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宋帝国征服史 下章
第三十二章 局势(中)
 政和七年三月十三,辛丑。西元1117年4月16

 夜。

 汴京,皇城,睿思殿。

 巨烛熊熊,兽香袅袅。

 殿东的御书房中,一个身穿道服、发玉簪的中年男子端坐在细木雕的御桌之后。这中年男子,不过四十上下的样子,蓄着三缕清须,眉清目秀,看上去风神俊朗,乃是一个难得一见的美男子,正是大宋当今的天子赵佶。

 御桌之前,高高矮矮的站着七八个大臣,皆是身着朱紫,分作两班,左右侍立。站在左首最前的是一个年过花甲但仍不失风仪的老者,也是当今天下权力仅次于赵佶的人物——公相蔡京,其后二人则是太宰郑居中、少宰刘正夫注1,而立于右首最前便是掌枢密院事的检校太尉童贯。这七八个人,就是领导大宋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政事堂、枢密院两府的全班人马。

 几个宰臣突然在夜中被唤入宫内,互相之间都是面面相觑,都不知发生了何事。童贯偷眼上望,见着赵佶脸上的表情有喜有忧,却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只有蔡京一人,显得气定神闲,看上去早已知道内情。

 磨蹭了一阵,郑居中当先出班:“陛下夜召臣等入宫,却不知为了何事?”

 “今朕连夜唤诸卿入宫,却无他事,只为了两份刚刚递进来的紧急军情。”赵佶说着,抬了抬手,示意侍立在身后的一个内侍把摆在桌案上两份奏折传下去。

 紧急军情?!众宰臣的脑袋里都转着问号,尤其是童贯,更是满头雾水。他看赵佶的神情,并无怒意,应该不是地方叛的消息。但若是从西夏、辽国这一西一北的两个地方传来的情报,却绝不可能绕过他这个统领大宋西北两面防务的河北陕西宣抚使,那还有何处有军情?值得官家把宰相们都连夜召进宫中?童贯强忍着想抢先翻看奏折的焦急,看着郑居中把两份奏章接到手中。

 郑居中从内侍手中接过奏章。部却不由自主地微微弯了一下。这个内侍也并非常人,而是当今朝中权位仅次于童贯的大宦官——梁师成,若说到天子的宠信,他也许还在童太尉之上。所以朝堂百官,都对其礼让三分,就连他身为宰相。也免不了要弯弯

 郑居中拿着奏章。先习惯性地看了看首页上地上奏者。一份是来自广西帅司。而另一份则来自泉州知州。又看了看尾页地时间。两份奏折。一份写就于元月下旬。一个则出自于二月末。位置、时间相差甚远。但在最后一面。却都有银台司收讫地印章。

 他瞥了前头垂手恭立地蔡京一眼。银台司是掌受天下奏状案牍地衙门。同时负责把奏章目录抄送御览。归属于门下省管辖。作为兼领门下侍郎地太宰。他如果没收到哪份奏章。就只会是一人从中作梗。为了限制蔡京不断膨地权势。郑居中刚刚受命卸下了领枢密院事地职务。转而专任太宰一职。但今地两份军情奏章。即未经过政事堂。也没有上报枢密院。而是被蔡京当先捅了上去。郑居中心中明白。这是蔡元长在示威啊!

 暗暗叹了口气。抛开对蔡京专权地愤恨。郑居中重又把心神集中到奏章上来。两地相隔千里。时间差距近月。蔡元长却又要故意避开两府。到底是什么紧急军情?他皱眉深思。一边一目十行地检看起奏折。不移时。两份都已翻看完毕。抬手按序次把奏章交给童贯。他这时地眉头。却锁得更紧。

 童贯不顾礼仪地一把将奏章拿过来——此时并非在朝堂之上。也没有太多地规矩。并不用担心哪个不开眼地御使奏他君前失仪——只展开一看。几个熟悉地字眼就登时蹦入他眼中。

 东海!

 赵瑜!

