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朝吴老二 下章
第十九章 报 纸
 (今天是立秋,又适逢七夕,首先祝各位节日愉快。本书在推荐未至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强势,老雁衷心感谢各位书友,谢谢了!)

 李诵对李绛的汇报很满意,这和苟胜的报告是吻合的,当下夸奖道:

 “哈哈哈哈,辛苦李学士了,若是换了别人,朕还真是不放心。不过忠烈事迹要尽量选本朝的,比如郭令公就值得大加宣扬。”

 “谢陛下提点,只是臣以为郭令公乃是外戚,亲属部下遍布朝野,不宜宣传太甚。所以臣选择了故扬州大都督张巡宣传。”

 李绛的话一下子把李诵点了过来:郭子仪的孙女,自己的表妹现在正在给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妃呢!(够的吧!)历来朝廷都害怕外戚专权,何况郭子仪威望卓越,门下遍布朝野乎?历史上自己这个便宜儿子登基后也没有立郭氏为皇后,终宪宗一朝,皇后位置始终空虚,就是出于这种考虑。

 而李绛选择的张巡?是个正面的不能再正面的典型,不错,不错,真不错。睢之战张巡以数千疲兵抵抗令狐的数万叛军,连战连胜,宁死不降,直到最后士兵将领饿得没有力气站起来,才被叛军攻破了睢,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死难,睢最终虽然陷落,但是叛军却再也没有力量,没有机会进军江淮,有力地保卫了江淮,保住了唐朝的根基,后来唐朝廷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事实上,如果不是贺兰进明等坐视不救,张巡可能又是一个郭子仪式的人物。睢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悲壮战役,张巡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忠义智勇悲壮慷慨俱全的人物,李诵现在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看的一部电视剧《血战睢》呢。

 想到这里,李诵不一阵血脉贲张,而李绛刚刚反对宣传郭子仪时根本一点犹豫也没有的表现也让李诵大为欣赏,一个优秀的皇帝的身边必须有随时能够提出批评的人,于是李诵说道:

 “爱卿果然是虑事周密,能够裨补朕的缺漏。爱卿是翰林学士,常在朕的身边,以后朕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或者对国事有什么意见,尽管面谏或是上书,朕以腹心视爱卿,希望爱卿不要让朕失望。”

 李绛闻言不大受感动,此刻他眼中的李诵,身上并没有散发出王八之气,反而又一层朦胧的圣君光环,心头一热,一种叫‘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感在心头涌动,李绛扑通一声跪下道:

 “臣肝脑涂地也不能报答陛下的隆恩!”

 作为皇帝,收小弟似乎特别容易,像李绛这样感激涕零的李诵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了,因此也是安之若素,大剌剌地接受了李绛的跪拜,道:

 “爱卿也太小家子气,你我君臣相得,何必如此拘礼。”

 李绛忙起身肃立,李诵接着说道:

 “既然如此,就请爱卿草诏时把睢之战也放入讨论的战例吧。另外告诉李愿,让韩夫子和李吉甫在参军科上多讲讲张巡的英烈故事。”

 “陛下英明。”

 韩夫子就是韩愈,道德文章俱是一的人物,自从到武学兼职后,武学学员已经被他说哭了好几回。李绛当然明白李诵是在从思想上作控制武将的打算,于是顺手送出去一记马,不过李诵自我感觉明显良好,也就笑纳了。

 见李诵心情不错,李绛道:

 “陛下,臣愚鲁,有两件事情不知该如何去做。请陛下示下。”

 李诵是老师出身,一听有人问问题,而问问题的这个是出了名的聪明人,马上就紧张了起来,道:

 “爱卿但讲无妨。”

 “臣按陛下吩咐所做的宣传,眼下影响仅限于长安,未出关中,宣传也仅限于忠君爱国的大义,至于陛下所说的朝廷法令等的宣传,臣暂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向远处传播。”

 说着一脸惭愧的表情。不过李诵却并不怪他,在李诵看来,李绛能做到眼下这样已经很好了,毕竟古人的宣传手段有限,比如前不久发的《讨刘辟制》,李诵自己说老实话看起来有的词语都不懂,还能指望士兵和百姓懂吗?这些东西,充其量也就是给士大夫和读书人看的,影响力在李诵看来还不如苟胜顺口冒出的宣传口号“只杀刘辟,余者不问”和“打进成都府,活捉刘矬子”现在,这两句口号已经随着飞鹰卫的渗透传遍了关中汉中和蜀中。

 人在神经紧张和心情愉悦的时候都容易发出智慧的火花,一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决定就在这一刻作出了。李诵沉了许久,对李绛徐徐说道:

 “这两件事情说难不难。朕从内库中拨出一笔钱来,爱卿负责做,第一件,爱卿过几上书议事,请求开放邸报,驿站在站外贴出条目,士绅吏民只要出一文钱就可以在各地驿站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内容。朕会推动朝臣讨论此事。”

 李绛一喜一惊,刚要说话,李诵阻止道:

 “当然,邸报也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看。爱卿可以在奏章中建议加上密级,就是保密级别,保密级别低的可以对大唐士民开放。”

 李绛道:

 “陛下英明。”

 “另外,爱卿着力在长安扶植几家草台班子,在说书,演戏之前,加说时事,务必要形成风气,然后再运作这些班子到东都,成都,金陵,杭州乃至幽州,青州、蔡州等地演出,将这股风气传播至大唐四境之内。”

 “第二件事情,爱卿可以联系韩夫子,韩夫子在士林内名望甚高,可以让韩夫子为爱卿举荐一些怀才不遇的士子,在长安办一份报纸。”

 李绛一愣:

 “报纸?陛下,何为报纸?”

 “这个?报纸吗,是朕这些日子也一直在想如何让士农工商四民都能知晓君臣大义,朝廷法度,思夜想才想到的。大概就是一张大纸,内容和邸报差不多,不过更为庞杂。”

 花费了李诵半天舌,才向李绛解释清楚了报纸的形式、作用、排版等,而一领悟到报纸髓的李绛不口而出道:

 “逆藩以愚民自固,一有报纸,则民智开矣。有斯物在,只怕贪官污吏都无处容身,人君也不能任而为了!”  m.sHAnZxS.coM
上章 唐朝吴老二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