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稳重的弗莱彻
在绝大部分时候“稳重”这个词都是褒义,第17特混舰队司令官弗莱彻就获得了这样的称赞。可对他来说,现在这个词也许并不是那么受
的了。
在“菲律宾海战”中,弗莱彻少将指挥的“约克城”号航母舰队被编入了第16特混舰队,在偷袭唐帝国第一特混舰队的时候,因为“约克城”号上的一部升降机出了问题,提升战机的速度减半。弗莱彻也因为稳重,而没有立即发动攻击,直到那些轰炸机都被放上了飞行甲板之后,他才派出了轰炸机群,结果比其他的两支航母舰队晚了半小时出击,错过了击沉“长江”号,攻击“玄宗”号的机会。后来“约克城”号也正因为这半个小时的耽搁,没有能够及时的回到防空振兴中去,遭到了唐帝国轰炸机的猛烈打击,虽然没有沉掉,也得回船坞躺上几个月了。为此,弗莱彻差点就丢了小命,可他还是活了下来,而且还没有受到过于严厉的指责与惩罚。
在“约克城”号遭到重创之后“黄蜂”号顶替了“约克城”号的位置。随即,美国情报部门截获消息,唐帝国正在策划进攻马里亚纳群岛,或者是加罗林群岛的作战行动(唐帝国的情报机构散布了一些假消息)而且肯定会在年底前后发动。显然,等到“约克城”号修好再出击的话,马里亚纳群岛就落入唐帝国之手了。这座群岛是丢不得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也立即做出了决定,立即重新组建第16特混舰队,并且将由弗莱彻指挥的“黄蜂”号航母编队与海军少将奥布里菲奇少将指挥“列克星敦”号航母编队组建第17特混舰队。两支舰队的改组工作完成之后,立即就离开了珍珠港。因为弗莱彻少将参加了“菲律宾海战”(表现确实不怎么样)所以由他担任第17特混舰队司令官。
第17特混舰队的任务就是埋伏在马里亚纳群岛南面海域,掩护群岛的南翼,并且做好支援加罗林群岛的准备(加罗林群岛也为一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群岛)在弗莱彻与菲奇少将看来,这个任务要比第16特混舰队的任务轻松多了。在弗莱彻看来。唐帝国的首要攻占目标是马里亚纳群岛,完成这一任务之后,加罗林群岛就将不占而溃。所以加罗林群岛受到的威胁并不大。如果唐帝国的目标是马里亚纳群岛的话,那就会从北面的硫黄岛与小笠原群岛南下,而不会选择更困难的南线进攻。换句话说,第17特混舰队不大可能首先遭遇唐帝国的舰队,如果第16特混舰队首先遇敌的话,那他们的任务就成了去支援第16特混舰队。负责协助第16特混舰队歼灭唐帝国的舰队。
实际上,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也正是考虑到第17特混舰队的情况才做出这一安排的。在“菲律宾海战”中“列克星敦”号航母没有参加战斗,而是在北面与唐帝国的第二特混舰队周旋,因此这支航母编队就实战经验。“黄蜂”号航母的
能比“约克城”号差多了,而且是才从大西洋那边赶过来的,官兵都很疲劳,更无实战经验。因此,分给第17特混舰队的任务要轻得多。相反,由“企业”号与“大黄蜂”号组成的第16特混编队才是这次战役的主力舰队。
第17特混舰队在到达了预定待机海域(霍尔群岛)之后。立即进入无线电静默状态。而与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地联系是依靠诺姆温环礁上地美军无线电站进行的,为此,弗莱彻还安排了一艘驱逐舰留在环礁附近。牵了一条电缆到驱逐舰上,如果要发电报回去的话,就由水上飞机把电报内容送过去,然后由留在驱逐舰上地参谋军官发送。弗莱彻确实是个小心稳重的人,这样的办法都能想得出来。可最终,稳重绝不代表胜利!
隐蔽待机十多
,第17特混舰队收到的只是情报,以及新的战役部署,没有让其出击的命令。到一月二
夜,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当时。美国还没有成立太平洋战区)发来了新的战报与计划。因为唐军正在准备进攻阿格里汉岛,美军决定提前发动反击战役,将原本计划用来进攻硫黄岛的陆战队投入到反击战役中去,争取夺回亚松森岛,扭转战局。陆战队将在六
到达,七
发动反击战役。在此之前,两支特混舰队必须要解决掉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活动的唐帝国第三特混舰队,并且寻找隐蔽待机的另外一支特混舰队(美国方面并知道,第一特混舰队也参加了这次地战役行动。而认为第一特混舰队还在修整之中)由第16特混舰队担任主攻,第17特混舰队必须在四
夜之前机动到关岛东部海域,支援第16特混舰队,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担负起主攻的重任。
谈仁皓的判断基本上准确,唯一的一点就是,他没有料到,美国人竟然不知道第一特混舰队参战的事情。同样的,弗莱彻与菲奇两人也不知道第一特混舰队参战,而且就埋伏在距离他们不到400海里的地方(两天后,这个距离将缩短到250海里,在第17特混舰队北上的时候,将缩短到200海里之内)接到电报之后,弗莱彻就应该回电,这样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才知道第17特混舰队已经上路了,好安排下一步地行动。问题是,诺姆温环礁上的美军电台出了问题,技术人员花了一天的时间都没有修好,而运送维修电台必须要的零备件的飞机要到四
上午才能到达。到了三
夜,弗莱彻已经不能再等下去了,他让那艘驱逐舰发出了一封极为简短的电报,然后立即率舰队北上。也许,弗莱彻认为这道只持续了不到两分钟的电波并不会带来麻烦,所以他也没有放到心上(实际上,大部分的电波都不会受到重视,唐帝国能够截获的美国军用电报也就不过两成左右,而这其中最多只有四成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当然,弗莱彻也太“稳重”了一点,他完全可以把电文留下,等到电台修好之后再发送,那也延迟不了多久!
