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崇祯二年 下章
第2章 还降服了朝鲜
 杨嗣昌看了一眼洪承畴奏道。崇祯帝心里是清楚的,如今大明也是粮饷匮乏的时刻,特别是北方地区和中原,而南方的钱粮又因为中原和北方的贼军而被砍断了粮道,运输困难成本也高。

 至从陕西等地又因为天灾爆发农民军起义以后,朝廷在这些地方的驻军疲于奔命,有些地方更是被攻破或者官兵也投靠农民起义军一同作了。

 朝廷只好从各处抽调了八万余兵力进行增援这些地方对付农民军,现在已经是一时无兵可派往长城各关隘防线了。

 原先这些兵力是准备派往蒙古方面长城各关隘防线的,结果爆发越来越急的农民军起义,似有野火燎原之势,崇祯帝不得已只好把这一部分八万兵力又抽调回陕西和中原方向。

 这样平白消耗了很多粮饷不说,还劳累的大明军来回奔波。“攘外必先安内,现在只能寄望袁督师分兵固守好蒙古的长城防线,等解决了陕西和中原的贼军,到那个时候才有兵力派往龙井关和大安口等地。”

 洪承畴奏道。年底就十八岁的崇祯帝看着堂下的臣子们议论著长城防线增援的事情,心里想着农民军起义是已经发生的事情。

 而后金的皇太极的进犯是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不是不想派兵增援龙井关和大安口等关隘,而是现在兵力捉襟见肘,就是抽调江南和四川兵也是一时半缓来不了的。

 况且还有农民军在中间阻隔了兵道粮道。现在的主要目标就是围歼农民军,所以现在镇农民军才是更急上加急的事情。

 崇祯帝愁容满面又带点欣慰的看着堂下的群臣们,这些大臣一个个都比自己年龄还大,他们的眼里都在为大明的未来焦急和出谋划策。这样君臣能够同心,那么大明的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度过去的。

 “朕已经命令江南各地加紧练兵和调兵,还有筹措粮饷。但是需要时间,现在大明就缺时间,还是那句话,攘外必先安内,辽东山海关外的防务只能让袁崇焕分兵死守一段时间,待陕西和中原的贼军被镇了,朕就立即抽调兵派往长城关隘龙井关、大安口等地。”崇祯帝镇定道。

 “皇上说得极是,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们道。“眼下,朕登基两年,知道国库亏空,朝廷的粮饷尚入不敷出,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养蓄锐不可,就是江南等地有兵也难凑必须的行军粮饷啊,所以只能先从贼军作的地方和其外围附近抽调兵力,先消灭了那些作害民的贼军,才好无后顾之忧的兵北上扫平后金的皇太极。”崇祯帝镇定道。

 “朕,为什么把原来增援长城各处重要关隘的兵力,调向陕西和中原贼军作的方向,是因为如果国内被贼军做大了,会比关外的皇太极的威胁更严重啊。”崇祯帝镇定道。

 “皇上说得极是,是大明之福呀。”群臣们道。“还有一点就是,袁崇焕已经数次大败皇太极,重伤了皇太极的锐气,而且辽东后金的老家也爆发了大饥荒,朕预计皇太极出兵从蒙古南下的可能相对也是小一些的,虽然还是有可能皇太极会冒险出兵。

 但是现在实在是无兵更无粮饷可调了啊,朕也希望上天能助我大明中兴啊。”崇祯帝镇定道。

 崇祯帝双眼有些润了,看着堂下的群臣们,他多么想能有人能与自己分担一些事情呀,皙白的双手扶在龙座的把手上,慢慢的磨弄着“皇上,袁督师一定可以击败后金皇太极的。”群臣道。

 “那些作的贼军,一定会被大明军消灭的,皇上。”群臣道。“皇上,臣提议先让袁督师从关外抽调一部分兵力回关内,然后死守山海关,这样就可以抽调一些兵力去蒙古方向的防线了。”洪承畴奏道。

 “皇上,彦演说得不错,从关外把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和宁远总兵祖大寿的兵调回一部分回关内,这样既可以快速援北也方便援西,调动的速度会快速很多。”

 杨嗣昌奏道。崇祯帝对于这些调兵遣将的细节,自然没有这些老臣精通,但是一听也知其含义,有些苍白的脸上,嘴角一勾终于出了些许笑意。“嗯,嗯,爱卿们说得是,容朕细想一下。”崇祯帝有点倦意道。

 王承恩察言观,知道皇上是要退朝了,于是这时站直了身子,上前两步行到丹陛前,然后用手轻轻甩了一下手中的佛尘,雪白的尘丝便如马尾般舞在空中,王承恩用尖尖的嗓音喊道。

 “退…朝…”臣子们听见“退朝”二字,一齐跪下拜服于地,行一跪三叩头礼,今的早朝已经谈到了中午了“微臣恭送,皇上。”臣子们齐声道。崇祯帝这个时候从龙座上站了起来。

 四名干清宫的黄衣宫女随即跟了上来,为崇祯帝略整理了一下龙袍,便簇拥着面带微笑的大明天子走向干清宫的左暖阁方向而去。

 待崇祯帝走进暖阁的门内,众王公大臣才敢抬起头站起身子,井然有序的按官职辈分如水般悄然生息的逐渐退出了干清宫。

 人都走空以后,在干清宫侍候的太监们,待干清宫通风了一会后,接着把干清宫的朱红色的大门和窗子都缓缓的关上了,于是门外就是外朝,门内就是后宫,大明已经这样延续了二百多年。

