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平安传 下章
第227章 如何布兵
 他随即回到官署继续忙活事儿,周梦熊随后进言朱雀军大部分兵马都是新丁,训练时间也不足,还没准备好进行大战。暗指急于进攻常德的计划。张宁却道:“最好的训练就是在战阵上去经历,打几次仗,新军就成兵了。”

 他再次寻思了一下自己的战略思路,忍不住又问:“现在身为湖广巡抚的于谦会怎么考虑?”***细作报来消息,覃有胜军四千余人已放弃驻守澧州,南下至常德府。

 另有几股人马急调进常德。加上知府赵敏在府城等地部署的守军,如今当地已集结官军一万多人。如此判断,可能武昌已经嗅到了常德之战的气味,张宁的突袭计划落空了。

 但他依旧打算进攻夺取此地。或许他计划这一战的眼光是有的,却有点缺乏想象力,因为距离辰州最近的大城就是常德府,谁也不难想到。没来得及和姚夫人、小妹细述离别之情,连离情别绪仿佛也是词人的奢侈。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在书写战争的诗篇,但对于亲历战阵的人来说其实十分无趣压力又大,或胜或败或生或死、如此而已。

 张宁出动了永定营大部分兵马,抱定必取常德府的决心。他好像每一场大仗都在倾尽全力。常德府是湖广中部重镇,不仅墙高城坚,外围就近一些城镇同样起到了依托的作用。

 主城西南依次有武陵、桃源二城,东南有龙城。要攻主城,其实从北面进攻最好,这样常德就处在凸出部,周边工事很难有效威胁攻城部队。

 但张宁的部队从辰州来,只能以高都为起点,从西南进击。他决定绕开武陵、桃源二城,直接攻打主城。这样确实很冒险,但如果把时间花费在不断的攻城消耗中,可能会等来官军更多的援兵,同样是在冒险。

 他们几天前离开高都行至武陵县,天还没完全亮主力就拔营从武陵城北面向东进,而侧翼不远处的城池尚在官军之手。朱雀军前锋更早就先行了。夏末秋初的清晨,原野上居然降了浓浓一阵雾,路边的水稻田很多,空气十分

 不过等太阳升起来驱散雾水,情况应该会好起来。张宁骑着马在大军中随行,雾中视线不清,只能看到无数的人影在稻田中穿行。缓缓的“哒哒”马蹄声、脚步声中,偶尔听到马的嘶鸣和人的咳嗽,很少有人说话。

 大地仿佛盘古开天辟地之初一片混沌。人们的心情好些有点紧张,因为大伙都知道不远处就是官军掌握的一个城池,存在被城中兵马突袭的风险。

 不过走了很长的路一直都很宁静,并不见官兵来袭。在雾中行走,如同摸索的人生叫人胡思想,你怎么努力也看不清前路。

 等到太阳升高时,担任前锋哨官千总的张承宗才派人回来禀报情况。官军在常德城西面分别有两个营寨,驻有大量兵马,北面与岳州地盘界的山脉南部有一股骑兵,数目不详。

 张宁估计武陵县城中也会有一支数量可观的官军,他们主将不可能看不到武陵县对于朱雀军侧翼的威胁力。

 从了解的情况猜测,官军好像并不打算凭借坚城死守,而是采用积极防御并试图反击的部署。这样的布局没什么奇妙的地方,不过也应该是正确。守军的兵力并没有明显弱势,犯不着死守在一个没有发挥空间的城池里。

 目前还不清楚湖广总兵官薛禄是否在常德亲临此战。既然是来攻城的,首战就该拿出气势来,而不是畏畏缩缩。张宁下令继续行军主动进入官军的“合围”形势中:官军在城西南北两个营寨,北面又部署骑兵,西南有武陵县城的兵马可以依托城池随时出击,实际上就是布了个口袋阵。

 但双方的兵力相当,张宁进入合围中间,却有一个优势,合兵一处。故而实力摆在那里,得到一些优势就要失去一些东西。

 从武陵县北面近到常德城,路程非常短,不过朱雀军携带有几十门臼炮和辎重,行军缓慢,直到下午才到达城下五里开外的地方。

 官军在半天多的时间里竟然按兵不动,南北两大营寨都毫无动静。张宁也先不管官军,继续抵近常德西门先把几块稻田的水放了,又选择较高的旱地安营扎寨,修筑墙藩篱工事。

 次他又下令在城外挖掘沟壕埋设陷阱木桩,阻挡城内的守军找机会出来袭击。另外一些将士则在城门一里地外构筑臼炮阵地。准备先把守城的军队堵在城里,用火炮轰它几天再说。

 常德城部署有一些铜炮和碗口铳,但程很短,如果只呆在城墙上他们只能看着朱雀军炮轰毫无办法。***

 而这时正在常德城中的薛禄是十分生气,他不气别的,就因叛军的气焰实在是太嚣张,竟然无视两侧重兵威胁,直抵城下。

 这已经违反了战阵常识,是对他极大的藐视。因常德府陆续赶来的援兵,总兵力已经超过进攻的朱雀军,这时不少部将便建议官军从侧后翼夹击,主动进攻。

 但薛禄恼怒之余,仍然沉住了气,他打算再等等。常德城比当地其它城都要坚固,不会炮轰几天就被攻陷…薛禄等的只有一件事:下雨。时值夏秋之,西南地区雨水较多,看着天气,过不了多久就可能会下雨。

