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崇祯二年 下章
第7章 速度更快
 “我军可以留一部在喜锋口这里,在遵化和三屯营间埋伏,以逸待劳,如果明军不从这里来,就进攻三屯营或者遵化。”莽古尔泰道。

 “如今入京的路线只有一条,破了关隘以后,破遵化、破蓟门、到三河、到通州,然后就兵临北京城下了。”皇太极道。

 “遵化在北京东北方向,大概相距了三百里,是后金进军的必争之地,如果没有这个立足点,后金将寸步难移、后路堪忧。”代善道。

 “朕决定,在喜锋口这里,二十里之外的汉儿庄设下埋伏,以防万一。如果明军不从这里来,我们的伏军就不动,朕相信明军一定会从这里来的。

 明军一定会从山海关发兵西进来支援遵化等地,来拦截我们,而且从这里进兵也是山海关行军最快的路线。”皇太极道。“皇上,万岁,后金,万岁。”众将大喊。***山海关,十月二十九

 袁崇焕疲累不堪的从宁远巡查而归,因为知道了八旗兵有动作,所以袁崇焕时时关注关宁锦防线的守备做得怎么样。袁崇焕骑着战马,在一千护军的保卫下,途径中后所休息。

 立刻收到飞鸽传书,知道了八旗兵竟然避开关宁锦防线再长途跋涉,已经攻破大安口了,袁崇焕听到这个消息,脑内一片空白,震惊不已,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皇太极会冒极大的风险从蒙古攻关而入。

 袁崇焕马上展开了军事部署,先是命令目前在山海关的总兵赵率教,立刻领兵四千火速支援遵化。

 再命令祖大寿立刻领精锐随自己赶往山海关,又命前总兵朱梅和副总兵徐敷奏守山海关,防止后金的目的是东进过来乘机夺关。

 接着命令各将领兵防守京师要道,参将杨守永平,游击满库守迁安,都司刘振华守建昌,参将邹宗武守丰润,游击蔡裕守玉田。东北方向的蓟州、三河、密云、顺义是京师的屏障,如果遵化已经丢了。

 势必要在这里地方拦截住八旗兵。先是命保定总兵曹鸣雷等驻蓟州遏敌,袁崇焕自带大军入关,以祖大寿为先锋,赶往蓟州居中调度策应。

 再命令宣府总兵侯世禄守三河,保定总兵刘策守密云,以防止八旗兵攻破长城关隘古北口威胁京师的正北方。尽忠报国的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在得到督师袁崇焕的命令以后,义愤填膺。

 自己这部兵马是山海关的辽东军离遵化和三屯营最近的明军,于是立即带领自己手头的大部兵马,火速行军走抚宁、迁安这条路线赶往三屯营,保遵化。

 但是从喜锋口到三屯营只有五十里,喜锋口到遵化是一百里,遵化在以西,三屯营在以东的位置。

 而从山海关到三屯营长达二百六十里,袁崇焕要赵率教不分昼夜急行军,赶在八旗兵的前面进入遵化防守,好把八旗兵拦截在遵化。

 十一月初二,山海关总兵赵率教领兵已经赶到了遵化以东的三屯营,正想进城休息片刻埋锅造饭,再赶往遵化去。

 但是行到城下,三屯营总兵朱国彦却不让赵率教入城,理由是十一月初一开始,京师包括京畿地区实行戒严。

 于是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只好马不停蹄的领兵继续东进去支援遵化,十一月初四赵率教的部队终于赶到了遵化城外,整个部队早已累的不行了,饥饿寒冷迫的这支尽忠报国的明军,走向了人生最后也是最光荣的一战。

 ***遵化,城外。赵率教握着长柄偃月刀的右手,又用布层层捆紧,这样可以在砍杀的时候偃月刀不被震落。山海关总兵赵率教一部四千兵马,疾驰在通往遵化的路上,全军心如火燎,每个人都在燃烧自己的报国忠心。

 已是天气转寒的十一月天气,辽东军已经全部换上了棉甲。赵率教的左手控好马缰绳疾驰着,身穿着标志的深红色棉甲套服,脚穿着短革靴,手中的偃月刀散发出阵阵不寒而栗的寒光。

 全部兵马均为骑兵,分为三个部分,赵率教自领身穿红色棉甲的中军,共两千人。左翼是副将左辅率领的一千骑兵,身穿白色棉甲。右翼是左臣率领的一千骑兵,身穿灰色棉甲。

 山海关总兵赵率教为人廉洁勇猛,做人厚道、勤身奉公、不辞辛劳,被世人评为和满贵一起是当世良将。

 赵率教骑在奔腾不歇的战马黑儿身上,他的身姿如风似电,热泪在寒风中含在眼眶内,随着大风的不停吹刮,热泪一滴滴斜着从眼角飞落,最后进了风里。“全军…加速…”赵率教低吼道。

 “吼…吼…”明军士兵们在大风中以吼声回应着主帅,这时,前面一骑向赵率教奔来,原是明军的探子。赵率教知道前面有敌情了,立马高举长柄偃月刀,大喊:“停军!”

