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节 调虎离山
陆舰队首先在西恩富戈斯外围集中,在天色暗下来之锋并没有急着让舰队向东南方向转移,他还要等一个决定
的条件,那就是美军已经上当了。这也是有期限的,按照韩绍锋的安排,在十一点之前,如果美军仍然没有动静,登陆舰队也将向东南方向转移,不然就不可能在次
上午到达圣地亚哥附近的登陆场了。
同时,大批的侦察机已经出动,为了掩饰这些侦察机的行动,还同时出动了两百多架重型轰炸机。另外,部署在牙买加与开曼群岛的战术侦察机,战术轰炸机也开始动员。按照罗云冲早就确定的作战计划,在登陆前的一个晚上,航空兵将集中力量轰炸西恩富戈斯附近的美军军事目标,制造登陆前的紧张气氛,最终引
美军上当。而为陆战队提供的直接火力支援时间仅仅只有三个小时,这要比正常的缩短了不少,可是只要出动足够多的兵力,仍然可以保证陆战队顺利上岸。
当时,至少有30多架远程侦察机与战术侦察机在监视美>。。况。这些侦察机中,有部分携带了专用的夜间照相机,另外还有一部分携带的是对地探测雷达。而最主要的侦察手段仍然是
眼。远程侦察机主要负责监视美军几个主要兵营里的情况,而战术侦察机则负责监视从古巴东南部地区到西恩富戈斯的几条主要公路线。这些侦察机地飞行员都收到了明确的命令,那就是得判断出美军调动的方向。规模,并且及时发回报告。
同时,布雷德利也正在积极的调动着他的部队。当侦察机在下午发现了正在向西恩富戈斯前进地登陆舰队的时候,布雷德利就认为,唐帝国海军陆战队将在西恩富戈斯登陆。之前的很多迹象都表明,唐帝国航空兵重点轰炸圣地亚哥,只是要让美军把兵力部署在圣地亚哥,然后陆战队去攻打疏于防范的西恩富戈斯。这从唐帝国航空兵在当天转移轰炸重点的行动上也可以得到正式,当时布雷德利甚至判断,唐帝国陆战队将最迟在三
上午登陆西恩富戈斯。
导致布雷德利做出这一判断的因素很多。比如之前对圣地亚哥的重点轰炸,以及提前一天的火力准备。部署在圣地亚哥附近的美军难以在一天之内就转移到西恩富戈斯去,也就是说,如果唐帝国陆战队在三
上午登陆。那么美军地支援部队是很难在三
上午到达西恩富戈斯的。可以说,正是这一点,让布雷德利最终判断对手将在西恩富戈斯登陆,而且时间就是三
上午。
当天中午,侦察机还没有发现登陆舰队的时候,布雷德利就起了疑心。并且命令四个步兵师做好出发的准备工作。接着,在收到了侦察机的报告之后。布雷德利立即就命令这四个步兵师离开营地,前往西恩富戈斯。也就是说,布雷德利实际上已经将他的机动部队派了出去。
这几支部队早就被发现,而且在下午地时候就遭到了轰炸。到了晚上,轰炸仍然在继续。收到各部队发来的报告后,布雷德利想到了当年在澳洲大陆上地遭遇,当时他的增援部队就是在前往悉尼的途中遭到了唐帝国航空兵的狂轰滥炸,结果损失惨重,还没有能够完成任务。很明显。唐帝国海军这次采用了同样的战术,利用欺骗让美军把兵力集中在圣地亚哥,然后在登陆前猛轰真正的登陆地点,迫使美军调遣机动部队去西恩富戈斯,然后利用这个机会出动轰炸机打击增援部队,最终孤立西恩富戈斯,让陆战队顺利上岸,最终打下整个古巴。
四支步兵师出发后近六个小时,只前进了120200里,距离西恩富戈斯还有好几百公里远呢。无奈之下。当天晚上十一点左右,布雷德利下令驻扎在卡马圭的两个步兵师也向西恩富戈斯出动。可是他没有急着调遣圣地亚哥地区的美军去增援西恩富戈斯,主要是唐帝国航空兵的轰炸太猛烈,而且距离又太远,赶过去地时候已经太晚了,反而容易在途中遭到惨重打击。当然,布雷德利并不是不准备将部署在圣地亚哥的重兵派往西恩富戈斯,而是想在登陆开始之后,趁唐帝国的航空兵集中力量支援陆战队的时候让这些部队出发,从而减少部队在转移途中的损失。
