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三国策 下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 清议浊流
 桅子花,白花瓣。

 初夏的六月,清早的晨轻附在洁白的花朵上,用手沾上去,一阵微凉触动心际,一套模仿猿猴跳跃的动作使完,高宠长长的了一口气,略微平复了一下有些心膛。

 “猿以腾挪跳跃而名,宠帅若依图索骥,当可活动筋骨,强健体魄!”华佗叮嘱的话犹在耳边回响,要想恢复以前的身体壮态,只能慢慢来,急不得。

 在虎、熊、猿、鹿、鸟五禽之中,猿的敏捷和灵巧一直是高宠最心仪的,因为在天下众生中与人最相近的就是猿了。

 一阵轻碎的脚步响传来,高宠向声响之处瞧去,却见专门负责谏议的顾雍急步而来。

 “元叹今怎么有空来了?”高宠笑问道。

 顾雍一脸严肃,躬身道:“这是由郑玄、管宁等十七名当今名士牵头,二百名士子具名投递的要求罢免劝学从事崔琰的谏议信,请宠帅过目。”说罢,顾雍从袖中取出厚厚的一札书信,交给高宠。

 高宠一边接过,一边异道:“要求罢免季珪,又为何故?我前些尚听子敬言季珪创立科举‮试考‬、举办州学、郡学、县学劳苦功高,勤勉清廉,甚得学子爱戴。”

 顾雍叹道:“正因如此,季珪才有此祸!”

 高宠不解道:“元叹何出此言?”

 “宠帅看到的这一部分,是我案头堆积的众多声讨书中的一部分,这一个月来每到谏议厅投递的士子络绎不绝,往常最是冷清的地方现在可比街市还热闹。”顾雍板着脸说道,平素一本正经的难得说一句玩笑话来,因此脸上也是板板的,让高宠想笑又不好意思笑。

 高宠拆开信札一一看去,却见署名的人物几乎个个鼎鼎大名,郑玄、管宁自不必说,刘巴、许靖、许邵、程秉等都是名闻江东荆南的人物,再看信中内容无一不是弹劾崔琰的提议,信中列出的罢免缘由竟有二十多条,什么独断专行、任人唯亲、贪污受贿、贪恋女等等,几可包罗万象,但凡官员有可能犯的律条,照这信中的内容看,崔琰是条条触犯,其罪处死十次也不为多。

 “嗯,这十七个名士中竟有郑玄、管宁在内,元叹,信上的这些事情可都查证了吗?”高宠一边翻看着谏议书信,一边惊异道。

 “禀宠帅,我已命监察官吏秘密查访了一个多月,并没有发现季珪有什么违法的行为。”顾雍答道。

 “那你还呈上这些做什么,纯粹诬告之事不用理它,不过按郑玄、管宁的品行,又怎么可能做出诬陷他人的事情来,更何况崔琰还曾是郑、管二人的弟子呢?”高宠不解道。

 顾雍道:“这一次罢免的声其实并不在崔琰有没有犯过律条,而在具名人物的身份和他们对崔琰人品的质疑,郑玄、管宁自然不会亲口说崔琰的不是,但他们的言论却对崔琰明显的不利,有道是一言之评出将入相,一言之误罢官丢职,甚至于失掉性命,昔日家师之祸犹在眼前,宠帅若不设法制止,恐这一波逆会越闹越大,最终危及江东的安定。”

 顾雍的恩师是名士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其人博学多才,通晓经史、天文、音律,犹擅长辞赋,灵帝时被召拜为郎中,校书于东观,迁议郎,后得到了董卓的赏识,出任侍御史,左中郎将,可惜在司徒王允掌权之后,蔡邕被一众所谓的高士名人视作叛逆同,很快就被处死。

 蔡邕的死让顾雍第一次感受到了舆论的强大力量,现在这一股舆论之风开始转向江东,身为负责监察民意的谏议官,顾雍需要及时的提醒高宠引起重视。

 顾雍娓娓的说着黄巾动前的那一段历史,他的声音平缓而冷静,几乎不带一点个人感情,清议之风盛于桓帝延熹九年,颖川名士李膺为河南尹,一贯反对宦官专檀的他积极纠劾,并捕杀与朝中有密切关系的宦张成,由此引起第一次锢之祸,李膺也因此被捕入狱,随后在次年得到众大夫的保举获释。

