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阿巴泰的逃窜和周延儒的畏
皇帝见周延儒事事报备,从不自作主张,心中也是欣慰。也因此,当周首辅报告说已经斩十余高贼的首级之后,他心中虽然恼怒,却隐忍不发。崇祯看来,
寇总归是
寇,战斗力自然无法同金兵相比。
金人被斩首十余级还可以忍受,但奏章上说
同高原大战,却这点战绩,这不是忽悠吗?
或许,周大人根本就没出击,十万大军
连营盘都没出过。
但皇帝觉得,周延儒老成持重,通州实在太重要了,只要他能呆在那里将京城门户给我守住也算是一件大大的功劳。
也如此,皇帝也不同他计较了,并让兵部将周首辅报上的有功劳将士记录在案,以备朝廷财政情况好转时再行赏赐。
不过,周延儒弹吴三桂的奏章让崇祯彻底怒了。
京营不堪使用已是朝廷诸公的共识,要想彻底击败高原大军,唯一的指望就只有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对小吴将军皇帝笼络还来不及,哪里还肯得罪。
可就在这个时候,吴三桂的大军突然调头回山海关去了。这下崇祯皇帝知道不好,他以为是周延儒这份弹劾奏章惹的祸事,立即派出两拨使者。一路奔山海关,封吴三桂为平西伯,进京勤王。虽然历史已经因高原的出现而变得面目全非,但吴三桂还是随着历史的惯性被封为平西伯。
其中还出了点意外,封赏吴三桂没任何问题,但调吴三桂入京勤王一事情却让内阁众人大打了一番口水仗。吴三桂全军入卫,若宁远丢了,责任谁负?内阁如常封驳了皇帝的圣旨。先后凡两次,搞得皇帝很没面子。最后,皇帝终于崩溃地说,宁远若丢了,责任联自己承担。若京城丢了,责来谁负?
众臣只得从命。
另一路使者去了通州大营,使者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随行的还有侯方域。曹公公说。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周大人这次弹劾吴将军所为哪般?还是解释解释吧。
周延儒心中苦涩,只说他也是心中着急,希望吴将军早点过来帮忙。
后来。他也是听侯公子说了其中原委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二人以前关系就好,侯公子好象也很得曹公公信任的样子。
侯方领域私下悄悄对周延儒说:“阁老糊涂了。若宁远丢了,这个黑锅谁背?”
周延儒叹息道:“我也是受了唐通地怂恿。你也知道他们以前在锦州时就有些过节。”
侯公子:“阁老现在应该立即改口,吴三桂不能来京城。”
“多谢朝宗了。”看到侯方领域春风得意的模样,周大人心中感叹,这个侯朝宗还真是无处不在呀!
因为涉及到宁远四城,周大人也知道其中的厉害,立即改口说吴将军必须回宁远去,京城这边有十万京营就够了。
可曹化淳很不以为然地一翻白眼:“真的吗。我听说高贼很剽悍的。你真能对付他?”
“那是自然。”周延儒硬着头皮回答。
“那好,明
找几个人带我去前线看看。”
“这…”第二
。周延儒点了两百精锐骑兵,由唐通带队,引好奇的内相曹公公去陈留军的前线一探究竟。
路上,唐通遇到了五个陈留军探马。这五人也是疯子,见到两百明军居然不怕,一边
击一边劈杀,居然将这队明军赶鸭子一样驱赶着跑了十多里路。
到最后,唐通和曹公公身边只剩十几个护卫,其他人都被打散了。
因为这场战役实在太小,加上唐通和曹化淳也是便装,那五个陈留骑兵也没觉得有什么异样,辟杀一通之后累了,大笑着回了大营,也没通知高原。
但这事对曹公公和唐通心理上的打击却是非常严重地。
受此惊吓,曹公公也再没有实地考察的兴趣,回营之后就发起烧了。他本就是个六十多岁地老人,服侍过三个皇帝,这一病就倒下了,满口都在说胡话:“高贼,高贼来了…”
一行人只得惊慌地回北京去了。
等曹化淳的病好上一些,侯公子悄悄地跑到曹公公面前说:“公公,我听人说高贼有三十多万人马,皆剽悍骁勇,比那辫子军还厉害些!”
“哎哟,那却如何是好,咱家心中好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曹化淳自回京城不表。
那周延儒送走曹公公之后,心中也是不安。他本是个政治老手,知道这回皇帝召吴三桂勤王已经顾不得其他,难得地主动地揽过了丢宁远四城的责任。若自己还不识趣,只怕自己地政治生命就算是走到尽头了。
他又上了一份奏章,奏章上义正词严地说:“宁远关系重大,臣未闻有弃辽西而独存山海关的道理。辽西在,山海关在,山海关在,京城在…”反正,吴三桂不能来北京。周大人算是将自己摘清了,前一段时间他还力主让吴三桂带兵勤王,现在又是另外一套说词,让人感慨,周大人翻脸何其之快也!
曹化淳是送走了,皇帝那边自己也表明了态度,但唐通那边却不得不有所
代。毕竟弹劾吴三桂是他的主意,自己又想要笼络这个京营主将,就不得不解释一番。于是,周延儒将唐通请到自己中军大帐将事情地来龙去脉一一说得分明,二人很快达成了共识。
可就在这个罕见的大雾天上午,在通州大营西面地宽约十里的背面,后金大军全面出击,又是放火,又是砍杀。
看到那些杀神脑袋上的辫子,明军亡魂出窍,再无战心。一时间,京营全面崩溃,十数万人哭着喊着炸了营,滚滚向东…
M.ShANz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