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血沃轩辕 下章
二百五十二 进军山海关
 自成之所以敢大胆出兵,并不是一味鲁莽行事,而是的消息,他内心深处最畏惧的对手,大明的忠勇武英王朱由斌已经死了,江南军内部大,这使得自己将减少了一个最大的敌人!

 但李自成最大的隐患,却是他自入京师后的所作所为,已经弄得人心尽失,官员军民哀声载道,京城里流言四起,人心不稳,就连李自成重要的谋事宋献策都私下里对亲信说道:

 “我主本是马上天子,但却杀戮太重,容易招来天怒人怨,此番又贸然出征,在我看来我们大顺的日子恐怕已经到头了…”

 这话不知是谁传来出去,听到连军师都这么说,贼军人心一下慌乱起来。

 四月十三这天,天刚亮,李自成正式出师,共计马步兵六万,加上派往山海关的唐通、白广恩余部近三万人,大顺军此次出征已近十万之数。

 这已经是李自成全部的主力了,虽然大顺军进北京的兵力有五十万众,但真正能打仗的,这次全部都被李自成调往山海关随其出征。

 李自成先出东长安门,他亲率兵七千,擎刀牵马,列队于长安街。在大将刘宗敏、李过等一批将领的簇拥下,李自成出正门,留守京师的牛金星、宋企郊等官员送至金水桥。百姓闻讯,多跑到东西长安街上观看…

 在李自成和他地重要将领后面。还有几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们是大顺军控制北京后,在京城里找到的崇祯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火良、永王,定王,以及三桂的父亲吴襄随后而行。

 李自成把他们挟往山海关,目的还是指望利用这几个重要地人质。对吴三桂作最后一次的争取。以上要让吴三桂亲眼看到亲生父亲还牢牢地掌握在他的手中,如念父子之情,当时投降还不算晚。

 同时,他也暗示,如仍途不返,他会随时将吴襄处决。李自成携带明太子及二王,也是出于同样的用意。

 吴三桂通过使臣和散发檄文,已向李自成提出索要他们的强硬要求。吴三桂意在把太子控制在自己手里。以为“中兴”之计,一旦把太子朱慈火良拥上皇帝宝座,他自然就成了拥戴的第一元勋。

 李自成是要吴三桂确信,太子及二王还健在,如愿效忠故主,那就必须乖乖归顺。

 大顺军率大军经通州,至密云,过永平,浩浩,朝山海关进发。一场关系命运的决战正在益临近…

 …

 当吴三桂遣使郭云龙、杨珅驰离山海关前往沈请兵时。清朝刚出动大军,已离盛京,踏上了进关夺权的征途。

 还在三月中旬,清朝获知明放弃宁远进关地消息,就已判断出明朝面临严重危机,时刻密切地注视着局势的发展。并下令修整军器,储备粮饷、马匹,在安抚住吴三桂的同时,预定四月初旬大举进讨明朝。

 其实满清最早争取的并不是吴三桂而是李自成。

 当时主持朝政的摄政王多尔衮,区,寻找闯军,企图实行联合伐明。从中分享胜利果实。满清统治者急于推翻明王朝,但又力不从心,自己才出此计策。但李自成根本不予理会,遂使此项谋划落空。

 而李自成率百万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捷足先登,已于三月十九进入京师,形势发展之快,大出清朝的意料之外!多尔衮闻讯,迅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当时,刚到盖州汤泉养病的重要谋臣汉官范文程被召回,参与决策。

 范文程老谋深算,有成竹,侃侃而言,明确指出了闯贼虽然攻陷北京,但其内部将会出现的重大问题,并指出了李自成的三败。

 其后,范文程建议趁明朝刚被推翻,局势混乱之机,挥师进关夺权,建立全国统治。他提出的这一战略目标,无疑大大鼓舞了以多尔衮地雄心。而他阐述农民军“三败”的论点,又加强了他们夺取整个中原的信心!

 无论对吴三桂,李自成,还是满清具有命运攸关的一次进军即将开始。多尔果断作出决定,下达紧急动员令,征调兵马迅速集结。

 这年四月七,清军举行仪式,向太祖、太宗神灵祭告出师;八,七岁的顺治皇帝驾临笃恭殿,大会诸王诸将,向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颁赐“奉命大将军”敕印,以自己年幼,授权多尔衮“代统大军,往定中原”战守方略,一切赏罚,俱都便宜从事。

 多尔衮受敕印,行三跪九叩头礼。顺治帝又赐给黄伞等御用之物,以重事权。其他随征将领也都按军级赐给衣服、鞍马等物。

 九,多尔衮率多罗豫郡王多铎、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续顺公沈志祥及范文程、洪承畴等一大批满汉蒙古将领,还有留质于沈的朝鲜世子等人,奏乐行礼,再行向天叩拜。

 拜礼毕,顿时炮声大作,多尔衮统率满洲、蒙古兵及汉军与恭顺等三王、续顺公兵启行。此次出征中原,满清志在必得,共出动大军十万余人!

