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陈亦青文集 下章
尚须彪炳的良臣
 1998年夏,长江域常连普降暴雨,造成两岸区域洪涝灾害。其时中央主要领导人亲临抗洪前线,指挥军民抗洪。我们在关注电视新闻播映抗洪时,也留意到长江沿岸的一些堤围的确低矮而柔弱,以致让洪水轻易冲崩,会觉得江河堤坝设施如此落后,与现代化建设极不相称。

 12年过去,今年初夏以来,东北、华中、华东、华南众多省份也因连降暴雨而致洪涝灾害。三个月来,几乎每天的电视新闻在播映抗洪救灾场面。我们也在一些镜头看到江河堤坝被洪水冲垮的场面,而那些堤坝也只是以泥土垒成,是那样的低矮和腐弱。这可见一些地方政府、水利部门对堤围建设的漠视。

 堤坝被洪水冲垮,我们汕先民称为“崩堤”那是我儿时大人描述给我们听的解放前的恐怖情景:因为韩江上游区域普降暴雨而洪水汹涌南下导致崩堤,不仅淹盖民宅,冲掉财产,还淹死灾民,因而传着“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见崩堤不恐慌”的民谚。而至解放初,汕地区在以余锡渠为首的地方领导的带领下,大规模兴修水利,强堤固坝,至今从来没有崩过堤,而此时却在电视新闻看到其他地区的崩堤情景。

 在看到洪水冲垮堤坝的镜头时,我总感到汕的民众是何等的幸运。作为汕母亲河的韩江,在闽粤赣边界山区发源后奔腾南下,然后分五大支流入海,如今主及支流的堤坝的内壁和外壁都是花岗岩石块砌成,堤体高大坚固。人们说长城坚固,那不过是以墙砖砌成,怎比韩江石堤坚固?粤北山区每年夏,常连暴雨,汇入韩江,形成汹涌洪水,年年都在考验花岗岩大堤,但坚强的大堤年年岿然不动。我在旅游都江堰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时,会赞扬李冰父子及当地民众的智慧和劳苦,但我还情不自地向旅客介绍我们汕韩江五大支流的五大桥闸——每座桥闸长七百至一千米,约一百余孔,洪水来时起分洪作用,秋冬枯水时节起蓄水作用。五大桥闸是粤东地区伟大的水利工程。而今安居乐业的汕人,几乎大多数人不知道何谓水灾,何谓旱灾。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汕地区尤其是澄海县就以高产水稻、高产蔬菜、高产甘蔗、高产小麦闻名全国,而这里农业的兴旺主要得益于优越的水利设施。那么,韩江极其支流的堤围建设、桥闸建设的首倡者、首要领导人是谁呢?那就是解放后澄海第一任县长、中共汕头地委专员、中共汕头地委书记处书记、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余锡渠。

 余锡渠治水的浩气不亚于大禹和李冰。仅在1952至1954年3个年头就带领澄海和安的民众把韩江17条支流改为6条,然后在每条支流分丫开凿灌溉渠“敢笑大禹无先例”大规模改良农田水利,1955年大旱之年,澄海成为水稻千斤县;1957年澄海粮食单产甲全国。1955年至1959年,他领导各公社各大队大规模建设堤围;1958年至1959年,率领澄海人民建造外砂大桥闸、莲大桥闸、东里大桥闸,实现“一年飞架三彩虹”随后,在他的倡导下,澄海、汕头郊区又建造下埔大桥闸、梅溪大桥闸。

 五、六十年代,澄海不仅以农业高产出名,还以剧、版画、灯谜、剪纸、民间游艺出名,这与余锡渠带头进行文艺创作有关。作为地委专员、书记,他创作剧《龙舌涵》、《韩江水》、《滨海风》等共8部,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乡土色彩,更具生动的艺术语言,因而为其它剧种所移植。他的剧本被汕人称为“专员戏”

 余锡渠以其平生行事的首创和传奇传于汕民间。其首创的一个特点是几乎凡举大事他都身先士卒。如我少年时,乡里叔伯就都谈到亲眼看到的场面:1956年夏韩江暴涨,安小长桥涵闸出险,眼看澄海西部农田要受淹,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他跳入涵闸的中,憋在水里摸察涵闸险情。其时围观的民工约二、三千人,当他憋在水里2分钟后,大家万分紧张,多数以为他在水中遭到不幸,因为那时洪水凶狠,漩涡急转,水中石块、异物复杂,下水九死一生。4分钟后,他钻出水面,全场掌声雷动。上岸后他按水下关闸情况,准确决策,使事态转危为安。此事在汕大地迅速传开,使他获得良好口碑:一是身先士卒,二是速排险情,三是憋气超凡。再如:农民因旱锁江时,一条乘有12人的木船翻船了,余县长第一个跳下水救人。诸如上述,数不胜数,以致后来澄海有一些不可思议的故事出现:“文革”爆发后,他被批为“余林反革命集团”的首犯,1967年县革委会命令方圆几十公里内的各大队社员前至余的家乡参观“展览”广大农村社员来回步行,观后的交谈是余锡渠没有任何罪过。

 余锡渠于“文革”前期备受迫害、诬陷与摧残,于1968年6月含冤而死。更为严重者,是他的儿子被人以利器刺死,然后以冲锋击身体成蜂窝。“文革”结束后,虽然汕头、澄海等地方政对余锡去的冤案平反昭雪,对其事迹在澄海史略有纪述。但我以为,解放以后,汕地区渐富庶,源于农业的渐兴旺;而农业的兴旺主要源于优越的水利设施。汕的水利优越,主要源于余锡渠的首倡和领导。现实证明,汕水利优越,惠及整个大粤东。

 眼下汕人看到内省各地遭受洪灾时,是否为本地免受洪涝灾害而感幸运?又有多少人感念余锡渠治水的巨大功绩?于此,我忽然想到,余锡渠的治水功绩,还须加以彪炳与褒扬。他不只是功臣,准确地说还应是良臣,乃因为他慧眼改良汕水利,改得及时,改得合理,合乎科学发展观,惠及人民数百万,故应大力彪炳其政绩与功劳。对功臣、良臣、清官的待与轻视,是对以后从政官员的负影响——劳苦功高,其待遇和褒奖不过如此,何须卖力,何须尽职,不如韬光养晦、见风使舵、避重就轻、审时度势。更有甚者,对功臣、良臣、清官的待和轻视,还将致使一些官员萌生贪念、歪念、念、恶念,效法贪诈黒。是故,对余锡渠这样的良臣,应加以彪炳:大可著以长篇传记小说,编以多集连续剧(可叹的是,当今的写手作家,不愿写此富有传奇色彩的杰出人物,而热衷撰写玄幻穿越的小说或重复编写以古典名著为素材的剧本)。若在五大桥闸办公大楼前的大庭院树立余锡渠治水塑像,并立以碑记述其功绩,更佳。  M.ShaNzXs.COm
上章 陈亦青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