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金山文集 下章
闲话乐亭大鼓
 乐亭大鼓,又名“乐亭调”也叫“铁板大鼓”说唱相兼,讲究唱整本书,前清时瞽目人伺候府门,都是说唱这种书,因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而得名。乐亭大鼓是河北省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曲种之一,流行范围甚广,除冀东各县普遍流行以外,在华北地区和东北各省也有一定影响。

 历史渊源长。乐亭大鼓,又称乐亭调,它的雏形是清朝的“子弟书”清代初年,河北省乐亭县传一种“清平歌”民间多喜歌唱。后来,艺人“弦子李”以三弦伴奏,革新韵调,被称为“乐亭腔”在演唱中,又经过改进提高,增加了书鼓、木板击节,渐渐离了民歌的演唱形式,发展为说唱艺术,约在嘉庆五年(1800)前后,初步形成乐亭大鼓这一曲艺形式。1850年前后,艺人温荣改用铁板击节,规范了唱腔板式和伴奏音乐,幷经过他的弟子齐祯、陈继昌等人继续丰富唱腔,使乐亭大鼓的演唱艺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中国书词概论》载:“…清初年,乐亭城内,凡自娱好乐之人,最爱唱‘清平歌’,同时乡里也流行着散曲之类的小调。后来,有位弦子李,先以三弦配奏了‘清平歌’,逐而加以改正,使其韵调动听说耳,较之旧曲有不同,于是齐呼之为‘乐亭调’,不过没有鼓板伴奏”同时,“滦州调”也形成。滦州调、乐亭调仍是民歌,但已是乐亭大鼓的前身。乐亭大鼓根据本地语言、音调、文化传统,借鉴、创造,幷经过历代大鼓艺人在演唱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到清代中期已形成完整的唱腔体系。1845年,冯福昌(冯铁板)、温荣(温铁板)废木板,用犁铧尖磨制的铁板击节伴唱,逐渐被当地势绅欣赏,始名声鹊起。光绪年间乐亭崔右文给肃亲王拜年,带温荣进京献艺,肃亲王听了很感兴趣,问是什么玩艺儿,温荣回“是乐亭大鼓”从冯福昌、温荣用铁板得名,形成了乐亭大鼓,此名一直延续至今。光绪四年(1878)在沈老碑上留名有任占奎、赵敬一、杨来凤、李恩科等。1949年后,胡少兰、陈文焕、郑庆贤、靳文然,戚文峰、杨来凤、佟文彬、张河远等聚集唐山群芳斗

 板式富于变化。板式有大板、二二板、三板、散板4类。大板平缓、舒展,常用曲调有〔四大口〕(作幵头腔用)、〔四平调〕、〔凄凉调〕;二板紧凑、明快,常用曲调有〔八大句〕(紧接〔四大口〕,作联揍腔用)、〔慢起程〕、〔小怯口〕、〔学舌〕、〔十字紧〕、〔中水〕、〔二六〕等;三板热烈、急促,常用曲调有〔上字水〕、〔凡字水〕、〔蚂蚱登腿〕、〔撤单程〕等;散板昂、壮阔,常用曲调为〔昆曲尾子〕,多作为转板换曲时的叫散处理,或在三板中因情绪的需要而使用。伴奏主导乐器为大三弦,辅以皮鼓、铁板、大板、二板、三板、散板等。从光绪末年的陈活埋、齐真、商小安,到解放后的靳文然、韩香圃等,不断发展、创新,使曲板逐渐增至30多个。

 曲牌曲****趣盎然。常见的曲牌有:四大口、南城腔、四平调、水板等10多个,即"九腔十八调"。这些曲牌,或委婉清秀、或优美动听,或庄重严肃、或高亢昂,或刚柔相济,或雅俗共赏。常用曲调有〔上字水〕、〔凡字水〕、〔蚂蚱登腿〕、〔撤单程〕等;散板昂、壮阔,曲调为〔昆曲尾子〕,多作为转板换曲时的叫散处理,或在三板中因情绪的需要而用。

 形式说唱幷重。刻划正人君子则端庄贤淑,俨然可敬;贬斥势利小人则淋漓尽致,嗤之以鼻;颂扬英雄人物则使之光明磊落,威武凛然,令肃然起敬;揭贪官污吏则活灵活现,口锋犀利,令人人皆憎;写意抒情则让人春风扑面,瑞气祥云,如身临其境。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中、长篇书目有《杨家将演义》、《呼家将》、《包公案》等数十部;短篇唱段有《双锁山》、《樊金定骂城》、《王二姐思夫》、《大闹天宫》、《拷红》等100余段。主要传统连台剧目有《响马传》、《青云剑》、《隋唐演义》、《三贤传》、《五锋会》、《二度梅》、《杨家将》、《珠宝钗》、《飞龙传》、《西游记》、《六月雪》、《薄命图》、《镇冤塔》、《回龙阁》、《破洪州》、《五虎平西》、《封神榜》、《白狐裘》、《飞虎梦》等。单出戏有《王二姐思夫》、《凤仪亭》、《邵玉兰救夫》、《刺乔》、《乾坤带》、《汴凉图》、《武家坡》、《偷看家书》、《渔家乐》、《绿珠坠楼》、《金玉缘》、《庭湖》、《全家福》、《兰亭造律》、《双锁山》、《张彦观画》、《芦花记》,《大登殿》、《彩楼配》、等等。

 书目不断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乐亭大鼓整理了一批优秀的传统曲目,幷创作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改编演出了新的长篇书目《烈火金钢》、《桐柏英雄》、《平原声》、《节振国》《法论功真害人》等。

 演员高手辈出。乐亭大鼓书自清代进入鼎盛时期,在曲艺界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北方广大农村有深远影响。自清代以来,其名家有温荣、赵永焕、吕占山、陈俊山、郑云来、王佩臣等。乐亭大鼓形成了两支主要的艺术派,即东路的韩香圃派、西路的靳文然派。

 故事内容繁多。乐亭大鼓书在内容上主要有征战御敌、历史演义、侠义公案、神话传说、寓言杂事五大类。

 发展后继有人。乐亭县大鼓曲艺队是河北最大的乐亭大鼓组织,目前有演员50多人,主要的保留书目有《西厢记》、《杨家将》、《呼家将》、《小八义》、《凤仪亭》、《平原声》、《桐柏英雄》、《韩英见娘》等。  m.sHanZxS.COm
上章 安金山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