 基于这个原因,李膺在天下士子的心目中,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楷模,凡受到他的赏识,皆被誉为登龙门。

 待灵帝即位,当时的大将军外戚窦武初掌朝政,为抗衡朝中势力渐强大的宦官集团,窦武将一大批有名望的隐士名召入朝中为官,其后窦武在势力争斗中不幸被杀,但以长乐少府李膺、侍中郎陈蕃为首的清议势力和与中常侍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依旧水火不容,在第二次锢之祸中,李膺、陈蕃先后被捕入狱遭到杀害。

 在此之后,董卓挥师进入洛,一大批名士为躲避战逃离司隶,投奔到割据各地的诸侯门下,在这之中犹以邺城、襄两地居多,袁氏四世三公,家族首要几度出任清议势力的领袖,而镇南将军刘表则在襄开办学馆,重金延聘名士教学,一时也吸引了众多从三辅逃亡来的士族名

 此外,在曹立天子于许都之后,孔融、王烈、华歆、王朗等名士被征召为官,在徐州、辽东、豫章等地更有象郑玄、邴原、管宁、庞德公这样教授弟子而名显的隐士,别看这些人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实际上他们的门生遍布天下,正在为各个集团效力,因此,他们的言行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左右整个天下的舆论。

 “宠帅,雍以为这些罢免谏议的矛头明是为季珪,而实际上却是隐隐指向了科举制度本身,要是崔琰被罢免了,那么就意味着科举的夭折。”顾雍在最后,石破天惊的说出了他的猜测。

 高宠狠狠的一拍案几,动怒道:“从去年十二月的第一试结果看,一大批以前默默无闻的人材被录用,通过这半年多的事实和成绩证明,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是合格的,从这个方面也能看出科举比察举、征辟更适合形势更能发掘人材,这些起劲写罢免信的人还道视而不见吗?”

 顾雍答道:“宠帅,科举虽然比旧有的察举、征辟有进步,但却从根本上触痛了依赖察举、征辟制度生存的士族阶层,所以这次他们才会众口一词的抗议。”

 “这帮腐儒,当真是可恶之至!仅仅是为了一己之私,就跳出来诬陷他人,那还有半点的名士风范,更可恶的是许靖、许邵竟也不知轻重,在其中声援附合,他们两个到底想干什么?”高宠越想越是恼火,不住大声怒斥起来。

 一种新的事物出现,伴随着的阵痛是不可避免的,往往在先实行的地方,遇到的阻力也最大。

 科举的推行和高宠不久前颁布的“唯才是举”诏令,极大的动摇了原先的察举、征辟制度在江东的根基,对于一直以来靠着这一制度晋升的士族阶层来说,冲击可想而知。

 当众多年轻的学子认识到参加科考而不是依靠推荐就能获得官职时,私学传授代代提携的作用渐渐的开始落伍,对于郑玄、管宁这些人来说,原先的隐居不过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而现在,当这一种手段被另一种新生的事物无情代替时,反抗自是随之而来。

 先前“唯才是举”的诏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选用人材的办法,而且为扩充实力诸侯之间或明或暗招揽人材的手段也是花样翻新,但还是无法憾动官阀横行、权贵当道的执政根基,诏令也只是对原有制度的一种补充罢了,相反,科举的横空出世,则从根本上颠覆了秋以来沿用千年的察举征辟制度。

 这一种变化在江东战平息之后表现得犹为明显,在高宠的授意下,崔琰急风暴雨般在各地建立起州学、郡学、县学一整套教学体系,并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试考‬,当那些贫寒没有关系的学子一跃成为郡、县的官员时,与清议之风始盛时一样‘登龙门’的效应再一次出现。

 随后,在江东的许多地方私学因为生源的不足而纷纷停办,这个结果不仅仅威胁到了江东一地名士的利益,也让枝脉相连的其它地方的名士感到了危机,而这就是他们掀起罢免崔琰声有原因所在。

 “宠帅,是不是先召季珪回来避一避风头?”见高宠沉思不语,顾雍上前谏道。

 高宠眼中动,沉声道:“哼,元叹过于小心了,我可不会为了那些不实之词罢免了季珪那样的好官,这帮人的眼力也太差了点,你去叫季珪来,我有语要嘱咐他。”

 午后,劝学从事崔琰面带一丝焦虑来到高宠府中,显然,顾雍已将罢免声的情况告诉了他。

 在阳光照下,崔琰欣长的身躯映在窗棱上,北方人惯有的耿直在他身上表现得犹是明显,未等高宠说话,他便激动的颤了颤肩膀,大声道:“宠帅,琰已听到罢免的声,那些个诬陷言语——!”