就是这道弗莱彻并不重视的电报把第一特混舰队引了过来。弗莱彻一点都没有想到“出卖”第17特混舰队的正是他自己,他更不会想到,这封电报带来的后果有多么的严重!当然,弗莱彻的“稳重”还不仅仅这一次。
天亮前,第17特混舰队已经到了关岛东南面大概250海里的地方(距离第一特混舰队大概300海里)按照计划,从关岛起飞的两个中队的F4F将在天亮的时候到达舰队上空。为舰队提供防空掩护(这是由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直接安排的)因此,弗莱彻也在当时下令,让舰队里的战机先行前往关岛,而两艘航母上仅留下了一个中队的战斗机。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一决定极为荒唐,航母没有战机就只是一艘载满了弹葯与燃料的运输船而已。可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并不荒唐。第17特混舰队的两艘航母都已经好几个月没有维修了,从其进入太平洋开始,就一直在战备状态。“菲律宾海战”结束之后,舰队仅仅返回珍珠港做了最简单的维护,随后就出发了。更严重的是,舰载航空部队的情况比战舰还要糟糕。
在“菲律宾海战”中。唐帝国海军航空兵所表现出来的高素质,高能力让美国海军极为震惊。美国海军才参战,而唐帝国的海军已经在战场上磨练了两年多。经历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海战,那些唐帝国的飞行员都是在
烈地战火中诞生地,他们的能力远超过了美国海军的飞行员。更让美国海军震惊不已地是,唐帝国海军的战机(特别是战斗机)在
能上远超过了当时美国海军标准装备的F4F。在无法立即获得更先进的战斗机(F4U“海盗”已经在试飞了,但没有可能立即装备海军)之前,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飞行员的素质,增强飞行员的能力。
在战舰进行简单维护的时候,四艘航母的飞行员(特别是战斗机飞行员)全都在接受高强度的训练。舰队出发之后,训练仍然没有结束,即使是在第17特混舰队隐蔽待机的时候。训练工作仍然在继续进行。结果,在第17特混舰队接到命令,北上支援第16特混舰队的时候,两艘航母上的大部分战机都需要进行大修,而且飞行员也需要休息。航母上储备的飞机零件基本上都用光了,在航母上修理飞机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飞机送到关岛去接受维修。
弗莱彻的决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舰队要在五
凌晨才赶到关岛东北部海域,而在四
上午让这些飞机先行前往关岛,那么就有十多个小时来维修飞机。并且让已经疲惫不堪的飞行员得到缓气地机会,这也是保持航空部队必须的。当然这也是让第17特混舰队彻底完蛋的一个决定。
提前返回的战机从八点五十分陆续起飞,因为不需要考虑战机返航的事情,所以两艘航母上的战机到六点四十分的时候全都离开了飞行甲板,分成了四个小规模编队陆续飞往了关岛,而第一批起飞的就是战斗机。这是弗莱彻的“稳重”造成的一个新漏
。更准确的说,是那些战斗机飞行员急着想去关岛睡个安稳觉造成的,与弗莱彻的关系并不大。
最后一批美国机群是在九点三十五分离开舰队上空的,而在五分钟之前,那架编号“18”的“鱼鹰”轰炸机就已经来到了第17特混舰队附近,并且在九点三十八分就已经发出了电报。可惜的是,首先离开的是战斗机,而不是轰炸机,而且美军飞机的航向与唐帝国侦察机的航向根本就不一样。
问题也就出现在这里,原先确定在天亮前到达第17特混舰队上空的那批F4F根本就没有找到第17特混舰队,在海上飞散了,结果在七点四十五分的时候,关岛的美军指挥部才知道这一消息,立即就派出了第二批F4F按照正确的航线前去与第17特混舰队会合。结果,这批飞机又差点
航(阵的导航系统备受指责)直到在半路上看到飞往关岛的那些舰载飞机的时候,这才找到了前往第17特混舰队的正确航向。这批F4F只有36架(此时关岛就只能派出这么多的战斗机了)而第一批到达第17特混舰队上空的12架F4F是在九点三十六分到达的!
此时,那架“鱼鹰”已经飞到了距离美国舰队不到3海里的地方,而且为了判断舰队的规模(主要就是确认是否有航母,有多少艘航母,这是最重要的)飞机降低到了云层下放,高度大概800米左右。这是去送死的行动,飞来的那批F4F都要降落补充燃料,而“鱼鹰”就正好暴
在了这批战斗机降落航线的对面。立即就有四架F4F发现了这架“不明”战机,随即就杀了上去。
“鱼鹰”是在九点四十一分被击落的,而当时导航员刚判断出舰队的规模,电报只发出了一半,最后一部分关于护航战舰的电文根本就没有发出去。
“鱼鹰”拖着黑烟坠落的时候,美国舰队的防空警报也响了起来,可警报声仅仅响了两分钟就结束了,舰队也没有进入防空战备状态。命令是弗莱彻亲自下的,原因很简单,担任防空作战的参谋认为被击落的是一架之前走散了的F4F,而不是敌机!
从此也能看出美国海军在参战的时候,很多官兵的素质都不怎么样。而这也绝不是第17特混舰队犯的第一个错误,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错误!
m.ShaNz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