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普天之下 下章
第二十章 耶律楚材㈣
 耶律楚材见赵诚问起了占卜之学,也很有些得意,这正是他所擅长的一门学问。

 “《易经-系辞》云:‘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占卜之道,源远长,伏羲、文王、周公、孔圣皆有大作传世。然五行,占卜之道,万变不离《易经》之右耳。”耶律楚材道。

 “那么大人前所云后年十月将有月食,也是占卜所得?”赵诚问道。

 “非也。星相虽也是占卜之术,然我所云月食变化乃天文测算而所得也。《大明历》之历法颁布迄今已逾七百年,然月星辰皆有变化,当今天象与成法当年已大不类同,不可同而语也,当有精通天文之人重修历法,以顺天时。耶律不材,对天文也有所心得,虽无修订历法之才,但也有新创之‘里差法’,可用东西相去之里数,校正天文观测之时刻。”耶律楚材道,他很有些得意。

 “耶律大人真是人才啊!”赵诚衷心地赞道,心里还不免大叹可惜。

 “我听说不儿罕,降生之时天有异象,不知然否?”耶律楚材问道。

 “这我哪知道?这得问大汗!”赵诚道“或许是蒙古人以讹传讹罢了!”

 “泰和六年(1206年),即蒙古纪年虎儿年,那年我十七岁,我不愿承父官荫,忙于备科举大考,然而每每有闲均痴于《易经》,一夜间,我观天象,见正北方天宇之中,北斗七星同时闪耀异常,唯北极星君灿如明火,巨大如斗。后又有一慧星从旁坠落于漠北此处。”耶律楚材不置可否,接着说道。

 “虎儿年不正是我家公子出生的那一年吗?”刘翼惶恐地说道。

 “耶律大人不会是说,那北极星就是成吉思汗,如中天,大汗也是那年春天上‘成吉思’号的。那坠落于漠北方位之慧星就是在下吧?”赵诚笑着道“哪有星大如斗的,太夸大其词了吧?”

 “我可没那么说,是你这么认为的。”耶律楚材否认道“关于不儿罕,我虽来漠北时不多,但也听说过你的不少传闻,有诸多费解之事,还望不儿罕以解在下之惑。”

 “说来听听。”赵诚道。

 “不儿罕生时手握凝血,与大汗降生时无二,此为一也;不儿罕十岁方能言,先通汉话,然后知蒙语,而自称姓赵,为何不姓张、李诸姓,此为二也;不儿罕还识文断字,竟无师自通,并能自创一家之文字,此为二也;不儿罕虽年少,然吾观汝,言谈举止均与年长者无异,首见成吉思汗也能侃侃而谈,毫无拘束胆怯之感,只是子有些自由散漫而已,此为三也。”耶律楚材道“你怎么说?”

 耶律楚材这一大堆,让赵诚无从回答。

 “我若是说此等事情,皆由上天注定,大人你信否?”赵诚道“长生天让我生于蒙古,长生天让我姓赵,长生天让我生而知之。”

 耶律楚材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子不语力怪神,我信不信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蒙古人信不信。”

 “此间诸事,我也不太明了。”赵诚道“我所知道的,跟一般蒙人无异,据说长生天曾托梦于大汗,所说何事,只有大汗一人知道。”

 “然不儿罕生而知之,确是前所未闻之事吧?”耶律楚材道。

 “楚材先生既然善占卜,不妨为我家公子算上一卦。”何进言道。

 “不瞒诸位,我倒是为不儿罕算过一卦,从卦象上看,全在似与不似之间,吉与不吉,难以辨认,其中乾坤上下,让在下目瞪口呆,难以理喻。”耶律楚材道“或许是耶律孤陋寡闻了!”

 “这是为何?”赵诚奇道“若是不吉,还是莫说出来为好,我喜欢听好话!”

 “倒也不是不吉,其中天意含糊不清,倒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想自是非常人有非常事也!”耶律楚材道。

 “哈哈,耶律大人故弄玄虚了吧?”赵诚道“听说大人精通易经,当知人生而有命,而命由逃讪,皆有定数。这占卜之学我自是不信,但在下只求得能养家糊口,不求高官厚禄,应该没有什么凶险之事。”

 “蒙古人言必称长生天神力无比,畏兀儿人信摩尼、佛还有也里可温教,我中原之地百姓大多信佛、道,我们儒家也是一宗教。不儿罕不妨顺其自然,只要别人信,那又何妨?”耶律楚材道。

 耶律楚材的意思是暗示,既然你赵诚身上有这种神奇的传说,何必否认,这正是你安身立命的一大支柱。

 “多谢谢大人关照!”赵诚称谢道。

 “说到佛法,当年中都被围期间,我拜中都万松老人为师,杜绝人迹,屏斥家务,虽祁暑大寒,无不参。焚膏继晷,废寝忘餐者几三年,方有小成。”耶律楚材道“不儿罕既写《西游记》,以唐高僧玄奘之西域求法之事为本源,难道也对佛法有所研究?”

