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崇祯二年 下章
第13章 皇上没有钱
 前怕后金的十万大军的顷刻而至,后怕崇祯帝的降罪而后怕不已,这时,两人看见德胜门打开。

 只见是崇祯帝派来慰劳他们的官员,再仔细一看原来是崇祯帝身边的红人王承恩。满桂和侯世禄终于放下了两颗悬着的心,知道皇上还是关怀他们的。

 “属下,参见王公公。”满桂和侯世禄来到王承恩的身边,用两段动作威武的单膝下跪,一手叉一手捶地。“快快请起,奴婢何敢有如此大的面子,要二位总兵参见啊。”王承恩笑呵呵的道。

 “王公公说笑了,如今您可是皇上最信任的人,属下理当参见,不无不妥。”满贵道。“不知道,王公公来,可是皇上有什么旨意吗?”候世禄道。“嗯,嗯,二位听旨。”王承恩收敛笑容严肃道。

 满桂和侯世禄立即跪伏于地,恭敬接旨,大气也不敢出,生怕是不好的旨意。“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抗敌有功,保存实力,忠心护国,特此犒赏银一万两,命你二部就地驻守德胜门外,以抗关外逆贼。”王承恩娓娓道来。

 满桂和侯世禄跪伏于地,一听不是降罪而是犒赏,心里无比高兴,对皇上对大明感激涕零再次充满希望。“微臣接旨,皇上万岁,大明永存。”满桂和侯世禄齐声道。

 “两位总兵大人快快请起,加紧布防,好防备贼军啊。”王承恩恢复笑容道。“属下遵命,保卫皇上,保卫大明是明军神圣的职责。”满桂和侯世禄庄严齐声道。

 王承恩接着又和他们两人寒暄了一会,就告辞回北京城了,等回奏了崇祯帝以后,王承恩还要马不停蹄的率领太监营去各城门和城墙上巡防,和后金兵的决战眼看就要来了。***十一月十八

 孙承宗从通州派来的万余援军,十八也风尘仆仆的赶回了北京城,把这些为数不多又宝贵的兵力交给了朝廷,用来镇守北京东南西北各城门。

 加上锦衣卫,卫军,御林军,九门的官兵,一共是两万多人,后来又加上紫城里的五千多名太监,兵力上升到两三万。

 而这区区两三万人,要守护整个北京城,可见大明此时为了清剿农民军,已经被牵制住了大量的兵力,达数十万人。皇太极正是准确的预见了大明的军事空虚,于是决定从长城突击大明,直杀北京城。

 在这个短暂的时间段里,皇太极率领的十万余后金兵马在局部形成了兵力的绝对优势,兵峰所至之处,相遇的无不是几千或者万余的明军,于是摧枯拉朽般的一直顺利的就要杀到北京城下了。

 北京城的城门众多,两三万兵力,随便一分,就没了,而多数的兵力被分派到外围城门和城墙上去,内围的城门里,大多数的城门驻守的兵力不过二三百人。

 而紫城守备的兵力,更是不足千人。北京外围,北有: 德胜门、安定门。东有:崇仁门(东直门)、齐化门(朝阳门)、外城东便门、外城广渠门。

 南有:外城左安门、外城永定门、外城右安门。西有:外城广宁门、外城西便门、城门、和义门(西直门)。

 北京内围,南有,内外城结合部的:正门(前门)、崇文门。宣武门。皇城南有:承天门。东有:东安门。西有:西安门。北有:北安门。紫城南有:午门。北有:玄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

 崇祯帝在北京城各门,都布下重兵驻守,这些城门一层保护着下一层,内城保护着皇城,外城又保护着内城的南面,皇城又保护着紫城。

 最后紫城保护着大明的皇帝崇祯帝。皇城内更有北海、中海、南海水源可用,如果北京城被围城,亦可解决水源供给的问题。***十一月十九。紫城,干清宫。

 灰蒙蒙的天色,冰冷的凌晨,紫城又笼罩在雾气当中。大明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北京城绝望中又抱有期望。

 干清宫的外面天色是灰蒙蒙的,离清晨还早,但是干清宫的里面是昏暗暗的,并传出一声声微弱的哭诉声。

 是什么人在这个时段于干清宫中,发出断断续续又肝肠寸断的哭诉声,正是崇祯帝本人。崇祯帝穿着敞开的黄龙袍,双手平伸张开,龙袍不长的下摆垂于光洁的地板上,随着崇祯帝摇晃的步子在地板上拖动着。

 随着崇祯帝胡乱的忽左忽右的行走,拖在地面上的龙袍下摆时而平坦,时而叠起一角,时而又因忽然转身而如云卷云舒。

 崇祯帝的背影时隐时现于干清宫里飘的雾气之中,那龙袍背部上刺绣的龙腾四海图,随着崇祯帝摇晃的背影而动起来。就是在昏暗的光线中,那龙袍背部的升龙也借着微光而栩栩如生。

 “大明,大明呀,你怎么了呀?”崇祯帝断断续续哭诉道。崇祯帝走累了,于是一手扶着干清宫内的顶梁柱,另一只苍白的手抚摸上面的雕刻精美的升龙,从龙尾一直往上摸去,直到自己够不着了“你说呀,为何如此这般折磨朕,这个担子太重了。”崇祯帝肝肠寸断的道。

