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号外6:《红楼梦》上的“
仔细阅读文学巨著《红楼梦》,不得不佩服作者对生活的深刻入微的观察,对景
,尤其是人物心里状态的细腻生动的描写;不足之处是对“没有必要的过场”也进行过细的叙述,导致内容缺乏节奏感、琐碎、拖沓,使得人们采取一溜而过的阅读方法,实在可惜!此外,小说中不时出现一些费解,不知何意的词汇、短语、甚至句子,成了真正的“有字天书”下面举例说明。
一、“天也将饭时了”
《庚辰本》第9回:
偏生这
贾政回家早些,正在书房中与相公清客们闲谈。忽见宝玉进来请安,回说上学里去,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众清客相公们都早起身笑道:"老世翁何必又如此。今
世兄一去,三二年就可显身成名的了,断不似往年仍作小儿之态了。天也将饭时,世兄竟快请罢。"说着便有两个年老的携了宝玉出去。
**:《甲辰本》、《杨藏本》、《戚序本》等都是“天也将饭时”;《程乙本》、《舒序本》、《列藏本》等则是:“天也将饭时了”
上述过程发生在贾宝玉已经吃过了早饭。根据是:(1)“偏生这
贾政回家早些,正在书房中与相公清客们闲谈。”——贾政与门客“闲谈”只能发生在吃完早餐之后;(2)“说着,又至贾母这边,秦钟已早来候着了,贾母正和他说话儿呢”——秦钟从家里跑到宝玉家约他一起上学,秦钟不可能没有吃早餐。
所以可以肯定:宝玉去见他父亲,是发生在早餐之后,那么“天也将饭时了”显然是错了。按照“同音”“饭”实际上是“晚”字。按照“字形”“也”近似于“
”字,这样一来“天也将饭时了”应该是:“天色将晚时了”其中的“时”字。是多些的,把它删除后,便可还原成“天色将晚了”
将新的修改放入正文,意思就通顺明确了:
"老世翁何必又如此。今
世兄一去,三二年就可显身成名的了,断不似往年仍作小儿之态了。天色将晚了,世兄竟快请罢。"说着便有两个年老的携了宝玉出去。
哇!“天也将饭时了”原来是“天色将晚了”!试问:哪个读者会想得到呢?
二、“你不知道听说”
第34回《庚辰本》、《舒序本》是:
妈急的这样,你不知道听说,你反闹的这样,别说是妈的跟前,便是旁人来劝,也为的是你好,
《列藏本》中删去“你不知道听说”等:
妈急的这个样,你不知道听说,你反闹的这样,别说是妈,便是个旁人来劝你,也为你好,
《戚序本》则改成:
妈急的这个样,【不说来劝妈】,你反闹的这样,别说是妈的跟前,便是旁人来劝,也为的是你好,
《甲辰本》是:
妈急的这个样,【你不说来劝妈】,你反闹的这样,别说是妈,便是旁人劝,也为你好,
《程乙本》则是:
“妈急的这个样,【你不说来劝妈】,你反闹的这样。别说是妈妈,就是旁人来劝你,也为你好,
《杨藏本》上的修改情况是:
妈急的这(个)样(儿),你不知道听(说来劝),你(倒)反闹的这样,别说是妈的跟前,便是(个)旁人来劝(你),也(是)为的是你好。
综合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实际上原稿只误抄错一个字,将“劝”字错写成“听”字,即:
“你不知道听说”是“你不知道劝说”
因一字之差,为求明确而引起曹雪芹父子多种修改,使口语失去简练。
三、说的好说不好听
在百余万字的《红楼梦》中,由于最初曹雪芹,特别是曹天佑
子错抄和漏抄了一些字,除了造成上述看不懂的文字外,还有相当多的句子阅读起来很困难,需要反复理解才明白一些意思。例如第20回,《庚辰本》、《戚序本》等写道:
袭人道:“但只是天长
久,只管这样,可叫人怎么样才好呢?时常我劝你,别为我们得罪人,你只顾一时为我们那样,他们都记在心里,遇着坎儿,说的好说不好听,大家什么意思。"
看第一遍,谁也不知道是何意?在《舒序本》,修改成:
袭人冷笑道:"但只是天长
久,只管这样,可叫人怎么样才好呢?时常我劝你,别为我们得罪人,你只顾一时为我们那样,他们都记在心里,遇着坎儿,说的好说不好听,大家什么意思。"
**:将“的好说”删除,但与后句接不上。
《列藏本》将“说”字改成“听”字:
袭人冷笑道:"但只是天长
久,只管这样,可叫人怎么样才好呢?时常我劝你,别为我们得罪人,你只顾一时为我们那样,他们都记在心里,遇着坎儿,说的好说听不好听,大家什么意思。
《杨藏本》的第20回是《程乙本》的生成稿,在上面的修改使全句的意思清楚了:
袭人道:“但只是天长
久,只管(尽着)这样(闹),可叫人怎么样才好(过)呢?时常我劝你,别为我们得罪人,你只顾一时为我们那样(得罪人),他们都记在心里,遇着坎儿,说的(得)好说(听)不好听(的),大家什么意思。"
《程乙本》是按照《杨藏本》的修改稿排印的,只在句末加了一个【呢】字:
袭人道:“但只是天长