 童贯的眼皮忍不住跳了一下,忙静下心来细读。等两份奏章一齐阅毕,他已是面沉如水:好你个赵二!竟然能玩出这等花样。他怎么也想不到,数年易过,赵瑜的势力膨得竟如此之快,竟然能破国俘君。而且还不是小国。而是当年神宗派了三十万大军都没能攻下的趾。也难怪蔡元长是那副神情——并不因为蔡京知道他与东海有点瓜葛——而是因为东海、趾之,必然会把赵佶的注意力转移到南方。从而耽搁童贯他最在意北方之事,也是蔡京到现在为止一直在反对的事情。

 童贯脸色难看至极。自西征项,拓土青唐,从而得掌枢密院之后,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领军北伐燕云,光复十六州,从而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封王的宦官。财与权,他童大都不缺,若论,他二十岁才入宫,少年时也不是没经历过。唯一让他遗憾地,就是不能在史书上堂堂正正的留下名号。

 阉人就是阉人!童太尉在与大宋士大夫们的交往中,就算那些文人再是恭敬,但他总能在他们的眼睛里看到这句话。不论他功劳再大,不论他官位再高,那些士大夫眼底的轻蔑却始终如故。童贯不是没有愤恨过,只不过少了几两,但在士大夫的眼里,却让他多年立下的功劳一概被抹杀。只是他却无可奈何,有资格编写史书的,就只有那些文人。千百年后,人们能知道蔡京、郑居中,却不会有人记得那个大败西夏,收服吐蕃的宦官。莫说千百年,就是现在,汴京城中也没几人记得当年他地师傅——李宪李太尉——在关西立下的功劳了。

 但如果童贯他能领兵收复燕云,受封为王,那就完全不同了!就算那些文人再愤恨,再不屑,也不得不把他的名字写入青史之中。名垂千古啊!作为一个无法留下后代的阉人,他还能奢求什么?所以朝中这两年来一直都有联金攻辽的声音,在那些声音之后,都有他童贯的影子。而天子赵佶,也被这些声音所鼓动,渐渐起了北伐念头。现在的西夏,在大宋不断进的军事打击下,国势衰,已经不能给大宋造成多少麻烦。摆在大宋君臣眼前的,就只剩暮穷途地契丹了。

 童贯眼见着多年夙愿就要达成,却没想到现在南方地趾却出了事。他很清楚,对于当年神宗皇帝没能攻下的趾国,赵佶不可能没有兴趣。神宗两个做了皇帝地儿子,都是把继承父志当作心中最大愿望。若非如此,那个元佑人碑也不会在全国各地立起来!若非如此,哲宗亲政后的年号也不会改为绍圣。何为绍圣,就是继承神宗陛下的遗志啊!若非如此,当今的皇帝自即位后,也不会多次下诏讨伐西夏,又命童贯他收复在哲宗朝丢失的青唐蕃部!

 当年神宗赵顼下令攻打趾,却损兵折将而归,名义上是趾人求和,但实际情况任谁都知道,三十万大军派出去,回来的只有一半。而死了这么多将士,却连升龙府没进去,更别提捉拿邕州大屠杀的元凶了。何况若是胜了,为何主帅郭逵会被贬为左卫将军,迁往西京安置?

 神宗朝十八年,历次战事,以五路伐夏损失最大,再下来便是对趾一役。不能收复幽燕、不能光复灵夏,对宋神宗来说,是无可奈何的遗憾。但不能惩罚趾,却反而被得和谈,却是不折不扣的打在赵顼脸上的一记耳光,励图治七八年,连小小的趾都对付不了,那还提什么项、契丹?

 所以当现在有了替先皇完成夙愿、拓土趾的机会,童贯当然很清楚,赵佶是决不会放过。而一旦大宋军力被转移到南方,胜败姑且不论,攻伐契丹的机会说不定就会一去不复返。况且,东海能攻下趾,当然也有攻打两广、福建,甚至江东、两浙的能力。若是大宋军力被东海牵制,童贯又能从什么地方找到足够的兵力、物力,来支持他收复燕云的行动?朝中的大臣们肯定也会用借用防备东海这个最好的理由来阻止他实现他毕生的心愿。

 决不能如此!童贯心中发狠。奏章在诸臣手中传了一边,又转回到赵佶的御桌上。

 赵佶轻轻拍着奏章上的封皮,慢慢说道:“这两份奏章诸位卿家都看过了。一份来自广西,一份来自泉州、都是说的一件事,趾国,其国主南平王李乾德遭俘,国都升龙府被焚。而在一月前,东海赵瑜在台湾以复仇的名义杀了南平王。对于此事,诸位卿家有何看法?”

 不出童贯的意料,蔡京果然当先出班,躬身道:“东海姑且可以不论。趾乃大宋藩国,其国中有,大宋必得助其安定国中,以全两家之义!”

 注1:政和二年,徽宗赵佶更改官制。改尚书左仆为太宰,右仆为少宰,同时分领门下、中书二省侍郎,是为左相、右相。但在二相之上,还有一个以三公领三省事——即有着太师、太保、太傅这三公官衔的重臣直接统管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公相。而徽宗一朝,居公相之位的就只有蔡京一人。  M.ShANzXs.coM
上章 大宋帝国征服史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