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考场上
有一个考生作文爱用“了”字,他在作文中写道:“天亮了,起
了,吃饭了,上学了,下课了,回家了,睡觉了…”老师阅后
然大怒,提笔批道:“该用了时不用了,不该用了尽是了,了字用了太多了,希望以后少用了。”有人看了老师的批语后,说:“师用了,生用了,用了毛病怎改了?别改了,别改了,反正了字用不了!”
欧
修某次主考,发现有位考生的名字竟与他相同,就有些不悦,在批语后附加一联语曰:“司马相如蔺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不想这位考生接卷后竟立即对曰:“长孙无忌魏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欧
修看后拍手称绝,补录了这位考生。
李鸿章有一远房亲戚参加乡试,一字也答不出,最后在试卷后面写道:“我是中堂大人的亲
(戚)。”主考官看后,写了这样的批语:“所以我不敢娶(取)!”
明代大书法家徐渭第一次参加乡试,在试卷上只写了四句诗,考官批语:“太短”第二次乡试,徐渭
取“教训”不但写满了整个试卷,还写到了桌子上和椅子上。
有个考生在试卷上模仿南唐李煜的《
淘沙·帘外雨潺潺》,写了一首“词”:“卷纸对笔尖,七窍生烟。躁热难解心头寒。摸耳搔头皆不济,如坐针毡,独自干瞪眼,无限辛酸!出题容易答题难。铃声一响
卷出,分数若干?”阅卷老师看后,写的批语是:“虽无实学,却有歪才;
股免打,下次再来。”
某考官见一试卷,未写一字,批曰:“皓月当空,一尘不染,何吝赐教乃尔?”
有一考生试考时,鬼画符般地
写一气。批卷时,第一位考官怎么也看不懂是何意,觉得很奇怪,无奈只好在卷首批了个“奇”字;第二位考官看了,也不懂是何意,但看到第一位考官的批语,怕别人笑话自己无才,只好在卷上批了个“妙”字;
到主考官审定,他也看不懂这篇文章是何意,但看了前两位考官的批语,同样心理,就在卷上写个“绝”字。
清代有一学使(考官)以“临财毋苟得”句为题试考生。一考生错把“毋”字写成“母”字,“苟”字写成“狗”字,学使啼笑皆非。他没好气地对考生说:“我出一联,你如果对佳,就免罚,否则重责不饶!”遂出句道:“《礼记》一经无狗母”那考生对道:“《
秋》三传有公羊”学使叫绝。
M.ShaNz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