 “呵,季珪难道不想亲眼看看那些人都说了什么吗?”已经平复了心绪的高宠端坐在锦案后,微笑着问道。

 “咄,我不必要看,想我崔琰自出任劝学从事以来,做每一件事自问都无愧于心,宠帅若是不信,可以命令监察史来查证就是。”崔琰气冲冲的说道。

 “嗯,可是人言可畏,适才元叹就谏议我说让季珪先到外郡避一避风头。”高宠道。

 “宠帅不必说了,琰本以为你是个不畏困难、疾志厉行的英雄人物,却不想几句流言就能让你——,恕琰眼拙,告辞了!”崔琰忿然怒道,大步而出。

 “季珪哪里去?”

 “宠帅既有难,琰自当挂冠而去!”崔琰的脸上涌起不为人理解的愤闷,他一边说着,一边抬脚跨出大门。

 “呵,季珪就又哪句话里听出我有意让你离开劝学从事的位置,从前一段你的实绩来看,季珪做这个劝学从事正是最佳的人选,你要是走了,我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人材来。”高宠笑着起身,一把拦住崔琰道。

 “宠帅这次急召琰来,不是为了——!”崔琰愣了一下,哑然问道。

 “那些个流言蜚语怎能惑得了我的眼睛,这一次我召季珪来,正是要和你商量个对策,好好惩治那些散布谣言之人,另外,七月的第二试科考马上就要到了,季珪可要安心留任才行呢!”高宠笑道。

 “宠帅此话当真?”

 “季珪看我可是迂腐不化之人?”

 “有宠帅的支持,琰自当万死不辞,郑玄、管宁虽是琰恩师,然自受命劝学从事之后,琰心中就唯以大事为重,不再存丝毫的杂念,从今往后科考便是琰心系之所在。”崔琰大笑,脸上多云一扫而尽。

 崔琰情刚直果烈,认准了的道就会一条道跑到底,担任劝学从事之后他与郑玄、管宁的关系几近决裂,旧时一道就学的同学也纷纷指责他,心情的压抑可想而知。

 “哈——,此辈自命风,我今令其成浊!”高宠携手崔琰,指着案上的一堆罢免信札,道,这一句话说得豪气十足,狂放不羁,若是其它人听了多半会劝谏高宠不可意气用事,但在此时的崔琰听来却是一种知己相知的亲切,仿佛一艘行进在黑暗夜里的航船,终于找到了指引道路的灯火。

 建安五年七月末,第二试科举‮试考‬如期进行,在这之前高宠力排众议,用自己的言行表明了他的态度,随后各郡、县的官员也纷纷呼应,一道抵制清议浊,许靖、许邵由于发表了不合身份的言论,被高宠罢免了祭酒从事的官职,而其它一些附合罢免声的郡、县官员,则被依律收监按照各自犯下的罪行等候惩治。

 一时间,江东的那些所谓名士人人自危,纷纷携家逃离,他们的目的地大多就近选在了镇南将军刘表和趾太守士燮两处。

 “高宠小儿如此嚣张,我倒要看看还有何人会投奔于他?”几乎每一个逃离的名士都抱着这样一种心态,这一刻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高宠作茧自缚的样子。

 “没有了张屠夫,还有李屠夫,这天底下的人材只恨没有人赏识,又有哪一个会把飞黄腾达的机会放弃掉!”对于名士的逃跑,高宠的态度无赖又风趣,话虽是了点,但却是众多被迫在底层的庶族子弟的心声。

 八月二,襄名士庞德公的弟子庞统来到金陵,立即得到了鲁肃的引见,在和高宠一番叙谈之后,庞统受到了高宠异常隆重的接待,并被委以了副军师的重任。

 对此,尽管有许多人对庞统的相貌颇有微辞,高宠却并不在意,庞统选了一个最合适的时机来投奔,这时的高宠正希望用庞统的例子向天下人证明,他们的想法是如此的错误可笑。  m.sHAnZxS.coM
上章 新三国策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