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权柄 下章
第五五六章 没有什么不可能
 八月十五上京城,天高正黄昏。

 太阳尚未落山,一轮清淡的圆月便高高挂在了东天。微风轻拂,布谷归巢,正是‮花菊‬遍野、稻谷金黄的拜月好时节。

 中秋节可是个大日子,这时候上京城的家家户户,早就该蒸螃蟹、煮豆、摆‮花菊‬、置贡品,准备天喜地拜月神了。

 虽然今年该干的一样没落下,却怎样也找不到往年的庆气氛了。整个齐国都城都笼罩在惶恐与不安之中…

 百姓们听外地逃难来的说,秦国强盗在牧野原一战击溃百胜公的大军,又从牧野城出发,连克黎、濮、内黄三郡,将齐国的北粮仓的三百万石秋粮付之一炬。

 尝到甜头的秦军一鼓作气,沿着济北河一路向东,先后攻陷平、华府、高唐、平原四府,七战七捷,烧毁县城、府城三十余座,斩首十余万,焚烧秋粮一百五十万石…要知道齐国北方一年也不过收获七百万石的粮草。

 秦军如蝗虫般劫掠的,席卷了齐国的东方最富庶的三州之地,致使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直接损失达数千万两之巨!

 恐慌在齐国的两京十三州疯狂蔓延,街头流言四起、巷尾谣传不休。人们一会说秦国的强盗不吃粮食、专吃人心;一会儿说他们已经打下了河间府、侵入了京畿地带,不便会出现在上京城下;一会儿还说。这次带兵来打地,正是上官丞相当年力主放走的那个小质子,可谓自作孽啊…起初传的凶、信的少,人们对百胜公大人的信心已经到了盲目的地步,哪怕知道齐军败于牧野原,也天真而固执地认为。这又是老公爷敌深入、瓮中捉鳖的好戏,根本不相信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能将神祗一般的人物打落云端。

 但当各地勤王军队陆续开进京师,顺天府大索京城、搜捕间谍后,上京城的气氛不可遏制地紧张起来。物价漫天飞涨、家家紧闭门户,一副山雨来风满楼的样子…

 普通百姓尚且如此,何况他们的父母官,何况父母官的扛把子乎?

 丞相府气度依然,古槐树苍劲如故。只是忒的抵不住秋风地摧残,夏日那墨绿的冠盖,已经有些枯黄斑秃了。

 两队威武的仪仗,护卫着一辆华丽的大轿,在院子安静的等待。不一会儿便见着一位须发银白的清矍老者,从后院缓缓走来。

 那老者身穿蟒袍、玉带,正是当朝一品太傅、左丞相上官云鹤、字明德是也。与四年前相比。他更加消瘦、原先花白的头发变成纯白。那保养得宜地脸上,也终于顽强地爬上了些许代表衰老的皱纹。

 甚至连直的杆,都显得有些佝偻了。

 他太心太劳神了。自从按照那张谏之的《齐国改良邹议》开始变法以后,朝局便一天天失去了控制…

 这事儿要从齐国的症结说起,齐国的问题在于四个字入不敷出。

 这个国家太能花钱了!内部方面,因为官员征辟举荐制度的盛行,致使世家大族肆无忌惮的在朝中安排子弟、享受国家奉养,甚至一些豪门的门子仆人,也能挂个县丞、主事之类地官衔。====堂而皇之地领取朝廷禄米。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官员数目持续膨涨,冗官虚官无数。到了新政之前,已经达到两万多人,十倍于国初!这导致政府开支增,仅此一项每年所耗何止千万?

 而对外方面,与秦楚两国的百年对峙,致使军队人数居高不下,在此次大战之前,兵部在册达人数到了历史峰值,约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人,使得军事费用增加,正如《邹议》中所说,养兵之费,在天下据七八。

 耗费如此之巨,而收入又如何呢?

