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合租情缘 下章
第112章 是血招没有
 “可是…我们上班还没几天,怎么能…”他的话被陈雨林打断了。他认真地说:“你们不要以为这是我给你们额外的好处,因为这些东西都属于劳保物资,本来就是公司应该给你们配备的。

 如果你们从事的是办公室的工作,我当然就不会给你们买皮鞋手套了,可是你们从事的是繁重的搬运、库管工作,一双舒适保暖的皮鞋和一付保暖、防滑的手套是你们必备的劳动工具呀,自然应该由公司给你们配备。

 所以你们就心安理得地穿着,以后凡是正常磨损到不能使用的程度就可以向办事处张经理申请,不过,可不许浪费哦。”

 “那是那是,我们下了班就下来,穿我们自己的鞋回家。”一个搬运工憨厚地说。陈雨林哑然失笑,心说这小伙还真是实在的可爱。陈雨林像老朋友一样亲热地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倒不用这么严格,每天换来换去的也怪麻烦的。再说了,找份好工作图个啥呀?不就图多挣俩钱。

 好在亲戚朋友面前扬眉吐气嘛。你们把鞋穿回去,老爸老妈看了一定高兴。”他憨厚地笑着说:“呵呵,我还从没穿过这么好的皮鞋呢,穿回家让我妈看看,她一定老高兴了。”

 陈雨林又和他们闲聊了几句,趁一个代理商来要货的时候跟他们打了个招呼开车离开了库房。

 刚开到小区门外,陈雨林突然停下车,轻松地吐了口气:“雨涵,我就像做了件好事似的,心里面很舒服的感觉。你呢?”

 汪雨涵回忆着刚才临走的时候他们眼中出来的感动和不舍,由衷地说:“这就叫将心比心,好心有好报。咱们对他们真心以待,相信他们也会以同样的真心对待我们,对待二龙酒业。”

 “说实话,我是很被动地接下这个任务的。你知道,我对从商一直没什么兴趣。”汪雨涵点点头。

 她很了解陈雨林的性格,深知他这样一个对经商并不感兴趣的人,为了家族的利益不得不扛起这副重担,心里会承受着多大的压力。

 但他别无选择…陈雨林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出神地说:“人们印象里的企业里老板和员工永远都是对立的关系,老板在永无休止地剥削和榨员工,员工则在消极怠工的同时琢磨着能不能把老板发下来的办公用品倒腾到家里去。

 这样的企业怎么能有竞争力?怎么能发展下去?可偏偏大部分企业的现状就是这样,就在刚才,我看到那个年轻的搬运工看着穿在脚上的新皮鞋时欣喜的眼神和激动的表情时,我突然想到,我一定要在二龙酒业建立一种新风气,老板真心对待每一个员工,尽可能给员工们优厚的待遇。

 让每一个员工不仅仅把这份工作当成一个混饭吃的手段,而是能以在二龙酒业工作为荣,像对待自己家一样全心全意地对待公司!”“对,对!”汪雨涵仿佛被陈雨林激动的话语感染了。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还是有良心的,只要我们给员工优厚的待遇,发自内心地把他们当做朋友来看待,相信他们会投桃报李的。”陈雨林点头道:“当然,好人永远是大多数的。

 但是,只打感情牌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制度,把一切事情都纳于制度的监控和管辖之下,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让二龙酒业永远保持高昂的斗志!

 对,制度,制度,二龙酒业的制度就从延吉办事处开始。”陈雨林向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发动汽车开向了办事处。

 参与这次谈话的两个人当时并没有想到,正是这次谈话确定下来的这两条基本政策,确保了二龙酒业在名牌林立的白酒市场里迅速壮大、扩张。

 他们更不可能想到,数年之后,在由二龙酒业发展而来的商海巨舰双龙集团的一楼大厅的墙壁上铭刻着题为“天条”的一段话:一、在这里,每一位员工都是你的朋友。

 你在这里得到的不仅仅是工资和奖金,还有一份浓浓的关爱。二、严格的制度是保障竞争力最有效的手段,任何人…包括董事长…违反制度都将得到公正公开的处罚!为了“天条”

 内的措辞,陈雨林还曾经和双龙集团的几位高层领导发生过一场争论,他强烈要求把“包括董事长”这五个字从“天条”内删掉,但被众人通过投票表决的手段毫不留情地否决了“天条”雕刻到墙上之后,很多员工对“包括董事长”这五个字嗤之以鼻。

