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金山文集 下章
乐亭城内仁义胡同消失的遐思
   在乐亭县政府西百货大楼东有一条胡同,叫做“仁义胡同”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佳话。

 传说清朝皇帝侍读李世儒,在康熙年间及第进士,入京任翰林院侍读,给太子乾隆教课。此时的世儒儿子要在乐亭东街大兴土木建新官邸,因地界与邻居郎君庙崔家发生争执,闹得不得幵,李夫人情急之下给丈夫写信,问及此事该如何处理,世儒见夫人来信,随即赋诗一首:

 两家争执为堵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送信的把诗交给老夫人,母女看后深解其意,叹道:还是读书人深明大义!于是不再与邻家相争,还主动让出三尺之地,邻居见状也大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之地,这就成了现在乐亭县城东街的仁义胡同。

 由此我浮想联翩,感康万千:我国左邻右舍的宅基地矛盾历来比较突出,封建年代世人多为宅基地寸土必争。作为当时的皇家侍读,不顾一己之私利,主动“让他三尺”之地,这一正确处理宅基矛盾的典范事例怎么不能让我们深思呢?回信中的四句诗立意高远,通俗易诵,富有哲理,读来令人回味,发人深省。

 现实生活中,正是缺失了这种谦和礼让,君不见,在大街上,车辆在人前呼啸而过者有之,下雨时,汽车急驶,溅路人一身水者有之,盖房时,想把房子盖高,邻居家一头者有之;平时总要占点儿便宜,人一头者有之,究其原因,这些人就是缺少了谦和礼让,尚未学会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和谦和礼让,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步风平静。如果我们都能多尊重他人一点,对他人多宽容一点,谦和一点,礼让一点,社会的和谐就一定会多一点。

 当然,我们所说的宽容、谦和、礼让,适用于非原则之事,“血气之怒不可有”如果是原则的问题,那就只能是“礼义之怒不可无”了。

 我从知道了乐亭仁义胡同的故事后,总感到它的可亲可敬。几百年过去了,也几经改朝换代,而人们之间的和睦、友善和谦让是常存的永恒的。

 2011年县内规划拆违拆旧,仁义胡同没了,心中倍感惋惜,胡同没了,仁义能否尚存呢?  M.ShaNzXs.COm
上章 安金山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