扬,枯燥无趣来,要心情愉悦很多。

 多铎从后面赶来,勒住了战马,掀起马车的窗帘,探头笑道:“哥,前面的林子不错,够深够大,想必有不少猛兽睡足了冬觉,纷纷出来覓食了,咱们这回出猎,一定满载而归啊!你就别老是呆在里面了,闷不闷得慌啊?”

 多尔衮合上了手中的一本奏折,酸痛发的眼睛,道:“也是,坐了快三天的马车,确实应该出去透透气了,反正这些折子也看得差不多了,就跟你们一道出去狩猎吧。”

 下令中军暂停行进之后,多尔衮换上猎装,下车乘马,招呼几位王公大臣,统军将帅们一道去山间行猎。前两天一直在平原上行军,只不过捕获一些野野兔,实在不够这些嗜好猎的满洲贵族们的胃口;眼下见到如此茂密的深山丛林,摄政王又亲自带领他们行猎,当然趋之若,积极踊跃了。

 这次也一道随军出征的李淏虽然湛,然而心情却不佳。马马虎虎地了几只野兔和獲猪外,他就挂住了弓弩,勒马立于高岗之上,远眺着阳光下的茫茫森林,但见枯叶金黄,新叶绿,色彩斑斓,好一幅绚丽多姿的景图。

 然而最近这些大事却件件牵动着李淏的心思。虽然他在盛京居住数年,多尔衮待他很是厚道,所以他对满清的仇恨也渐渐淡化了一些,但是骨子里的仇恨以及满洲鞑子这样一个野蛮民族征服朝鲜,取代大明正统对朝鲜统治地位,这的确令身为世子的李淏心有不甘。在朝鲜人的心目中,一直倾慕大明的文明,奉崇信儒学的大明为正朔。可以说,他的反清思想是永远不会消亡的。

 可如今却传来了大明朝廷已然覆灭的消息,李淏的心情顿时沉重难当,就像跌入了谷底。他抬头望着天空中的太阳,沮丧异常;望着那些悍勇的满洲人骑着高头骏马在森林山间肆意纵横,快意猎,他就更是忌恨不已。他渴望着满清的失败,然而目光所及,满清军队正如中天。虽然李淏没有见过大顺军的战斗力,然而他却可以肯定眼下的满清八旗大军,是这个世上最强悍善战的军队,他们将在多尔衮这个杰出统帅的英明指挥下,席卷中原,定鼎关内。如此看来,朝鲜恐怕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也照旧畏缩于清朝的阴影下,当称臣纳贡的附属国,真是巨大的辱!

 而皇太极在,三番两次地派大臣去朝鲜明察暗访,破坏朝鲜暗存的反清势力和政,甚至公然审讯和诛杀暗里与大明通气的朝鲜臣子。虽然朝鲜从上至下一直都忍气声,实际上心里更是恨得咬牙切齿,无不等待着一个有利的时机来离满清统治。

 眼下满清的铁蹄即将踏上关内的土地,按照协约规定,他父王李倧也不得不派出军队来协助满清向关内进军,而他这个世子也不得不奉诏随军行进。然而这次从国内来的人给他带来了父王的密信,看了之后,李淏不悚然心惊:朝鲜已经有不少大臣上奏参劾,说他这个世子在盛京与满洲亲王打得火热,关系密切,经常出入伴随于狩猎玩乐之间,长此以往,必然会成为出卖朝鲜的人!

 言外之意就是:这样的一个鞑子走狗,如何能够担当朝鲜君主?

 【…第六卷 出雄关 第三十三节 银子的害处 ----…】!  M.ShANzXs.coM
上章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