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敌我分析
虽然此后岳云听话了很多,但赵旉却只是整天将其带在身边,并没有马上让他带兵。理由他倒是说得
清楚“你参加实战太早,岳太尉对你管教又太严,这反而束缚了你的发展,若你留在神武后军,你永远都没可能超越你的父亲。今明两年,你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学习,你还年轻,不必着急”
然而,虽然赵旉希望岳云可以全面发展,以超越他的父亲,但岳云显然对骑兵要感兴趣得多。哪怕是王德针对斥候的小队格杀训练都能令岳云看得津津有味,而吴璘那炉火纯青的步兵战法却不能提起岳云半点兴趣,赵旉也只能顺其自然了,看来智力因素果然不是才能的全部,性格也许更加重要
获得更大的舞台以后,吴璘杰出的军事才能迅速表现了出来,来源复杂的四路兵马被他迅速捏合到了一起,显示出他卓越的领导能力。而由于在陕西与金军多次
战的经验,吴璘在战术的针对
上就更是罕有人及,他认为“金军之所以难以对付,是因为他们具有四种刚好克制我们宋军特点的长处;一是骑兵,二是坚忍,三是重甲,四是弓箭。”注1
而吴璘却想出了以宋军已有的条件反克金军的办法,那就是“以多兵种混合阵型克制骑兵单一兵种(骑兵虽然厉害,但局限
也很大);以预备队轮换战术克制金军的坚忍耐战;以强弩克制金军的重甲;金人
箭自小训练,精准程度远远超过宋军,所以宋军应追求弓弩的
程与威力进行压制(骑兵所用短弓
程和威力都很差,而若下马用长弓,金军的骑兵优势又会大打折扣。)。”
其中后两种办法本来已经暂时不可能做到,因为神臂弓的制造方法和图样在“靖康之难”后就失传了(宋代这些档案资料都集中存放在京城,所以京城一丢损失极大,从这一点来说李纲死守汴京的做法确实欠妥,至少应该将重要的技术资料和部分皇族转移出去,以免万一城破而无法挽回。事实上,若不是赵构意外地被宗泽等人拦下而没能去成金营,宋朝就真的亡了。),好在一年前韩世忠得到了一张
落到民间的神臂弓图样,大宋才重新恢复了神臂弓的生产。
然而,标准的神臂弓需要五百多斤的力量才能拉开,即使它是靠脚蹬开(脚的蹬力是手臂力量的四倍左右,也即是说单臂力量一百四十斤以上的人才可以蹬开神臂弓,若考虑到连续
箭的因素,要求还要高得多。),也要相当精锐的士兵(如岳家军的“背傀军”之类)才能做得到,而且耗费的体力也非常大,基本上除了岳飞这种天生神力的怪胎,往往
上三四箭就没法再蹬开了。
韩世忠带兵已久,很快便发现了这个问题,便对神臂弓进行了改进,适当减少了拉力而使更多的士兵可以拉开。
当然,这样一来神臂弓的
程和威力必定会受到不小的影响,但神臂弓原来能在二百四十步(宋代一步约合1。5米出头)距离
入榆木半箭的威力本来就是很大的浪费,因为百步以外任何弓弩都不可能实现点杀(箭矢漂移比子弹大得多,精度下降很厉害,而且飞行时间一长,反应快的可以用兵器挡开。),只能靠数量进行密集杀伤,而神臂弓造价昂贵,显然不可能这么来用。
韩世忠将神臂弓的拉力减至三石多,这样依然可以在百步距离
穿天下防御力最强的“步人甲”刚好够用,实用
比原始的神臂弓强得多,从而迅速在南宋各支军队中推广开来,并被赵构命名为“克敌弓”
而神武中军的主将杨沂中觉得克敌弓所需的拉力还是太大,而且神臂弓的造价始终没有降下来,便又按他的想法进行了改进,发明出了用于中近距离的“马皇弩”
这样一来,南宋在远程兵器方面从
程两三里的
子弩到近距离的马皇弩一应俱全,已经全面领先于金国。这样一来,吴璘的想法终于得以实现,他很快便以此为基础创出了历史上他在正面战场所向无敌的战法——“叠阵”
现在的“叠阵”初创不久,还未经过实战检验,但吴璘却是信心十足,还特地让他的三百亲兵在赵旉、虞允文(由于赵旉大多数时候不管事,所以平时吴璘更多是受虞允文的节制,这也符合大宋“以文制武”的方针。)和其他的中高级将领面前进行了演示。
赵旉前世看过的记载中,叠阵是这样的——“每战,以长
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其实就是克敌弓,南宋两种名字常常混用,反正原始神臂弓已经不再使用了,所以倒不必担心混淆。)。约贼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先发;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遇更代则以鼓为节。骑,两翼以蔽于前,阵成而骑退,谓之‘叠阵’。”
但现在看来“叠阵”是具有很大灵活
的,与其说是阵型,不如说是一种战法。“叠阵”的几大要素是:前排长
兵,阻止敌骑冲击,一般要配备刀牌手防御敌人的弓箭,但若条件许可,吴璘还是更倾向于让
兵穿上“步人甲(宋代独有的重型全身甲,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
兵所用的又是其中之最,甚至可以达到七十斤;由于当时欧洲的板甲还未出现,它也是当时世界上防护力最强的步兵甲胄,不过造价也是最贵的。)”以降低配合的难度;长
兵之后是作为主要杀伤力量的弓弩手,
程越远的越靠后;侧翼和后方的保护非常重要,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一般使用拒马作为路障,遭遇战时则牺牲部分战马,以铁钩相连作为屏障,耗时要短得多;阵后轻骑,主要是用来追击,当与敌军突然遭遇时,则负责为步兵结阵争取时间,并暂时保护阵型的两侧和后方。
虽然看上去气势慑人,但观战的诸位也大都不是等闲之辈,很快便有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王德首先提出质疑,他认为这种阵法战斗效能虽高,却只能等敌人主动来打自己,那又有什么用?
吴璘则立刻加以反驳,在他看来,步兵的速度远比不上骑兵,野战本来就只能等骑兵主动杀来,要不然为什么历史上以步制骑的战例都要先示弱
敌呢?所以王德这问题等于是废话
“还不如以骑制骑呢?虽然咱们战马不多,但洒家当年带十八个小伙子出去侦查,一次遭遇战就杀死了一百多个金兵”王德不服气地嘟囔道。
注1:宋代的科技文化经济虽然都是当时世界上毫无争议的第一,但北方的几大异族普遍极为重视工匠,再加上他们对于军事技术的高度重视,在兵器制作水平上并不弱于大宋,差距更多地体现在生产能力上。比如在宋军手中发扬光大的神臂弓实际上是由西夏人发明的;而最好的镔铁(即所谓的锻打花纹钢)在幽燕地区出产,所以宋军没有选择陌刀,因为更好的刀在北方强邻手中,他们只能靠主要以重量来杀伤的巨斧对抗重骑;而女真人的重甲和复合弓也不逊于宋军,甚至还有一定优势。出现这种情况,可能跟宋朝工匠地位低下有关。
m.SHaNZ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