 明军顿时逐渐停顿了下来,扬起了滚滚烟尘,大风又无情的吹送,明军的人马一时处在烟尘之中。

 那个探子,骑马来到主帅的近处,立刻下马,小跑了几步来到赵率教的马前,用威武的姿势分两段动作,半跪下来,一手叉一手锤地,低下头。

 “报,后金贝勒阿济格等所部满洲左翼二旗,正在遵化城外准备攻城。”探子道。“他们有多少人马?”赵率教问道。

 “大概两万多人。”探子回报。赵率教听到后金攻遵化部队是自己的几倍,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反而起了赵率教无比的斗志,紧握长柄偃月刀的手臂开始因为热血翻涌而颤动起来。

 “遵化的守军好样的,像个男儿。全军准备突击,直冲后金军的薄弱部,今就是我们最光荣的一刻,督师在看着我们,皇上在盼着我们,杀呀…”赵率教低吼道。

 明军的兵马,立即排列好队形,赵率教身穿深红色棉甲,立在中军两千骑兵的最前面,在正中担当主力。

 左翼是副将左辅率领的一千骑兵,身穿白色棉甲。右翼是左臣率领的一千骑兵,身穿灰色棉甲,目的是护卫中军和两头包抄夹击敌军。

 明军的骑兵们,知道这一次是九死一生的生死之战,虽在寒风中,但是个个热血沸腾,如同有斗气护体一般。

 明军一片安静,等待着主帅赵率教一声令下。赵率教不下命令,全军就不动如山,命令一下,全军行动便如风如火,直到燎原。寒风中,赵率教头戴着铁盔,润的双眼出无匹的杀气和仇恨,他轻轻拉动着马缰绳,战马黑儿也预示到了什么似的,向天嘶叫三声:“咴咴咴…咴咴咴…咴咴咴…”

 由慢至快开始运开四蹄狂奔冲去。“明军…进攻…”赵率教大喊,顿时明军这部四千兵马,阵型开始蠢动起来。

 一会儿就已经达到全速,三支部队相距分开保持着一定距离,彼此呼应,奔驰在大明的天地间,一会儿后。

 后金在遵化城外的兵,发现了从天边而来的明军,模样逐渐变大渐近,直冲后金的薄弱左翼而来。

 阿济格立即命令后金军调转阵型,把矛头方向转为面向赵率教所部,又抽调各部兵力,用来增厚赵率教进攻方向的兵力。后金军开始慢慢的向赵率教指挥的明军有条不的前进,这本来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但是赵率教并没有察觉到什么。两军间有一片树林,此刻后金的伏兵早已等待多时了,后金军原来为何不真正进攻遵化,就是因为在围城打援,装作攻城。

 其实是等明军的援兵上当前来救城。树林中,后金已经伏兵二万多人,与城外的二万五千一共是五万人,正是阿济格等所部满洲左翼四旗。

 此时,行进中的赵率教军,已经被火炮和弓箭手瞄准了,赵率教不顾一切的高举着长柄偃月刀,行在前,挥军冲向兵力不断增厚的后金左翼。

 突然全军大部遭到炮击和弓箭击,炮声震天、箭声嗖嗖,顿时有许多兵马,人仰马翻、人喊马嘶,一下就伤亡了四百余骑。

 赵率教这才知道,中了后金的埋伏,似乎明白了什么。赵率教接着高举偃月刀,指挥明军不要停顿,继续朝前快速突击,方向和目标改为了后金在遵化城外变薄的右翼。

 由于骑兵速度快,一下就越过了伏兵的程范围,如果明军停下来,就会遭到不断的炮击和箭击,所以只能往前冲。后金树林中的伏军,立刻杀出树林,尾随着赵率教军围杀过来,喊声震天、地动山摇。

 赵率教回头一瞧,见从树林间追杀出来的后金兵力是如此的多,知道自己中了埋伏,今已是自己的最后一战了。

 这时两军的阵型开始改变,赵军的未受损的左翼一千骑兵,调转方向面对从树林追杀而来的两万五千后金兵。

 而后金在金遵化城外的阵型也快速变化,阿济格指挥的中军快速的增援向赵率教改变方向进攻的右翼,而后金加厚了兵力的左翼,长途跋涉迂回瞄准进攻赵军的部,目的是拦截断赵军。

 但是阿济格没有想到赵率教中了埋伏,不是逃跑而是继续进攻,心中对此人颇有震撼,今年阿济格才是二十四岁的孩子,是后金军中的后起猛将。

 而赵率教今年已经六十岁了,赵率教军反应太快,速度更快,已经率军冲入了后金的右翼,顿时两军砍杀起来、鲜血四溅、热血沸腾,而阿济格指挥的中军一万兵马正快速增援右翼,先前增厚的左翼一万兵马也慢慢靠近赵率教所部的部,而赵率教军的左翼一千骑还要面对从树林里围杀过来的二万五千八旗兵。

 这时,赵率教只能集中自己的中军和右翼共两千六百骑,赶在后金中路敢来支援之前,先击溃后金的右翼。  M.ShANzXs.COm
上章 崇祯二年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