 及至四月十三,大军已渡过辽河,前进至辽河西一百二十里地地方宿营。

 多尔衮身任统帅,全军乃至清朝兴亡命运系于一身,他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在肩上。说实话,他对此次事关重大的进兵似乎还感到没有把握。这也难怪,因为清兵多年来一直同明兵作战,已知它的作战特点,但从未与李自成过锋。能否取胜,他确实有几分担心。

 无法入睡地多尔衮,特意请来了洪承畴,征询他的见解。

 洪承畴原是大明蓟辽总督,在松山决战中战败被俘,降了清朝。他出任蓟辽总督前。已任陕甘三边总督,统率

 剿农民军达十余年,积有丰富的经验。而多尔衮正畴了解农民军,才召他来谈谈想法。

 —

 洪承畴根本不假思索,说道:

 “我大清兵丁之强,早就已是天下无敌。只要将帅同心,军纪严整,进退得当。闯贼的军马根本就不堪一击。贼军得京师后,只顾贪图享乐,先前地那些斗志飞到了九霄云外,一经听到我大清强军将至,必定携财焚宫殿而遁,我军应限定时,以兵为前驱,速行追剿,即使贼军据京师不撤,也可以给我们造成攻破和消灭它的最好机会…

 但是。不管贼军堕落到了什么样地地步,李自成亲自指挥的竟战斗力很强,不可与明军等同看待,轻视不得。为慎重起见,保证万无一失,我建议用马步更迭之法。以防止误中了贼军地埋伏…”

 “况且,我们还有最有利的一面,那就是朱斌死了。”洪承畴着重说到了这点:“我和江南军一起剿过贼军,其战斗力之强,不在我大清之下,但老天要使大清夺取天下,遂使朱斌早亡,江南军更是内讧。此次夺取中原,我八旗铁骑必能所向披靡!”

 关于进京路线,洪承畴认为须从蓟州、密云接近京师的地方突破。这一方略,当然没有把吴三桂开关请兵考虑在内。他没有料到吴三桂会有如此惊人的举动。

 洪承畴一席谈,确实进一步坚定了多尔衮的信念,大军按着奔蓟州、密云的方向前进。

 十五地早晨,满清大军进至翁后,才只行军五里,突然停止前进,众将士都觉奇怪,只听范文程神秘地告诉他们,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遣副总兵一人,游击一人来,说山西贼犯围皇城,三月攻陷,皇帝与后妃俱赴国难。

 国事至此,已无可为,贼锋东指,列郡瓦解,惟有山海关独存,力而弱兵单,势难抵挡,吴三桂业哀求多尔衮,若及时促兵来救,当开山海关门以清军,清军一入关门,则北京指可定…

 原来,来的两个人正是郭云龙、杨珅。他们兼程疾驰,终于在翁后遇到了清军,面见多尔衮,递上吴三桂的信。多尔衮展读后,一下子了解了目前形势变化的真相,大感意外!

 他对先帝皇太极曾一再招降而不顾的吴三桂如今自找上门来,又是一阵惊喜。自己在宁远的所作所为,甚至不惜让两名亲信断手以博吴三桂好感等等的举动,到现在终于有了回报…

 但稍稍可惜的是,吴三桂的信仍无降意,但这年仅三十余岁的摄政王多尔衮确实精明过人,他思前想后,没有轻信三桂千恳万恳地话语,却是更多地想到了此中有诈,却又不便说明。

 他很友好地安顿好郭、杨二位使者休息,便急忙召来阿济格、多铎等人商量。

 结果,他们都无法确认吴三桂的真实意图。明清长期处于战状态,双方积怨甚深,很难取得相互信任。吴三桂一直同清军作战,拒降坚守,这封求援的信来得太突然,他们思想上毫无准备,仅凭一纸书信,怎能叫他轻信!

 最后,议定取慎重戒备态度,先搞清虚实再说。于是,多尔衮把杨珅留作人质,派其弟拜然与郭云龙一起回山海关探视真情。

 尽管多尔衮对三桂疑虑重重,他凭其敏锐的目光,仍然看到了某种希望,这就是他信中所说,未必都是假话。况且又有人质在手,谅吴三桂也不致大胆轻举妄动。

 多尔衮入关心切,决定冒险一试,不按吴三桂所约走中协、西协,而是改变行军路线,转向山海关。为加强清军的攻击力量,以防不测,又遣学士詹霸、来衮前往锦州,调汉军携来攻城用的红衣大炮发往山海关。

 次清军进至西拉塔拉,多尔衮给吴三桂复了一封信,派人飞马送去,这封形向吴三桂昭示了清军出兵之本意,打出了“期必灭贼,出民水火”地旗号,从而与吴三桂提出的为君父报仇,与贼不共戴天的呼吁取得了完全一致。

 但这封信的主旨,还在最后几句话,即劝吴三桂来归,以裂土封王的最高奖赏其动心。

 劝吴三桂投顺,是多尔衮执行皇太极在世的一项既定政策。他感到在吴三桂眼前遇到危难,无所凭依的情况下,进行劝,可以说是抓住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吴三桂投顺地可能便大大增加…

 从十七开始,清军行速稍加快,每天行八十里,十九中午进至锦州,在城中歇息半天,第二天早才开拔。多尔衮不急于进兵,目的还是等待他的弟拜然随郭云龙探听消息后,尔后再做决定。

 二十这天中午,清军已至连山驿城,忽见原使者郭云龙与新来的孙文焕两人飞马而至,叩见多尔衮,十万火急地说道:

 “贼军已经迫近,早晚就到山海关下,请摄政王尽快抵达!”

 终于,多尔衮不再一律,当即下令急行军,轻骑疾驰。入夜,大风刮得很猛,尘土蔽天,夜如漆,睁不开眼,咫尺不辨。

 急行军到半夜时,经宁远城不顾飞驰而过。拂晓,至沙河所城外,此处距山海关仅一百里左右。多尔传令住兵小歇。天刚亮,又急行军四十里,稍作短暂休息,然后,继续疾驰,连续越中前所、前屯卫、中后所。

 至傍晚,夜幕低垂时,已抵山海关外十五里地地方,多尔衮下令停止前进。至此,清军疾行了一昼夜,奔驰了整整两百里。

 似乎,所有的人都忘记了一支力量的存在,那就是曾经强大无比,但现在却已经“四分五裂”的江南军,而这个时候的江南军,却将发出石破天惊的怒吼!  M.ShANzXs.coM
上章 血沃轩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