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罗云冲迟迟没有让韩绍锋转移,直到十一点过,也就是在过了最后期限的时候,罗云冲才给韩绍锋发去了电报,要登陆舰队连夜赶往圣地亚哥的登陆场,准备在三
登陆圣地亚哥。
从西恩富戈斯外海的登陆场到圣地亚哥南面的登陆场,海上航行距离是370里,而登陆舰队的最大速度是22节,也就是说,需要大概小时,登陆舰队才能够转移过去,到达地时间大概是三
下午四点左右,接下来还需要花上至少两个小时才能够让登陆部队出发。因此,登陆圣地亚哥的时间已经是傍晚了。韩绍锋不得不让陆战队在夜间上岸,而他唯一能够指望地就是美军没有提高警惕,陆战队在上岸后能够顺利的打下滩头阵地。
到这个时候,罗云冲也极为为难。美军只从圣地亚哥调走了四个师的兵力,还有足足六个师留在了圣地亚哥,这对陆战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罗云冲肯定希望更多的美军前往西恩富戈斯,至少也得有一半的兵力被调走吧,可是对手没有这么做,他就不得不多等待了几个小时。这对后来的登陆作战的影响非常巨大。虽然当时的战役欺骗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且美军的防御已经被打
,可同样的,韩绍锋的陆战队也是在仓促之间发动进攻的,双方都没有达到最佳状态,这场战斗自然就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到三
天亮前,登陆舰队已经向东南航行了160里,持续了一整夜的轰炸并没有结束,特别是在
发现了卡马圭的美军也在向西恩富戈斯运动之后,航了在白天的轰炸强度。
三
上午,轰炸强度达到了顶点,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制造登陆前的紧张气氛,延迟美军的反应时间,同时也为了防止美军发现已经转移了的登陆舰队。罗云冲手下的战略轰炸机部队,以及部署在前线的战术航空兵部队再次全面出动。当时,已经到达了向风海峡附近的第三舰队也出动了部分舰载机参加了支援行动。
轰炸分为了好几个重点,其中重型轰炸机重点打击美军的营地,迫使美军进行疏散,这就降低了美军的反应速度。战术轰炸机则重点压制正在向西恩富戈斯前进的几支美军地面部队,同时还炸毁了沿途的好几十个交通结点,比如桥梁,隧道等。其中大部分的轰炸机都在负责打击美军的机动部队。
部署在佛罗里达州南部地区的美军航空兵也是全数出动,双方在古巴上空爆发了好几场大规模空战,相对而言,拥有前线指挥中心的美军战斗机占有一定的优势,而执行制空任务的帝国战斗机只能够依靠
能,以及飞行员素质的优势与敌人战斗。战场上的重点仍然是轰炸行动,虽然美军也出动了部分轰炸机,准备前去袭击牙买加与开曼群岛上的机场,可是在帝国航空兵优势战斗机的威胁下,这些轰炸机都没有能够离开古巴上空,在半路就被拦截了下来。
通过高强度的空战。美军地指挥系统也基本上被瘫痪掉了,准确的说,是全部用于指挥空中战斗,根本就没有办法分出力量去确定登陆舰队是否还在西恩富戈斯外海。当时,也没有人想到登陆舰队会在这个时候转移到圣地亚哥方向上去。就连布雷德利也没有考虑到这种可能。唐帝国航空兵的大规模轰炸是登陆战役开始的前奏,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西恩富戈斯将成为敌人陆战队的登陆地点。