久,尽着这么闹,可叫人怎么过呢?你只顾一时为我得罪人,他们都记在心里,遇着坎儿,说的好听不好听的,大家什么意思【呢】。"
**:实际上,这个长句因抄漏了二字:【闹】、【过】;多抄了两个【们】;以及把“听”字误抄成“说”字,从而造成全部文字费解。其原貌本是:
但只是天长
久,只管这样【闹】,可叫人怎么样才好【过】呢?时常我劝你,别为我【们】得罪人,你只顾一时为我【们】那样,他们都记在心里,遇着坎儿,说的好【说听】不好听,大家什么意思。
从这5个字看,不是曹雪芹的水平问题,也不是誊抄书生的笔误或者妄改,而是在母本中出现的错误;否则,不会在许多版本里都保存上述的生硬晦涩的相同文字。要使全句
畅,需要进行下面的彻底修改:
袭人道:“但只是天长
久,只管这样(闹),可叫人怎么样才好(过)呢?时常我劝你,别为我们得罪人。你只顾一时为我们那样(得罪人),他们都记在心里;遇着坎儿,(就)说的(些)好说(听)不好听(的),大家(还有)什么意思。"
原来“说的好说不好听”是:“(就)说(些)好(听)不好听(的)”
四、当此则自
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
第一回的开场白写道:
至此则(则
)y(自)g自sh
将已往所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美肥之
,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训谈之德,以致今
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y”、“g”、“sh”分别表示《杨藏本》、《庚辰本》和《舒序本》。在《杨藏本》里,本来是:删除了“则”字;但是“至”被《庚辰本》看成是“当”字;“
”字被它误抄成“自”字;“则”字没有删去。结果导致《甲戌本》、《列藏本》、《戚序本》、《蒙府本》等都误写成“当此则自”;《舒序本》为了通顺,把“自”字删除。实际上,下面的造句仍然不通:
当此则自
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
《杨藏本》是:“至此
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才是正确的。因三个字之差“当此则自”令读者百思不得其解。
五、送
我们
(一)《蒙府本》的是56回中,探
询问平儿,平儿回答道:
每月买办买了,令女人们各房
送我们收管,不过预备姑娘们使用就罢了,
《程乙本》等版本都是“送
我们”这话本来不合理。买办买来脂粉,怎么要“女人们各房
送”平儿“收管”呢?查今本《庚辰本》,解开了这个疑问。
《庚辰本》修改了两次,如图1的照片。
图1《丙子本》上的修改
打字出来是:
每月买办买了,令女人们各房
与(送)我(姑娘)们(的人),收管,不过预备姑娘们使用就罢了。
按照在誊清稿上的修改,应该是:
每月买办买了,令女人们各房
与姑娘们的人收管,不过预备姑娘们使用就罢了,
怎么会出现:“令女人们
送我们收管”呢?因为:
(送)原来为旁加字,在誊抄时发现错加了,已经涂抹掉;同时还在“我”字上打了一点,要去掉。但是在誊清此处时,没有去掉“我”字,也未抄入旁加字“姑娘”和“的人”便变成:
“令女人们各房
与我们收管”
不太通顺,而被改成:“令女人们各房
送我们收管”又启用了“送”字。
《甲辰本》和“转让80回《石头记》”都是由此誊清稿而来,故此出现了以上的错讹。
“我(姑娘)(的人)”是誊清完毕后,曹雪芹进行的删减。因此,准确的文字是:
令各房
与姑娘们的人收管
(二)同样,下面一句也是因为把“姑娘”误抄成“我”字,而不通。但是,《程乙本》、《蒙府本》等都是这种不通的状态。
《程乙本》、《蒙府本》:
没有个我们天天各人拿着钱,找人买这些去的。
《丙子本》(庚):
没有(一)个我们(姑娘)(不)天天各人拿钱,找人买头油又是脂粉去的。
即:没有一个姑娘不天天各人拿钱,找人买头油又是脂粉去的。
**:由于少“一”、“姑娘”和“不”等字,错写了“我们”而使句子的意思完全走样。
这种因曹雪芹等
子在誊清修改稿时造成的误抄、多抄和漏抄,使《红楼梦》的不少短语不知道何
意,成了不可解读的“有字天书”好在大家都是采取泛读,一目十行;看不懂也就算了,以为是自己未仔细阅读领悟造成的。实际上,遇到上面的短语,你越用心领味,就会越看不懂;因为曹雪芹父子遇到这些“天书短语”照样被蒙住,猜测种种。连作者都难“解其中味”又何况我等读者乎?。唯有长个心眼,肯定这些地方误抄了字,而不是你水平低或者未生活在乾隆年代。你不花时间去把错字找出来,就永远休想弄明白!
m.sHAnZ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