 崇祯帝又迈开摇晃的步子,没走两步,张开双臂慢慢的转过身来,只见崇祯帝他披着中分的长发,垂在脸两旁和背上。那一双白天光闪闪的星目。

 此刻是离的,像是游离在梦和现实之间,又像是陷在痛苦和绝望之中,不可自拔又难以取舍。“朕真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待着,远离一切,远离,但又不能啊。”崇祯帝哭无泪道。

 苍白的手轻轻弄开遮挡着视线的刘海,崇祯帝润的星目看向干清宫正中丹陛上的龙座,一边轻声泣着。

 一边用手扶着丹陛下台阶两旁的汉白玉栏杆,一步一步无力的走上去。“朕年不足二十,反贼欺朕年少,在关里关外,不停的欺着朕,为什么上苍不多给大明,几年休养的时间啊?”

 崇祯帝站在龙座前泣道。崇祯帝一手抚心,一手五指张开高举在空中,流泪的星目仰首环顾着昏暗中的干清宫,眼皮闭上,泪从间出。崇祯帝接着慢慢的转身,终于坐到了龙座上。疲劳的身心一经坐下,便像散架了一样,瘫坐在龙座上。

 “朕还年轻,朕还有时间,大明就有时间,中兴起来吧。”崇祯帝恢复斗志道。崇祯帝把瘫坐的身子,重新坐正来,静坐了一会儿后,星目中离散的目光逐渐变得坚定起来,恢复神智的崇祯帝平稳的站起尊贵的龙体,用稳健的步子一步步的走回干清宫左暖阁中。

 而在干清宫黑暗的角落四处,正有一群不分昼夜侍候崇祯帝的太监和宫女们,她们此时一声不响的跪伏在干清宫黑暗的角落之中,保护着她们的皇上,大明的天子,万民的主子,朱由检。宫外的天色,渐渐的在亮起来了,今是十一月十九,崇祯帝又要准备早朝了。

 ***四川,石柱。至从十月初,秦良玉在四川石柱收到了崇祯帝的宣召令,上面写着后金兵十万余已经绕道突破长城关隘,打进了关内。崇祯帝宣召全国各地的兵镇带兵上京勤王,而且要火速。

 秦良玉立即命令白杆兵营当天整装待发,好好睡一觉,第二天清晨立即出发上京勤王,八千白杆兵全部带去,一个不留在四川,一个不留在石柱,秦良玉要带着自己的兵白杆兵营再次报效大明,保卫皇上。

 四川巡抚和各地总兵,帮秦良玉筹齐了万余匹战马,不然属于步军的白杆兵是不能快速抵达遥远的京师的。

 在离开石柱和四川边界的时候,当地百姓和官员们,都聚在路边含泪挥手,送再次上京勤王的秦良玉宣慰使和八千白杆兵子弟。

 秦良玉坐在白色的战马上,梳着一条长长的马尾辫,身穿白色的棉甲,红色的包脚,脚穿灰色短革靴。双手抱拳对着乡亲们和各地官员们行礼,脸上是一副气冲云霄、忠报国的气质和神态。

 “大明永存,大明永存。”秦良玉对着人们重复说着这句话。得到战马的八千白杆兵子弟,在秦良玉宣慰使的率领下,行军速度很快,如同一个从四川石柱地界延伸出去的兵峰矛头,一直义无反顾的朝着京师的方向,快速推进着。

 秦良玉和八千白杆兵子弟心里只怀着一个想法,就是保卫皇上,保卫大明,这种理想已经深深的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田野间。秦良玉所部,路经一片田野间,秦良玉宣慰使就把白杆骑兵分为八队,每队一千兵力,只准走田间的泥道,不准践踏麦田一步。

 秦良玉骑着白色的战马立在田间地头的叉路口出,梳着的长长漆黑马尾辫随风飘扬。秦良玉指挥着白杆骑兵营继续前进,身下的白色战马也被万马奔腾的景象发得热血沸腾,想要也加入马队里,但是被骑在身上的秦良玉宣慰使拉紧马缰绳和用大腿夹紧马腹而镇定了下来。

 白杆兵营的八千子弟,全部身穿白色的棉甲,手提白杆,这些武器包括多数战马,都是秦良玉变卖自己家产筹出的银子购买的。

 秦良玉知道,朝廷没有钱,皇上也没有钱,每年关外和关内清剿那些反民和逆贼都要花去上千万两银子。

 每每想到这里,秦良玉的心就在滴血,年纪已经五十五岁的秦良玉宣慰使依然是一位忠报国热血沸腾的女人。

 当她娇吓着挥舞玉手中三米长的白杆的时候,当她用三米长的白杆挑飞敌兵的时候,当她骑着白色的战马身处敌军包围圈,回马一横扫敌众的时候,都是秦良玉最真最美丽之时。

 秦良玉看着身边快速移动的白杆骑兵一匹匹的驶过,心里想着要是能瞬间就抵达北京城该多好啊。那样就可以立刻击杀那些关外的反贼了,秦良玉的凤眸又快速润了,酥于是在白色棉甲下起伏不休。  M.shAnzXs.coM
上章 崇祯二年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