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奇人续 下章
第二百四十四章 华夏茶道(一)
 王国伟在心里面发誓,自己一定会亲自为自己的儿子和家人报仇的,看到自己家人的墓碑,王国伟又不断的回忆起自己的女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日本人害的。想了很久,才好像记起,自己的父亲在走的时候,好像叫自己到他的房间里面去。

 想到这些,王国伟才慢慢地站起来,拍掉自己身上的泥土,向自己父亲的房间走去,他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找自己有什么事情,但是他相信,这一次他的父亲不会说一些无聊的事情,而是一些真正的大事。

 王国伟轻轻地敲了敲门,就听见自己的父亲说道:“进来吧!”

 走进去的王国伟,发现今天父亲房间里面的摆设,和以往大不一样,因为今天的桌子上面,多了很多东西,平时也算了解一些华夏文化的王国伟,知道,桌子上面的东西就是华夏的专用茶具。

 王国伟不明白自己的父亲为什么要拿这些东西出来,不过还是礼貌地说道:“父亲大人,不知道你找我到你的房间里面有什么事情,都这么晚了,你还不休息,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我?”

 老者点点头,笑着说道:“国伟,虽然我以前不是怎么喜欢华夏,那也是因为他的软弱,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华夏的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今天我就要告诉你,关于华夏茶道的事情。”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华夏。华夏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这些东西,王国伟还是第一次听到,关于华夏的历史事情,王国伟一向都是很喜欢的,因为他觉得,华夏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源远长的国家,里面有很多让自己学习进步的地方,只是以前要工作,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学习这些东西,现在听到自己的父亲告诉自己,马上就聚会神的听起来。

 老者知道王国伟不会大叫自己,继续说道:“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对茶饮在修身养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听到这些,王国伟马上就惊讶地问道:“父亲大人,我记得你连华夏的语言都说不好,为什么现在会对华夏的茶道这么的了解?”

 老者想了想,才笑着说道:“这些都是你的爷爷教我的,因为你的爷爷很喜欢喝茶,你慢慢听我说,还有很多的东西,听我说完以后,你会明白很多东西的,只是每一个人明白的东西都不一样。”

 看见王国伟点点头,老者才开始说道:“华夏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世界上的茶树原产地并不是只有华夏一个,在世界上的其它国家也发现原生的自然茶树。但是,世界公认,华夏在茶业上对人类的有着卓越的贡献,这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形成为华夏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并且逐步地传播到华夏的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看见王国伟听懂了茶道的事情,老者才继续说道:“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华夏历代社会名、文人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诗议事、调琴歌唱∧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这一次,王国伟听完老者的话,忍不住开口说道:“父亲大人,为什么喝茶的好处这么多,为什么我从来都没有看见你喝过茶?难道你是真的不喜欢喝茶,还是有其他的原因,才会让你这么多年都不喝茶?”

 听到王国伟的话,老者的眼神暗淡一下,才缓缓说道:“我虽然很喜欢,但是我知道,我现在是在日本,日本推崇的是武士道和剑道,而不是茶道,很多东西,就是要入乡随俗,而不是一意孤行,就好像我这一次一样。”

 老者好像有很多话,要说,但是又怕没有时间似的,见王国伟没有再问,就赶紧说道:“现在我就告诉你,什么叫华夏茶道精神,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清”

 清的意思就是“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清。“茶艺”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

 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均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与真知结合的总体。至善的境界,是存天,去物,不为利害所,格物致知,益求,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听完自己的父亲说了这么多,王国伟才算是真正的体会,什么叫做华夏的博大深,既然现在知道,华夏是博大深,王国伟也不会傻得去打扰自己的父亲,点点头,示意自己的父亲,可以说下面的了。

 老者看到王国伟的样子,才继续开始说道:“华夏的四大茶道,文化背景不同便形成中国四大茶道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

 由贡茶而演化为贵族茶道,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一豪门乡绅于茶、水、火、器无不借权方和金钱求其极,很违情肯理,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富有。源于明清的闽工夫茶即贵族茶道,发展至今渐大众化。

 茶虽为洁品,但当它的功能被人们所认识,被列为贡品,首先享用它的自然是皇帝、皇妃再推及皇室成员,再是达官贵人。“小家碧玉、”一朝选在君王侧,还能保持质朴纯洁么?恐怕很难。这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茶列为贡品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常据著的《华国志-巴志》,周武王发联合当时居住川、陕、部一带的庸、蜀、羡、苗、微、卢、彭、消几个方国共同伐纣,凯旋而归。此后,巴蜀之地所产的茶叶便正式列为朝廷贡品。此事发生在公元前1135年,离今有3000年之久。

 列为贡品从客观上讲是抬高了茶叶作为饮品的身价,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大发展,刺了茶叶的科学研究,形成了一大批名茶。中国社会是皇权社会,皇家的好恶最能影响全社会习俗。贡菜制度确立了茶叶的“国饮地位”也确立了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饮茶大国的地位,还确立了中国茶道的地位。

 但茶一旦进入宫廷,也便失去了质朴的品格和济世活人的德行。反之,贡茶坑苦了老百姓。

 为了贡茶,当此时,男废耕,女废织,夜不得息,昼不得停。茶之灵魂被扭曲,陆羽所创立的茶道生出一个畸形的贵族茶道。条被装金饰银,尽了质朴;茶成了坑民之物,不再济世活人。达官贵人借茶显示等级秩序,夸示皇家气派。

 贵族们不仅讲“条”也讲“真水”为此,乾隆皇帝亲自参与“孰是天下第一泉”的争论,‘称水法’一锤定音,钦定北京玉泉水为天下第一泉。为求‘真水’又不知耗费多少民脂民膏。相传,唐朝宰相李德裕爱用惠泉水煎茶,便令人用坛封装,从无锡到长安‘铺递,奔波数千里,劳民伤财。此后因一云游和尚点化,知其弊端,才“人不告劳,浮位乃洱。”

 贵族茶道的茶人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之的人物,不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但一要贵,有地位,二要富,有万贯家私。于茶艺四要“茶、真水、活火、妙器,无不求其“高品位”用“权力”和“金钱”以达到夸示富贵之目的,似乎不如此便有损“皇权至上”有负“金钱第一”

 贵族茶道有很多违情背理的地方,但因为有深刻的文化背景,这一茶道成为重要派香火绵延,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存在价值。作为茶道应有一定仪式或程序,贵族茶道走出宫门在较为广泛的上层社会传,其富贵气主要体现在程序上。其变种即源于明清至今仍在传的闽功夫茶。  m.sHAnZxS.coM
上章 现代奇人续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