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不劳动者不得食(下)
第四百零二章不劳动者不得食(下) 而就算有了度牒的那些“合法”僧道(以及为数不多的其他宗教人士),日子也未必好过,因为朝廷规定他们这些职业的宗教人士必须每月(如果设为一年的话,以中国人擅长投机取巧的特点来看,民间很可能会出现类似“当大半年和尚、要收税的时候再还俗,收税截止期一过再当和尚”的对策。而一个月收一次的话,考虑到度牒的审批也需要不少时间,搞鬼的成本相当地高,就基本不必担心了…)上缴一两银子(后来纸币通行后则为相当价值的宋元)的人头税。对于寺庙和道观,朝廷是在统计人数后一起收税;而那些行脚僧人和游方道士,则必须在每年的一月份主动到当时所在地的衙门
税。
这样一来,僧道们的负担已经够大了,收入也很成问题,因为大宋现在
止乞讨(没工作活不下去的话,可以到朝廷在每个州县都有设立的收容所干些简单工作挣点伙食费,而且收容所会给每个人提供三天的免费食宿,还可以免费学到一些专业技能,所以除了极少数好逸恶劳得无可救药的家伙,大宋境内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乞丐了。),化缘也因此受到了连累,而算命测字等谋生手段又被朝廷以迷信为由予以了严格限制(必须到官府登记注册,否则要以妖言惑众罪判刑,而就算获得从业资格,税赋也十分沉重,除了极少数的忽悠天才,想靠它赚钱,简直是难比登天。),这样一来,游方的僧道便只能靠自身的非宗教技能挣钱糊口,除了极少数能人和富家子弟,几乎没有几个僧道还能坚持下去的。
赵旉此举无疑起到了釜底
薪的作用,自古以来任何一种宗教,想要传播教义、扩大影响,都离不开那些云游四方的传教士(广义),现在被赵旉这么一搞,能够苟延残
保住道统传承就不错了。但赵旉此举并非真是为了将宗教赶上绝路,而只是为了贯彻其“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思想而已。在赵旉看来,甚至宗室贵族不劳动都比宗教人士有理由,因为那是他们祖辈劳动的成果,而僧侣们得到的捐献(如香油钱之类)则纯属欺诈,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双方确实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不管赵旉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但大宋境内的各种宗教活动受到严厉打
之后,确实对大宋的经济产生了明显的推动效应,生产者一下子多出几十万(也可能有上百万,确切数字是不太好统计的。),影响确实不小(由于农田改造与基本水利建设需要的人力几乎是无限的,所以就业问题基本不用担心。)。而且对僧道征收的重税也大大充实了国库,赵旉实在是想不通,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力量,而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神灵,甚至心甘情愿地献上那么多的劳动所得…
像历史上北周武帝灭佛一样,赵旉对与宗教的大动作在短时间内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社会的动
和百姓的不安,但当局势平息下来之后,无论是朝廷还是大宋百姓都从中获益匪浅,大宋的统治基础由此愈发巩固。也正是有了这个凭仗,赵旉才得以进一步深化他对于教育、军队乃至于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
到绍兴二十年年底的时候,大宋九成以上的州县都已经建立了实行新式教育的学校,由此刮起了一阵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文化风暴。值得一提的是,赵旉对于他一向厌恶的儒家思想,并没有简单
暴地全盘否定,而只是规定
止对未满十五岁的少年儿童教授儒学(传统文化影响太深,即使不学也多少会知道一点,如果连自学也限制,很可能会给某些小人以制造文字狱的机会,因此赵旉只
教,不
学。)。理由则是儒学是圣贤之学,非童蒙所能领会,一味强学的话,学不会倒不打紧,但如果曲解先贤之意,那就不行了。赵旉还找出一大堆的历史资料,证明了后世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了多大的偏差,同时还列出了历史中有记载的无数腐儒与小人儒,然后再雄辩地指出孔子三千弟子之所以全部成才(这话只有书呆子才信,不过作为借口还是不错的。),是因为他们拜师的时候已经受过良好基础教育的少年甚至成年人,而后世则是对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进行填鸭式教学,不教出书呆子来才怪…
赵旉此举不但避免了儒学对少年儿童的毒害(其实有主见的成年人平时看看四书五经还是很有好处的),也大大削弱了儒家文化对于大宋的影响,再加上科举试考中儒学的作用也一落千丈,儒家思想终于渐渐由中国的统治思想退居次要地位,结果后来反倒比以前发挥出了更多的积极作用。而且前文也说了,另外两种思想——佛与道受到的冲击则更大,若非如此,赵旉推行新文化的打算能否实现,恐怕还是一个未知数,毕竟中国文化彻底走向内敛保守,是在儒道释三教合一以后…
在中国的历史上,思想领域的
进改革常常伴随着文字狱(文字狱并非始于清代,只是清代的文字狱危害最大、效果最“好”、恶名也最昭彰罢了…)的肆
,这是赵旉绝不想看到的。为此赵旉特地出台了一条乍看上去似乎有些奇怪的规定,那就是一旦有人因为文字而获罪,那么首告之人也会跟着遭殃,但朝廷主动审查则不在此内。这样一来,就没几个人会去寻章摘句地找别人的碴了,那根本就是自找苦吃。而如果是明白无误地诽谤朝廷,则可以由朝廷直接下令彻查,并不会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就这样,在中国历史上为害甚大的文字狱,居然被赵旉意外地轻松解决了…
(快捷键:←)
"5374090。html">上一页
"index。html">回书目(快捷键:Enter)
"5396937。html">下一页(快捷键:→)
|
M.ShaNz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