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暗地纯白文集 下章
分裂的痛苦——诗人之死
 诗人与死,如影随形。海子,食指,顾城,戈麦…一个个年轻早逝的灵魂,留给了我们对生命无尽的忏悔和漫长的思索。

 而关于诗人的死,评论者总是妄图从他们的作品,经历或是生平的角度去追寻其中的原因。但当我们绕过一个人的灵魂,转身去探询这些琐碎无谓的客观理由时,这场发现便不得不沦落到了一场舍本逐末的歧途。尤其当我们面对的是这样一个灵魂如此高大的群体。

 在我看来,完美的诗者应该具有着极度感的内心。这种近乎极致的敏锐让他们清醒地感受着现实的苦难以及世事的无常,他们异常的脆弱,总是无法摆眼前的悲怆,纵而选择了逃避的路径,近乎疯狂的创作姿态是他们逃遁的出口,他们不停地在脑海中构筑着幸福的样子和上帝的脸,我们在地面读到了他们的脑中意出的画面:《面朝大海暖花幵》、《祖国或以梦为马》,…于是他们成了美好的代言。殊不知,这种美好不过是来自一种叫做幻觉的意象,来自一个叫做天堂的地方。

 但在人间,没有天堂。所有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歇斯底里的分裂。

 我们总是赞赏诗者生命之中永不磨灭的情,而又有谁真正了解,这种所谓情的东西,正是他们疯狂的助燃剂,催化着他们向死亡的方向步步迈进。

 痛苦使人疯狂,疯狂制造幻觉,幻觉导致分裂,分裂带来死亡。

 他们的情感是如此清晰的一分为二,互为因果。他们在现实与幻觉之中上上下下,不停摇摆。现实的痛苦引发了幻觉的美好,而幻觉的美好却又加剧了现实的痛苦,他们以常人的姿态生存在天堂与地狱之间,耳边听到了上帝与魔鬼在同时说话,如此清晰便穿透他们的灵魂,须尔之间,这种两极的落差越来越大,直至延伸形成一条巨大的峡谷,彻底粉碎了那个纵然跳下的灵魂。

 这种分裂也直接渗透到了他们的创作之中,他们的表达总是如此的隔绝,他们的笔端总在不停刻画着幻觉的美好(似乎这可以说是一种所谓的理想)和现实的残酷…人们看到了这些断续且伴有裂纹的字句,如同漂浮于空的片片碎瓦残云,人们把它叫诗,而他们也被人们尊做“诗人”但荣誉对于它们,却又是如此的空无谓。他们的分裂不在诗歌,但他们的苦难却又注定要围绕着这个载体。在语言的表达上寻找出路,他们的前行无比痛苦却又无比快乐。

 我始终认为,完美诗人的死,是一场与灵魂有关的消迹。或许没有任何一种的死亡比这种消迹更为贴近那则叫做“涅盘”的佛家用语。

 他们的灵魂本不属于这个世界,亦无法坠落地面,“生活在别处”是他们无奈却又真切的生活写照。分裂的痛苦同时又如此的清晰的表现在了这样的两者之间——灵与

 体是一切痛苦的源,它绝不会让那颗注定漂泊的灵魂升至空空如也的云端之上。永不妥协的坚持让他们的意志遭到了常人永远无法理解的苦难,这必然会引发一场烈的斗争。幻觉和理想是他们坚持下来的理由,文字是他们的武器,灵魂则是反叛的主角,战争的口直指肮脏的世俗。但当一切这剩下苍白的姿态站立,这场意志之内争斗便不得不以诗人的告别匆匆收场。

 然而,灵魂本不属于这里,所以这只能算做一场告别——灵与的告别。像是对精神的祭奠,他们把自己的体贡献,得到的恩赐是真正的上升,对于这个结果,他们是恐惧却又向往着的…

 一切的一切都将有个宿命的结局,就像诗人与死,当这场分裂进行到最后的时候,便是告别到来的时刻。  m.ShaNZxs.COm
上章 暗地纯白文集 下章