 齐国给予皇亲国戚,士族豪门,军、公人员极大地特权,允许其免赋税、免服劳役。甚至是一般的乡绅土豪,也可以通过行贿地方官府,偷逃税赋。而这些不向国家贡献的特权阶层,却掌握着天下五成以上土地、七成以上的工坊、几乎全部的盐铁矿藏…

 因此国家庞大的开支,便全部落在仅耕种大齐土地不足五成的农民身上!这样的国库焉能不空虚?

 而齐国的官绅士族却一味沉浸在击败强秦的快之中,做着天下第一强国的梦,骄奢逸,腐化堕落,国库被这帮水蛭食的亏空巨万,形同虚设还不够。又加重税赋,竭泽而渔,农民不起税赋便砸便抢便抓便打!这样的盘剥迫,百姓焉能不反?

 在四五年前,形势便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如果再不变革,不攻自破!

 这就是张谏之当年上《齐国改良邹议》的背景。

 是以在深思虑之后,上官丞相决定变法…

 兴化十二年二月,设革新政务条例司,议行新法;四月,遣八部御史巡查诸州府农田、水利、赋役;七月,立齐鲁云合四州均输法;九月,立青苗法;十一月,颁农田水利法。一条条发令执行下去,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当年两税收入便翻了番!

 大受鼓舞地上官丞相。在次年再接再厉,又颁行市易法、募役法、裁兵法、置将法等林林总总十三项发令,使第二年的税收又翻了一番!

 这些法令涉及齐国的士农工商兵等各个方面,繁杂异常,若是一条条剖析说明,恐怕得说个三天三夜。但究其根本,乃是开源两个字。

 所谓开源,自然是增加国家收入,具体说来,便是重新丈量天下土地。向原本隐匿不报的新垦土地课税;取消特权,向原本不税的特权阶层课税,并让他们用赎金抵付劳役;由政府出资,向百姓借贷种子耕牛,促进农业发展;

 甚至仍由政府出资金。在平价时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地时候再卖出去。同时向商贩发放贷款,鼓励商业发展。用以达到通有无、权贵,以平物价、抑兼并。的目的。

 在上官丞相的铁腕之下,一系列措施实行下去,原先不税的税了,所以国家收入实现了非经常地增长;而发展农业、鼓励工商的措施又使国家的经常收入稳健增长。前景不可谓不美。若能贯彻下去。国家何愁不富强?民生又何愁不安乐?

 然而我们知道,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有时候甚至会背道而驰。$齐国的变法经过头两年地月期之后,问题开始一个个显出来…

 皇亲国戚、豪门大族、中央官员们开始抱怨诉苦、仇视变法;地方官员开始违,甚至直接改弦更张、恢复旧制,就连本该拥护的商人农民似乎也怨声载道、畏之如虎。

 而原先最能为上官丞相长脸的国库收入,也在经过了头两年的增后,出现了不可逆转的颓势,到去年仅比变法之前多了一成不到…

 失去了这样法宝。那些利益受损的士族豪门。更是大肆抨击新政,意除之而后快。虽然不敢直接攻击老丞相。但非难迫害起执行变法的官员来,却是不择手段、不遗余力地。

 哪怕有上官丞相尽力护着,内外困地变法官员,仍然忧思难忘、心灰意冷,告病请辞,能闪多远就闪多远,颇有些避之不及的意思。

 这都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向来专心修禅、不问世事的皇帝陛下,终于不住那群皇亲国戚的聒噪,开始过问起变法的情况了。虽然老丞相历经三朝,门生故吏满天下,在朝中可谓是深蒂固,且又有百胜公的相知相许,即使皇帝也不能轻易动摇他的地位。

 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大齐毕竟还是皇帝陛下的,而他上官云鹤再牛也改变不了打工仔地身份,对于来自老板地质疑,他不得不耐心解释…若是一味的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早晚有众叛亲离、凄惨收场地那一天。

 但上官丞相明白从变法那天起,自己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因为变法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改变了太多的祖宗成法。即便是成功了,还有可能重蹈卫鞅的覆辙,更别说若是失败了…还不得被那帮子权贵给撕了下酒?