在此情况下,布雷德利已经命令驻守圣地亚哥地两个美军步兵师准备出发,只要唐帝国陆战队在西恩富戈斯登陆,那么敌人的航空兵就将全力支援陆战队,不可能继续大规模轰炸后方的交通线,支援部队就借此机会前往西恩富戈斯。可是,到了中午。战局却出现了戏剧
的变化。
首先是迟迟没有出现的登陆部队引起了布雷德利的怀疑,怎么说,上午都是最佳的登陆时间,而且在高强度的空中支援之后,陆战队上岸已经不会有多大的危险了。接着就是圣地亚哥遭到了轰炸,以及附近几段海滩上地防御阵地遭到了炮击的消息传来。布雷德利当时还不相信唐帝国陆战队会前往圣地亚哥。可是当越来越多的部队发来遭到轰炸与炮击的消息后,布雷德利也不得不考虑对手是在用西恩富戈斯演戏的可能了。
美军的侦察机在下午一点半左右出动。到三点半地时候,仍然没有在西恩富戈斯外海找到登陆舰队,而且还有好几架侦察机被对方的战斗机击落。到此,布雷德利猛地反应了过来,敌人的登陆舰队已经离开了西恩富戈斯外海,肯定在前往圣地亚哥的途中。随即,他就命令那两支正在准备出发的部队留下来,同时命令圣地亚哥附近的所有岸防部队进入战斗状态。当天下午,帝国航空兵的打击重点也从西恩富戈斯。以及美军防线后方的交通线转移到了圣地亚哥附近的美军岸防阵地上。
此时,布雷德利要将派出去的部队收回来已经不大可能了,他派出地四个步兵师损失近三分之一,而从卡马圭出发的两个步兵师的损失也不会少到哪里去。最重要的是,沿途的很多桥梁都已经被炸毁,部队的机动受到了严重影响,而要修复这些桥梁,或者是架设浮桥,都需要时间。也就是说,这些部队不可能在陆战队上岸之前赶回来。
战役欺骗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而且从下午三点开始,登陆前的直接火力打击开始了。参加作战的主要就是两支支援舰队。
承担近距离火力打击的是数十艘火力支援船,这些装载着火炮与火箭炮地船只在中午的时候就到达了圣地亚哥外海,并且在三点地时候集结到了预定海域,随即就开始向美军岸防阵地倾泻弹葯。
护航航母上的战斗机也全数出动,除了一批负责防空掩护的战斗机之外,其他的战斗机都参加了对地轰炸行动。虽然战斗机的轰炸能力仍然不如专业的战术轰炸机,但是其携带的火箭弹,以及大量的小型炸弹对美军的地面部队有着巨大的威胁。特别是当时已经普遍使用的火箭弹,不但能够对付大部分的固定工事,而且还能够摧毁坦克与装甲车辆,可以说,在打击地面活动目标的时候,战斗轰炸机的效率反而更高。
登陆前三个小时的火力准备时间短了一点,可也正因为如此,火力打击的密度却是空前的。在这三个小时内40多艘火力支援船一共投掷了超过5吨的弹葯,而40艘护航航母上的战斗机来回飞了至少两轮,头下了上千吨的炸弹与火箭弹。另外,在五点左右赶到的战术航空兵还投下了两千多吨炸弹。在六点赶到的重型轰炸机群对美军阵地后方的几个重要营地进行了地毯式的覆盖轰炸,用上千吨炸弹摧毁了美军的十几个兵营。
六点,运载着第一批登陆部队的登陆艇缓缓离开了登陆舰,或者是从登陆舰的船坞内驶了出来。当时登陆舰队距离海岸线大概就只有5里,登陆艇只需要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够到达,也就是说,陆战队将在夜间上岸,这也是帝国海军陆战队第一次在夜间实施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行动,这也完全超出了美军指挥官的预料!
M.ShANz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