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暗地纯白文集 下章
迟读《边城》
 时光破碎的质感,苦等未果的宿命。有始无终的故事,有头无尾的情缘。

 三年前看沈从文的《边城》,书未读到嘴边便轻轻放下,是沉不下心去品味这淡漠似水的故事。三年后看沈从文的《边城》,从头至尾的细细咀嚼,浮躁的心却终未能读懂那缓缓泻指间的时光气息…

 《边城》必定是暗涌着,而沈的文笔又无疑是优秀的。书中的文字像是散落的碎片,片片映着故事中的淡淡无奈和隐隐惆怅。细腻到了极致,温婉却有血。起初读时,怕这清新优雅的笔触承载不动如此动情的暗涌,比起这内容的厚重,文字的确是显得单薄了。但文字和内容的默契往往总是出人意料的巧妙。这完美无暇的融合和游刃有余的真实分明是来自沈对边城生活谙通达,汩汩自笔端的文字载着清雅恬静的风景与这水乡故事从此便有了一脉相承的完整。

 边城也是隔绝的,边城的人则是纯真的,便也是这样的纯才使边城的人有了浓浓的爱和彻骨的痛,有了真正的爱憎与哀乐。也正是缘于纯真,这爱和痛才所以是暗涌着的,它们缺乏表达的出口。翠翠的心空寂,纯的空寂,三年前“二老”的话三年后却仍了然心间。沈先生也必定有爱,更有品味爱的本领。“对于农民和士兵,怀有不可言说的温爱。”无疑这题记里的话成了《边城》表现的主旨。而我更相信是沈先生天生诗意的灵魂才真正赐予了他爱的能力。文革时的沈从文,被迫置笔,扮起了清道夫的角色,在给表叔的信中写的不是种种愤懑却只淡淡的说:这里的荷花真好,有空一起来赏。在逆境中发现美丽,找到所爱。我想,这正是《边城》之所以像含了浓浓感情的清茶原因所在。

 我羡慕沈先生的清雅之致,自在随意的把边城写的飘飘于空,而这其中唯一无法释然却只有人的感情。这感情是男女之爱、血缘之亲、更应是蕴涵了沈先生浓浓的思乡情结。于我看来,如其把边城看成一篇纯小说,更不如说它像沈先生对家乡湘西凤凰割舍不下的情怀。边城对景物的描写是如此的离、洒,似与故事有了节。殊不知那却是一种真实的美,是沈先生以散文的笔调,诗曲的意境,为湘西家乡所描绘的一幅水墨画卷。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惊心动魄的氛围,波澜曲折的情节,一切都只是真实的美和贴近人的关怀。

 我爱这边城里未知宿命,一切的等待莫非都会是殊途同归的悲哀?而充斥着这等待之中的煎熬确是如何的具体清晰。

 我永远解读不了边城的美,不是因为时代的隔阂,不是因为环境的变迁,只是我那浮躁的心啊,它已不在纯真。

 正如城市中的我永远也无法想象出那梦中渡船的模样…  m.SHaNZxS.COm
上章 暗地纯白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