 耶律楚材这话让赵诚感到羞愧,这耶律楚材是真才实学,他只是个“盗版者。”

 “耶律大人见笑了,在下可谈不上什么对佛法研究,只是当年偶得一本玄奘口述,门徒辩机笔受完成《大唐西域记》,又得宋人写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其中关于西域种种国家、人文、地理与风俗令人神往,故而编了这么一部《西游记》。”赵诚道“我笔下的玄奘胆怯懦弱、人妖不分∏非难辨,过于迂腐,这真对不起那位舍身求法的高僧!”

 “玄奘法师十三岁出家,遍读佛家经典,其中多有分歧晦涩之处,于是这位法师不辞辛苦,只身一个西域求法,前后十七年,吾辈不如多矣。自玄奘之后,我辈佛家门徒始得佛法之大成。玄奘之学,博大深。一时硕彦,俱集门下。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号称奘门四哲,皆为法相之大家;普光、法宝、神泰,则称俱舍三大家;窥基、神泰、顺憬又为因明巨匠。”耶律楚材谈到这点,又习惯地‮弄抚‬着自己的胡须,好不神往。

 “我对佛法不感兴趣,但是对玄奘敢于只身一人,‘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风餐宿,舍身求法,长途跋涉十余万里,此得精神应更为我们后人所景仰。”耶律楚材的话让赵诚听着糊涂,赵诚道“世人皆仰权威,言必称先圣云云,只会因循守旧,循规蹈矩,而不知探索求得新知,那玄奘若是贪生怕死之辈,不离唐土,也会是一位高僧,然而此人却有一颗向上的心,不畏道路险阻,不怕盗匪野兽,此得献身精神更值得效仿。”

 “神农氏遍尝百草,子孙万世方知何为可食之五谷,何为葯到病除之葯材,此又一例也。”王敬诚道“不身体力行,哪得真理。”

 “便是儒家经典,也多有不通或相悖之处,吾辈当去,发扬光大,不可因循守旧也。”刘翼道。

 耶律楚材对赵诚主仆三人所说,颇有同感,联想到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深有感慨地说道:“世人学佛法,皆知遁入深山,远人群,钻研于浩瀚佛经之中,或落发为僧,成一沙弥。然而余以为,学佛出世不如入世,落发为僧不过求自独善其身,然济世为民才是根本。”

 “那大人他若被大汗拜为宰相,当如何治国?”赵诚问道。

 “当以儒治国,以佛治心。”耶律楚材自信满满地说道“吾将以唐虞君为远图,以成康吾君为己任,助大汗一统天下,并让百姓安康,成就万世景仰之霸业。”

 “那我愿大人早登台拜相,成就一番事业!”赵诚道,他心里一点也没有这个意思。

 这并非是他认为耶律楚材没有才,相反地,他此时对耶律楚材的才学佩服得五体投地,只是这样的一个人,要是真的“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对于蒙古人来说,不异于对牛弹琴。

 很显然,王敬诚和刘翼也相当怀疑,就是那不上嘴的何进也是不以为然之情溢于言表。

 耶律楚材见诸人皆不信,口中辩解道:“诸位拭目以待,我汗乃难得明君,武功自不必说,蒙古一统天下指可待。大汗锐意进取,雄心可以与天一试高下,又对我等出身中原之人宠信有加,若有建议,皆一一采纳。而我等自当鞍前马后,一展自身所学。至于这登台拜相,倒是无所谓了,我若想据高位,还不如留在中原。”

 “那是、那是!”赵诚见耶律楚材如此执著,并且看上去遇到了成吉思汗,如同饥渴之人遇到了甘泉一般,他心中只能表示同情,甚或也有钦佩、不屑或者憎恨等等复杂之情。

 赵诚在想,是不是找个机会将这个大胡子宰了?  M.ShANzXs.COm
上章 普天之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