 员工们纷纷议论,作为集团的最高领导,董事长怎么可能接受处罚呢。整个集团都是董事长家的,他就是把集团卖了都没问题。

 但在半个月之后的一次重要会议上,陈董事长因故迟到了两分钟,受到了当众罚站五分钟的处罚。

 而且罚站全程全集团直播,集团内刊也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一爆炸消息。此后,所有员工看到“天条”都会肃然起敬。

 “天条”也因此得以顺利贯彻,不过,后叱刹商海的陈董事长眼下可没心思畅想未来,他正看着窗外黑漆漆的夜。

 延吉,这个边陲小城的夜虽算不得很美,但却显得十分安祥、宁静,别有一番让人心神舒的感觉。陈雨林却知道,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就在陈雨林心不在焉地欣赏延吉夜的同时,距离他饭店不远处的某小区一楼的一个房间内同样充斥着忐忑不安的情绪,这里是新闻丛报延吉记者站。

 一个消瘦的二十八九岁的男人坐在电脑前皱着眉头说:“小娄,你多少分了?”“才三百二十多分,马哥你呢?”娄广把他的大脚丫子搭在桌子角上懒洋洋地说。

 “唉,我也才三百五十多分。咱俩又创了历史新低啊。看看人家通化记者站,一个个都五百多分。

 就连四平那俩家伙也四百好几十分了,松原、吉林就更不用提了,唉…”马飞心头一阵厌烦,关掉了报社内部网的记者考核分数查询页面。

 新闻丛报为了保证报社能拥有持久的竞争力,特意从南方较大的几个报业集团引进了一套记者考核制度,每个记者见报的稿件都会由考核委员会评级打分,稿件从低到高依次分6等,分别是f稿5分,e稿10分,d稿20分,c稿50分,b稿100分,a稿200分。

 全报社近百名记者每天见报稿件的分数都会累计核算,并且在内部网上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到自己和同事的分数。

 马飞和娄广为什么这么关心自己的分数,因为这个分数不仅仅是个荣誉,而是直接关系着他们的收入,要知道,虽然记者每个月能挣两三千元工资,甚至更多。

 但这里边绝大部分都是稿费和奖金,而基本工资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比如说,新闻丛报记者的基本工资只有300元,但平均稿费却有1500元。为什么叫“平均稿费”呢,因为这1500元是活的,是根据考核分数上下浮动的。

 新闻丛报目前有记者92名,那么每个月报社发下去的稿费就是92-1500=138000元。

 到了月底,再用这138000元除以全部记者考核分数之和,得到每考核分折合多少人民币。每个记者用自己的分数乘以这个比率,就能算出自己本月所得的稿费了。

 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全部稿费就像一大锅的总数是不变的,反正就这一锅,就看你们这群贪的饿狼如何去抢,谁厉害谁就多吃几口谁软弱谁就少吃几口,这样一来所有饿狼的积极就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谁还嫌多么?

 自己吃不了还可以带回家给老婆孩子吃嘛,但是也不能说这条套考核办法就十全十美了,因为这里边有一个致命的弊端,新闻稿件的线索是由各部门的领导分配的。

 换句话说,领导向着某个年轻貌美又会“来事”的女记者的话,好线索就多给她,她搞不定就再派个有经验的记者帮她,不管她出多大力,分数是要分一半的,这样一来,她的分数自然二踢脚似的往上蹿。如果领导看不上某个记者的话。

 那就让他与好线索彻底绝缘,尽派他去采访“两车相撞,无人伤亡”这种见报可能低于5%的小事。

 那他的分数不用想也知道了,在记者站比在总部好一些,因为当地的新闻热线是直接打到记者站的,不会出现被线索分配不公的情况,但如果领导想整你也一样有办法,他只要把稿一

 就说没版,就说你的稿不重要,你也是血招没有,虽然遇到重大新闻他不敢这么干,但一个月能有几回重大新闻啊?是飞机每逢一三五往下掉,还是劫匪每逢二四六去打劫银行?

 马飞和娄广就陷入了被市州新闻部主任孙与不断整治的苦闷境地。延吉这地方人杰地灵安静祥和,很少出现恶治安案件,其它方面能称得上是“新闻”的事也不太多。

 本来好新闻就少,再加上孙与的刻意打,马飞和娄广的境遇是苦不堪言呐,在吉林省第一大都市报当一回记者,一个月才挣一千二三百块,说出去都丢人。

 更可气的是孙与了稿之后往往还给他们个批复:“此新闻采写不细,没挖掘出独特的、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闻点,建议记者补充采访。”

 补充采访之后再提上去,孙与就再批复一句:“补充采访并没有挖掘出独特的、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闻点,而且此新闻已经失去时效,应放弃。”  m.sHAnZxS.coM
上章 合租情缘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