 所以他在一边咬牙坚持,一边苦苦思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出在哪里呢?这也是后世政治家》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说是新法本身的痼疾;有人说新法是好的,只是下面人违、给执行坏了;还有人说,上官丞相太过自傲,不能团结群众,以至于众叛亲离、变法失败,等等等等,众说纷纭。

 直到大学者王安石发表了《论上官云鹤变法失败疏》之后,终于获得了各方的认同,才算是形成了个官方说法:王安石认为,有三方面原因,其一:上官云鹤变法所针对的只是皮,却没有触及核心问题…支出太多

 而支出太多则是因为朝廷冗官太多、军队空额太多。不针对到冗官空额,财政问题根本解决不了。但上官丞相的改革。反而是以增加国库收入为主,如此则不能解决财困。

 馆陶地《改良邹议》上说的明白,除了开源还要节流通过裁汰政府冗员、缩减政府开支;通过严查军队空饷,减少军费开支。根据馆陶测算,如果节做得好,军政开支至少会每年减少一千万两。国库又怎会拮据?

 而现在上官丞相仅开源不节,就好比向一个满是窟窿的水桶里注水,又怎能注满呢?

 其二,政策本身也有致命缺点…拿青苗法之实行为例。青苗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

 但实行起来却与理想相去悬绝。如果贫困民户自愿请贷官钱,尚有可说,但实际上却是地方官强迫农民互相担保后,再逐家摊派数目。称为散青苗,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为了应付朝廷下达的任务,另一方面是为了保障秋后本息全部收回。

 而在具体缮过程中,对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贫下之户,盖因怕贫下户无力偿还,而人家中上之家还用得着借钱下苗、度荒吗?

 需要钱的得不到。不需要的却推不掉。这还谈什么惠民呢?有人要说,这等好事儿为什么还要往外推呢?你以为不要还啊?

 青苗法中可规定,要收取利息二分,即是总额地百分之二十,就是说官府强借给人家一笔根本用不着的钱财或粮食,到秋里却要人家多还两成,这跟抢钱有什么区别?不比开征苛捐杂税文明到哪去。

 至于其三,是因为陛下横空出世,使齐国国力遭到重创。形势雪上加霜。前两年攒下点家底,迅速消耗一空。变法自然无以为继…这有拍马之嫌,不说也罢。

 所以权威说法便是前两条,没有第三条。

 这篇文章一出,世人对王安石的评价陡升,许多高官显贵也许之为国器,纷纷感叹道:假使上官丞相有临川先生的见识,天下属谁还未可知呢。

 但与王安石同时代的司马光认为,以上官丞相地见识,不可能只知道开源,不知道节,之所以知而不为,是因为仅仅开源都有那么大阻力了,若是再节、断人财路的话,恐怕会帘被愤怒的了达官贵族、文官武将给吃了!一天都变不下去…

 司马光还认为,上官丞相很清楚其中的厉害,但他更清楚齐国国库已经空虚到何种程度,若是再不增加收入,不等秦国来打,自己就能崩溃。但他仍然义无反顾的做了,目地不是沉疴尽去,只是为了给这个濒临崩溃的国度续命罢了…

 司马光深入上官丞相的灵魂深处,认为他老人家这样做的原因,是有其深谋远虑的…二百年的对峙下来,三个国家都已经外强中干、百病身了。

 他应该认为秦国的情况,比齐国要更糟…江湖上比一定总是比谁更强,有时候也是比谁更惨地…如果振作精神、发出全部地潜能,趁他病要他命,便可将自身的危机转嫁给秦国了。

 司马光认为上官丞相实指望着,百胜公能在举国之战中毕其功于一役,把秦国主力一网打尽,从此对其予取予求,用秦国之财以养齐。这是一次赌上国运的巨大冒险,如果成功了两难自解;如果失败了,不过速死而已。

 这就可以解释,为何上官云鹤会同意百胜公的对秦作战计划…死马当活马医罢!

