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秋风扫落叶(中)
是,对美国人来说,来五百辆坦克跟来八百辆坦克都正都不是凭他们现在的火力配备所能抵挡的。为了对付十二军的两百辆坦克和两百辆装甲车,美国人动用了一千三百门榴弹炮,付出了上万人伤亡和好几百门火炮损失的惨重代价,才算把那些大家伙全部歼灭。可是,现在来的是五百多辆坦克和六百多辆装甲车,而最能对付它们的榴弹炮却只剩下区区几十门,天上还有中国的飞机随时威胁着自己,士兵的士气也一落千丈,在这种情况下还想着扭转战局,无异于痴人说梦。艾威尔不是痴人,能够混到四星级陆军上将,凭的是他的实力而非幸运,虽然连遭打击,他的脑子却还算清醒,在事不可为的情况下,艾威尔无奈下令撤退,他想把部队撤到阿克拉维克以东的地方,重新构筑一条防线,凭着手中还剩下的四十多万兵力,他还有一战的能力,特别是,今天他看到了美国人自己的空军,这使他的心里重新泛起了与中国人抗衡的希望。当然,现在的艾威尔已经不奢望着在冬季真正来临之前拿下阿拉斯加了,找到一个地方安身,多少给中国人施加一点儿压力,挡住中国人南下的道路,等着来年开
的再次决战,这已经是艾威尔所能期望得到的最佳结果了。
战场并不是沙盘演习,想撤退就能轻松撤退,四十多万大军的撤退,可不是一件容易地事情。部队分散在宽达十几公里的大片区域内,有好几万人还在中心阵地的两翼,根本就无法及时撤下来,特别是后面还跟着几百辆坦克、几百辆装甲车以及两三千辆摩托车的情况下,可能
就可小了。艾威尔应该感到幸运,卓志军手中最强悍的部队刚刚被调到后面去休整,而且守军打了八九天,一个个累得半死的。原来凭着对胜利的渴望。多少还能支撑一点儿。可是援兵一到,高度绷着的神经猛地放松,整个身体一下子就被疲劳感所控制,就算想追击也是心余力绌了,要不然,艾威尔地日子将更加难过。
就算是这样,整个联军部队地撤退仍然是毫无章法。不是他们不想着有序撤退,那么庞大的一支机械化部队就在自己的队伍中间横冲直撞的,那里能够舒舒服服地撤退?撤退令下达后,开始还好一些,各支部队之间多少还能互相掩护一下,榴弹炮阵地虽然被坦克辗得不成样子,可是美国人手中还有不少的野战炮,就利用这些玩意儿。他们多少还打坏了一些坦克的履带。减缓了中国人进攻的势头。临时组成地一条条阻击线挡不住坦克,却能挡住摩托车部队,没有这些摩托车部队的支持。坦克和装甲车也不敢过于深入。防空阵地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不但挡住了日本人的冲锋,而且还迫使再次来袭的中国飞机不敢过于俯冲轰炸,在如此的混乱局面中,几乎是美国部队的唯一亮点。
只是,五点半以后,形势再次发生突变。从布鲁克斯岭山口处,猛然间涌出了大量的军车,每辆军车上面都站满了中国部队,车头地两
机
不断地扫
着撤退地美国人,从车上跳下来的士兵们也端着冲锋
,吼叫着杀向了美国人。随着越来越多军车的到来,美国人原本还算有序地撤退渐渐地变成了溃退。这些一向以珍惜生命为美德的美国大兵,一边大骂上帝不给自己多长出七八只脚来,一边把身上的累赘全部扔掉,撒开脚丫子尽可能快地跑。他们只有一个心思,跑得越快越好,最起码得比自己的战友跑得快,让后面的人去
接中国人的子弹,来换取自己宝贵的生命。实在逃不过了,他们干脆抱着脑袋,往地上一蹲。这些美国人可
了,他们知道,追自己的部队手里拿着冲锋
,那肯定是中国人,而向中国人投降,是不会有生命危险的。你瞧,早上仗打到那个程度,人家中国人就敢把三万多俘虏一个不剩地全放回来,这事无论搁那个国家的部队头上,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可见中国人是多么的仁慈,多么地讲人道主义,远比天天把人道主义挂在嘴上的西方国家要好得多了。
艾威尔远在阿克拉维克镇,身边又有专车,逃跑起来当然要比其它士兵要快得多了,才不过三十分钟时间,他就跑到了储备弹葯的地方,那里,还有美国一个师的兵力,而且没受过任何损失,多少可以给他提供一点儿保障。坐在专车上的艾威尔上将,心里沮丧到了极点,眼看着就要煮
的鸭子,不但拍着翅膀大摇大摆地飞了起来,这还不算,竟然倒过来狠狠地啄了自己一口,这一口啄得太重了,重得艾威尔上将到现在还没有回味过来。中国人的机械化部队赶到战场,这还有话可说,人家毕竟是四个轮子走路,速度还算
快的。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步兵竟然也坐着军车赶了过来,而且数量不少。被参谋
进专车之前,艾威尔一直在数着军车的数量,我的妈啊,起码有三四千辆,还没有见尾呢,这说明,参与这一次突袭的中国步兵有六万人以上,估计可能会达到两个军。他吃惊的并不是陈剑手下还有两个中国的正规军,而是中国人竟然有能力把数量如此之多的军车运到阿拉斯加,这对美国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要知道,美国的大型军车才刚刚服役,总共也就三百多辆,全部调归自己,而他一个方面军所拥有的军车数量就是几千辆,再配合上装甲部队,以及担任突击任务的日本摩托车部队,这才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部队。跟中国人的比起来,美国的被称为机械化部队的玩意儿,简直就成了人家幼儿园小孩子的玩具了。
M.ShaNz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