 只要一到雨天,火器便没法使用,避开敌军的长处,那时候才是进攻的最佳时机。薛禄已经把打算送信给于谦了,于谦也赞成他的想法,所以暂时不必轻举妄动。

 下雨天弓弩几乎也没法使用,以蚕丝和牛筋为原料的弓弩弦下雨时容易损坏报废,弓弩造起来也不便宜,大明还没富到如此浪费的地步。何况在下雨时弓弦减弱,箭矢羽也受,杀伤力本身就大幅减弱,对付装甲的军队意义不大。

 总得说来,一到下雨双方在兵器上仿佛平等了,但本来朱雀军的火器就有优势,所以对薛禄有利。没两天,炮声就在城外开始了轰鸣。如同雷鸣般的巨响一大早就开始,然后到旁晚才停歇。

 只一天工夫,布置在城墙上的官军铜炮等火器便几乎全数被摧毁,墙垛损坏严重,一些城墙上方有塌陷,外面的包砖也大片落。墙上的守军伤亡不少,薛禄只得下令把主要兵力调到城墙里面,不过仍然有些石弹胡乱击中阵营造成伤亡。

 更有一些炮弹落进了城内,造成了许多房屋倒塌百姓伤亡,常德府处于内地多年太平人口密集,几乎只要有炮弹落进来总会造成杀伤。

 一时城内人心惶惶,动不安。在薛禄的戎马生涯中,曾有率兵进剿少民叛的经历,这种平叛战争,官军拥有优良的装甲和远程优势,装备技术上是着少民打。

 但这回却让薛禄感受十分不习惯,竟然反过来了。他着实也亲自感受到了遭受优势火器打击的憋气,以后一定要上书皇帝,坚持制造称手火器的主张。

 其实不仅薛禄纳闷,锦衣卫的陆佥事一直都疑惑不解,一群叛军是如何拥有优势火器的?***当天旁晚,湖广巡抚于谦意外地到了常德城,这让将士们更加坚信这座城池的重要。

 于谦到常德城的路上没有遇到任何麻烦,实际上以传统的军事常识判断,此时的官军掌握着绝对优势:兵力多于叛军。

 手握着战场周围所有的重镇,占尽地利。于谦从城池西南面入城,南部的龙城、武陵城等各地都在官军手中,这个方向连叛军的斥候都难以活动。实际上连叛军在其营寨附近的一个采石场也在几天时间里被官军斥候袭扰了几次。

 其粮道补给线更是完全暴在官军手里,他们几乎没法得到新的物资补充,一旦战役拖延下去,唯一的下场是不战自溃。但这一切都只是表象。于谦一到常德就从残破的城墙工事和黄昏时零星的炮击中感受到了战事的举步维艰。

 因为叛军的火炮阵地在一里地以外,官军的火器和守城器械都打不了那么远,所以战争开始以后就一直处于挨打的状态。守军也没法出城作战,实际上城外有将近一万人的步军和三千人骑兵,不应该让守城的军队冒险出城。

 于谦刚到常德,就不顾将领们的劝说,执意到各处城墙上巡视。这时候叛军的炮击十分稀疏,但还没有完全消停下来。

 守城的官军将士垂头丧气士气十分低落,任什么人经历了连续许多天不断伤亡,却连敌方的汗都摸不到,也不可能高兴得起来。

 人们见巡抚大人和气,不断对将士嘘寒问暖,就有一些人忍不住在上官面前抱怨,有一个队正说:“天气一晴城墙上太热了,还要担心石炮落下来,守在这地方还不如出城和贼军决个胜负。”

 还有个将领说:“衙门里应该找些郎中过来,很多人都得病了。”但很快随行的薛禄就不满地斥责那些妄言的将士:“为皇上守土尽责是我等之本分。既从军,就不能有贪生怕死之念!”于谦尚未弄清楚当地的状况,只能临时大致观察一番。

 他虽刚出任兵部的官,实际上只是个文官,从来没有打过仗。真正具体负责作战的人是军中的武将,他只能从中协调和提出建议。

 当晚薛禄便同赵知府等人在城中的一个酒楼里设了几桌简单的酒宴为他于谦接风洗尘,这只是同僚之间的礼节往来,尽到心意就行了。菜没几个,因为这家酒楼隔壁的一片建筑白天也刚遭了炮击,连累酒楼里的许多厨子和小二都私自跑了。

 于谦在酒桌上也不忘询问战事的细则,如何布兵,如何作战等等。***及至凌晨,整个天地仿佛都沉睡过去,而朱雀军马兵团已然悄悄出动,率领这支部队的人正是冯友贤。  m.ShaNZxs.COm
上章 平安传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