 ***关宁锦防线,山海关。所谓关宁锦防线,是山海关,宁远,锦州三个地方。是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朝东斜长的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在底部、宁远为中坚在中部、锦州为先锋在上部,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

 而山海关一过,通往京师就是一马平川,所以关宁锦防线是抵御后金八旗兵和守护京师的最重要防线。分为南北两段,南段是关宁防线,有一百公里长,从山海关至宁远。

 北段是宁锦防线,亦有一百公里长,从宁远开始路经连山、塔山、松山、最后到锦州,并且抵大凌河。至从袁崇焕经营关宁锦防线以后,奏请内监纪用等“移巡阅关外,与袁崇焕料理边事”

 镇守内监向崇祯帝奏报袁崇焕重建宁锦防线的事宜说:城势更高,堡垒更固,设备更严,军力更强“着着皆实,毫无粉饰”

 袁崇焕其人八面玲珑,在极力协和与内监关系的同时,还调整同督、将领、总兵的关系,于是袁崇焕在辽东深得民心。

 有一件特别的是,与大将“满桂”之间不和,但是后来袁崇焕以大局为重主动上奏朝廷,与“满贵”和好。

 为了向朝廷宣誓效忠,袁崇焕把自己的老母亲从南国接来宁远,山海关总兵赵率教也把自己的儿迁来居住。

 而宁远总兵祖大寿是当地人士,全家自然就在当地居住,关宁锦防线的所有官兵发起誓言:“土地破,则家与之俱亡!”袁崇焕经过与后金的一系列战事,总结说:“虏利野战,惟有凭坚城以用大炮一着。”

 把大炮架设在城上面,用来轰击后金的八旗兵,坚固的城池就成为了大炮的凭借。待到陕西和中原的农民军被消灭和镇下去以后,几十万的明军精锐就会被调动到关宁锦防线,到了那个时候,才是和后金的八旗兵决战的时刻。

 袁崇焕把军队编成为战兵和守兵,战兵是机动部队,一共分为步兵营、骑兵营、锋兵营、劲兵营、水兵营,内含有步兵、骑兵、车兵、水兵等兵种。

 守兵为守城守堡垒部队,按其所戍城堡的大小,分为屯守、马援、台烽等不同的兵种编制。另有镇军、驿骡、拨马,警卫、驿传和哨探。袁崇焕整编辽东军以后,明细章程,严厉法度,分屯束伍,齐肃训练。袁崇焕又上奏朝廷称“关外不苦无兵,只苦无盔甲、器械、马匹”

 袁崇焕奏请添置新制火炮,整修破损的器械,检查盔甲和守具的数量,经过袁崇焕事无巨细的经营,辽东军的武器装备,得到非常大的改善。

 辽东军这时是战有良将,守有兵,上下协调,彼此呼应,严格训练,整肃纪律,袁崇焕为了以后的战事做足了战前准备。

 除了这些以外,袁崇焕更从广东抽调了几千水师,从广西抽调了几千广西狼兵,这些都是袁崇焕之前更能够战胜后金八旗兵的法宝,连后金的原皇帝努尔哈赤也被重伤后来病死掉了。

 所以皇太极继位以后才死磕明朝,和疯狗一样的攻打明朝,杀人掠地,所到之处一片狼烟。袁崇焕更拉拢靠近关宁锦防线的漠南蒙古东部诸部,这些部落都被后金攻打,叶赫部已经被后金消灭掉了。

 察哈尔林丹汗与哈喇慎三十六家因此开始靠拢明朝,袁崇焕收得蒙古兵达十万余众,袁崇焕以上的举措,目的是“使西不与东合”就是不让西部的蒙古和东部的后金联合。

 这样一来,为关宁锦防线增强了很大的力量,而且从蒙古也得到了万余匹战马,这些战马刚好弥补了大明的战马不足,在没有两三倍的兵力情况下,不能和后金野战的劣势。

 而后金要进攻明朝,要做到两件事情以达到剪弱明军两翼的效果,其一是征抚蒙古,其二是降服朝鲜。

 于是皇太极在天启七年(1627年)的正月初八,短暂与大明和谈,皇太极命二大贝勒阿敏统领八旗兵五万余大军进攻朝鲜。

 而袁崇焕在这段时间刚好修复和加固城池。后金只到二月,八旗兵就已经渡过了天险鸭绿江,攻下了义州、占领了平壤。

 朝鲜国王李倧仓皇逃出王京,避居江华岛,最后只得屈服投降了后金,这样产生的结果是,皇太极巩固了王权,还降服了朝鲜,获得了朝鲜大量的粮饷和众多能歌善舞的朝鲜苗条美人。  M.ShaNzXs.COm
上章 崇祯二年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