 可以看出,司马光对上官丞相的敢于承担责任,还是很赞赏的。虽然他也不得不承认,上官云鹤低估了手下那帮蠢材的贪婪愚蠢,那些人在大厦将倾之时,还接着变法大肆搜刮民财,这才让原本几年后才会爆发的矛盾,这么早就出现了。

 但无论如何,上官丞相还是完成了百胜公的要求,聚集起与秦国一战地力量。

 在最终胜败分出之前,结局还未可知,难道不是吗?

 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地。

 不管后人将他妖魔化也好,捧成圣人也罢,上官云鹤都不关心,他唯一关心的,就是赵无咎那个死胖子,什么时候能打赢这场该死地战争!

 轿子一路向西,进了京城西面的皇家园林,最后在万寿殿前停下,齐国的兴化皇帝便常年住在这里…

 这万寿殿与一般的宫廷建筑不同,更像是庙里的大雄宝殿,因为齐国的兴化皇帝乃是狂热的佛教徒,对当和尚的质要高于当皇帝,甚至好几次想要真格剃度出家,无奈一干大臣丢不起这人,不分派系的以死相,这才让皇帝打消了剃光头的念头…如果他知道秦国皇帝的现状,想必会在幸灾乐祸的同时,还会有些许的慕吧…

 但不剃光头并不代表皇帝的宗教热忱会消失,他从五年前懿贵妃薨逝,便搬出了皇宫,在这万寿殿里带发修行,九头牛都拉不回去。

 今儿上官丞相是来跟皇帝过中秋的,修行之人喜欢清静,所以逢年过节只让几个贴心的大臣陪着,不会出席那些大场合的。轿子一停,管家轻轻掀起轿帘道:“相爷,到了。”

 深口气,望一眼天边逐渐明亮的圆月,上官丞相缓缓的起身,管家想上来搀扶,他却摆摆手,淡淡道:“老夫还走得动…”说着便下了轿,向大殿门口走去。

 管家赶紧陪笑道:“那是,相爷长命百岁,到一百岁还腿脚利索的跟小年轻…”话还没说完,便见老丞相腿抬得太矮,被高高的门槛一绊,便直直向前摔去,骇得众人全呆住了。

 好在相爷不该遭此劫难,此时有人从门里出来,正好被上官丞相撞了个满怀,哎呦一声,便被直直撞到在地,当了相爷的垫。

 众下人赶紧上前,七手八脚的将相爷扶起,万幸老爷子安然无恙。

 再看地上那被扁了的,乃是宫里的总管太监黄公公。只见平里养尊处优的老家伙,疼的鼻涕都出来了:“哎呦…祖宗唉,我这是巴巴出来给您抵灾呢…”

 “还不把公公扶起来?”众人赶紧把黄公公扶起来,给他肩捶背,上官云鹤也拱手笑道:“公公别生气,老夫也不是故意的。”

 “杂家生不生气不要紧。”黄公公突然小声道:“万岁爷翻了,相爷小心点吧。”---分割…-

 看完火箭的第一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不想说什么以弱胜强,只想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即使面对最强大的敌人,你也要敢于亮剑!

 想想我们工作生活中面对的重重困难,是不是也该坚定决心,放低姿态,认真准备,拼搏到底呢?

 好吧,我还想说姚明真汉子也…虽然湖人下一场一定反弹,虽然盘面还是湖人胜算大,但只要有这一场球,所有球迷都该足了。

 如何赢得尊重?像男人一样去战斗!

 剩下的便是充满激动的享受了…  m.SHaNZxS.COm
上章 权柄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